初心不忘本色不改的追梦人——侯本才

发布日期:2020-06-24
字体:大         打印   新浪微博     微信

  在侯本才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中国农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材生,他参与过首都机场扩建项目、奥林匹克公园、金融街B3项目等10余项首都建设工作,他是业内较早使用并推广BIM技术的工程师……不过对侯本才而言,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标签,那就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项目的执行经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恪尽职守强本领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经济技术创新标兵”“首都劳动奖章”“奥运工程建设功臣”“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如今的侯本才,诸多荣誉加身,而他依旧坚守着那份初心——恪尽职守。

  1992年毕业的侯本才,加入了中建一局。28年的风雨历程,将他从当初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培养成了如今建筑工程的行家里手,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大量工程施工经验。

  “从入职一开始到现在,每一次的项目施工,我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因为我深知‘马克思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要义。”多年来,作为技术、管理工作负责人,侯本才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以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学习和钻研先进的施工工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如今,在世界最大奥运游泳馆——国家游泳中心,一场“奇异”的“冰水转换”正在进行。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正在这里打造世界上首个架设在泳池上的冰壶赛道奥运场馆。而与她有着15年情结的侯本才,为之付出的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

  “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看着她‘惊艳’的改变。”侯本才这样比喻着自己与“水立方”的四次“牵手”。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2004年,他带领项目团队,在世界毫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利用智慧建造技术,成功实现了“水立方”3216个气枕形状毫不相同的奇迹,将“水立方”打造成世界最大膜结构工程。他牵头总结“水立方”主体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将设计转化为可以施工的方案,提高工效近6倍,成功解决“水立方”钢结构安装问题,使“水立方”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建筑,出色地完成对世界的承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横空出世。蓝色的建筑在阳光下仿佛水中无数个气泡堆积在一起,夜幕降临之后又如烟花般绚烂多彩。直到今天,来京的游人总喜欢三五成群地与“水立方”合影,纪念自己的北京之旅。

  这座奥运精品工程并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度工程项目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度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工程、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08年度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2009年度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大奖、2012年两项国家科学进步奖……“水立方”作为同时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奖的优质工程之一,几乎囊括了所有建筑类奖项。

  2009年至2013年期间,“水立方”经历了一期、二期改造任务。一期改造,是将“水立方”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娱乐中心。二期改造,是为承办APEC会议晚宴和文艺表演。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辛艰”。“这两次的改造,除了不能使用大型机械之外,现场隐蔽的燃气、水、电管线实际情况不明确,施工过程中尤其涉及到土方开挖及机电、土建暗埋施工时存在较大风险,这些也给摸排情况提出了更为精确的要求。”侯本才说道。

  APEC会议晚宴举办时,当全世界人民在电视机前观看美轮美奂的文艺表演和焰火表演时,侯本才和同事们看不到会场上自己一点一滴完成的场馆的最终效果,但是整个项目部那种紧张、自豪和激动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

  侯本才清楚地记得当晚的情景,他和同事们紧盯监控现场机电系统的每一个数据,忐忑又激动地等待晚会圆满完成。那一刻,所有的掌声和欢呼声不仅是送给项目建设者最好的礼物,更是对中国建造实力的认可。

真抓实干善作为,精耕细作创奇迹

  2018年,北京奥运10周年的日子,中建一局又一次牵手“水立方”,项目总监的重担,毫无悬念地落在了侯本才的肩上。

  在冰壶比赛中,运动员要精确地甩出旋转的冰壶,去靠近靶心,或撞出对方的冰壶。因此冰面必须绝对平整。“冰立方”现场经理陈彬说,所有冰上竞技项目里,冰壶比赛场地标准最高。

  铺造冰壶赛道,工艺要精确:冰层厚度80毫米,完整制冰过程需40-50次,每次制冰厚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间隔时间4小时,需持续施工14天,制冰期间要保证冰场的湿度在30%左右,确认冰面平整、冰面温度为-6℃时方可进行冰漆喷涂作业,制冰全程使用净化水,其标准远高于饮用水。

  而每平方米承受150公斤,平面变形不能超过1毫米的要求,对游泳池内的支撑结构也是一个挑战。

  另外,冰壶比赛温度要求苛刻:冰面为-8.5℃;冰面以上1.5米始终为10℃,运动员不能太冷;看台观众区温度为16℃—18℃;比赛区无空调气流干扰,观众满场或雨雪天时,露点都保持在-4℃。

  而“水立方”是为游泳比赛而建,达到如此标准须彻底改造空调系统。施工方用全信息化的BIM技术确保上述温度和湿度分层控制。同时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也要升级,以实时调控温、湿度。“水立方”的膜有两层,改造后,两层间的空气将在夏天流动散热;冬天静止,隔绝寒冷。

  作为世界最大奥运游泳馆、世界最大膜结构工程和世界第一个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本来就是彰显科技实力的地标。改造施工方中建一局,也是“水立方”当年的建造者。为满足冬奥会需求,他们攻关多项技术。比如说,冰壶比赛对光线要求高,需控制馆外透进来的自然光。

  这一切的技术要求,经过侯本才和团队们的长达一年的摸排期,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改造方案。他介绍说,“水换冰”的工序是:泳池里搭设钢架和支撑板;铺上保温层和防水层;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输送载冷剂制冰。

  陈彬说:“选择‘搭设钢架和支撑板’材料那会儿,侯本才每周都要和我们到工厂,去跟技术人员选择材料、讨论方案、进行实验,包括混凝土、木箱子、铝合金等5种以上的材料,反复进行论证实验,3个月过去了,最终确定了可行方案。“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侯本才带领项目全体员工,攻坚冰水转换核心科技,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可转换冰场结构体系,实现冰立方的智能升级,让“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侯本才“用心谋事、认真做事、果断处事、秉公办事”,怀揣着火热的匠心、赤诚的初心,干事创业、砥砺前行。“山积而高,泽积而长”,面对成绩,他没有因骄傲而止步,行稳方能致远,面对未来,他更是充满信心,远方的路正等着他继续开拓、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