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筑梦龙城——太原真武路潇河大桥项目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0-06-09
【字体:打印

  潇河,作为晋中的母亲河,流经三晋大地,承载着几代晋中人的情感和回忆,其主要流域位于山西省综合改革示范区。近年来,山西省综改区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太原真武路潇河大桥作为综改区骨架路网中的重要枢纽,对完善太原城市路网、便利晋中人民交通、增强城区对外的通行辐射力度、为山西经济转型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5月24日,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建的太原真武路潇河大桥项目主线结构全面贯通,这标志着该工程主体施工顺利完成,大桥通车又踏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位于山西省综改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全长1012米,宽50.5米,是山西省目前最宽市政桥梁工程,也是中建三局在山西省首个桥梁工程。

  跑步进场 攻坚克难步步争先

  项目中标之初,团队便提出“第一时间进场、第一时间完成征拆、第一时间形成施工高潮”的口号。“虽然投标前就知道项目环境恶劣,但当我们第一批项目团队人员入驻现场后,还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项目生产经理李文辉说,项目不着村落,水电不通,场内还有未拆除的厂房和坟地,连导航都无法准确定位到项目部。常年大风天气,最冷的1月份能达到零下20摄氏度。夏季气候变化无常,晴朗的好天气,转眼间就倾盆大雨,这也极大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工期更是雪上加霜。“气候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连本地的分包都不大愿意来这里干活,项目大干的时候,资源很难协调。”提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李文辉感慨万千。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投标期间,分公司已经在技术标内完成了前期多项方案,在拿到中标通知书的第一时间,项目团队便跑步进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三通一平”,机械选型、项目临建、总平面布置等方案进行深度优化,并迅速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外联业主、内整资源、科学规划,进场6天便扫除用电障碍,10天解决现场用水问题,22天完成拆迁工作,劳务、机械均提前15天进场。一系列优质方案的制定与高效实施,赢得了综改区和业主方的认可,也为后期顺利施工打开局面。

  勇于创新 多方论证熔炼方案 

  潇河大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传统施工方案已远远不能满足进度要求,于是项目在施工初期便开始谋划、制定新的可行方案。

  该项目主承台尺寸大、高度高,一个22.9米×22.9米×5米的承台至少需要浇筑2622立方米的混凝土。传统方案采用基础外扩出人员操作空间进行钢板桩支护,后配合钢模板进行承台施工的方式,工序多,成本高,且施工周期长。经过反复推演验证,项目技术部给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省钱”方案:通过支护桩钢板兼做承台侧模板,实现对下部结构承台模板的扭亏,解决在复杂深基坑中拆装钢模板的施工困难,同时缩短建设工期,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方案提出后,因省内无先例可考,考虑到方案的安全性及可实施性,现场大多数人及业主一片反对之声。项目总工孟锋锋为论证此方案的可行性,查找了大量相关论文、专利等资料,并多次找设计院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

  “不能坐等,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掌握主导权。”为找到此方案可行的事实依据,项目技术团队赴天津某桥梁工程考察此方案实施情况,考察结果证明钢板桩支撑兼做承台侧模板技术切实可行。有了事实依据作支撑,在对方案进行优化升级后,项目部迅速组织专家论证,最终得到业主方支持。此方案的应用省去了模板安装及拆除的相关工序,简化了承台侧面的回填过程,有利于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扩散,在为项目缩短工期的同时,也将结构承台模板亏损程度降至最低。

  严防疫情 全面推进复产达产

  庚子春,新冠疫情爆发。为配合政府、园区防疫工作,潇河大桥项目施工按下“暂停键”。疫情期间,为切实做好项目疫情防控工作,项目遵循“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健康档案,并大量采购防疫物资,每日三次对项目部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消杀,为员工及工友生命安全筑起牢固防线。项目部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也逐步着手复工复产,积极申报相关资料,成为山西省首批获准复工项目之一。

  3月1日,太原市正式复工。潇河大桥项目在推进复工审批流程的同时,也在筹备组织劳动力返场。项目劳务队伍大多来自湖北区域,受疫情影响,工人无法返岗。没有工人,施工工作就无法开展。面临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难题,项目只能在周边区域重新寻找劳务资源。工程部通过多方协调,一对一联系工人,在经当地居委会体检合格并开具健康证明后,组织专车接工人进场,有效缓解了项目劳务人员短缺的问题。针对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项目还申请抽调其他未开工项目管理人员组成“精英突击队”,有效组织施工生产,保障工程进度。

  “在吊装工作收尾时,我们发现高塔、矮塔最后三节的重量都不足30吨,现有280吨履带吊的吊装半径和起重重量完全可以满足最后三节一起吊装的条件,于是我们决定在地面完成拼装后再整体吊装。仅此一吊,把原计划的15天施工变成了3天,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资源,降低了措施成本。”项目生产经理李文辉介绍说。

  为进一步提高吊装速度,项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改进了吊装操作平台,把平台提升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到3小时,焊工两班倒,只要塔身吊装就位,焊工就呆在塔上,天黑才下塔,极大提高了吊装效率,也为项目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今年3月6日开始第一吊,到4月24日完成最后一吊,项目完成吊装的有效施工时间仅45天,实际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21天,平均5天吊装一节。

  5月初,项目提出“接受不讲条件、执行不讲困难、完成不打折扣”的口号,掀起劳动竞赛的热潮,力排万难也要把疫情中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耽搁的工期夺回来。

  自2019年6月进场至今,工程核心部位全部施工完毕,完成产值3.64亿元,实现了施工节点“加速度”。今年5月,项目获“山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追逐中,筑桥人的梦想与现实逐渐接轨。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飞架于潇河之上的真武路潇河大桥与山西省综改区的三桥遥相呼应,为三晋大地奉献上一份中建力量。(中建三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