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表示,要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必须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中海集团旗下兴海物联深刻认识到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以科技赋能物业服务,全面升级社区体验。
深圳中海华庭,一个有着二十年历史的小区,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8月14日,针对物业行业智慧化转型面临的痛点和智慧社区运营难点,中海集团旗下兴海物联与华为联合发布业界领先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样板,用科技赋能智慧社区。
“业主刷脸就能在社区无感畅行;物管人员利用手机APP,能实时收到设备异常报告,让异常情况能得到及时处理;社区内AI摄像头自动捕捉社区每个角落的异常现象,并自动发送到监控中心……” 智能生活的场景不再只出现于科幻电影中,居住在中海华庭的业主将全方位感受智慧化社区带来的美好生活,中海华庭也将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标杆范例。
云上联动,社区服务加速升级
中海华庭智慧社区借助华为和兴海物联的联合解决方案和技术能力,将社区的设备上云,实现运行监测的全局化。借助兴海物联X-StarT星启物联网平台,中海华庭实现了“看车行”“看人行”“看设备”“看视频”“看对讲”等智慧社区基础应用的统一接入和云端迭代,涵盖了业主出入、社区生活、园区安全等多个应用场景,整个社区的设备、人员、事件都能实现多方联动、统一管理,真正实现了智慧化升级与云上社区的搭建。
在中海华庭指挥调度中心,物业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智慧云屏上展示的社区动向,协助业主解决问题。过去当业主回到小区发现没带门禁卡,他们需要登记确认个人信息才能被放行,而现在无论是人脸识别、可视对讲还是手机APP都可以开门,让业主一路“无感通行”。
过去着急出门上班,驾车来到停车场出口却发现排起了长龙,现在通过停车场云端统一调控,一旦停车场出入口出现拥堵和滞留,AI监控系统会自动提醒云调度人员,其借助云对讲设备对现场的车辆进行远程通讯及远程放行。
而业主们最关心的儿童与老人安全问题,则可以使用兴海物联小七当家APP上的“天使之眼”功能,留意儿童、老人的常去地区。若出现紧急事件,可通过云对讲即时呼叫物业,让事件迅速得以处理,实现高粘性互动和服务体验的提升,最大程度保障儿童与老人的安全。
创新管理模式,技术让服务更有温度
兴海物联结合物业管理中的实际工作,创新提出“3-3-3”项目管理运行模式。该模式将物业管理工作分成三类,保留最有温度的贴心服务,用技术助人,以城市中心集中管理项目的形式,降本增效,为业主提供最温馨、最高效的物业管理服务。
所谓的“3-3-3”模式,是指一类重复且低价值的“机械”工作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一类重要而业主感知不深的工作,由城市中心专业人员“远程作业”、“集中管理”和“线上指挥”;一类不可替代的现场对客服务工作,从“严防死守”到“微笑服务”,让客户感受到温暖。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还采用了“两变两不变”的技术架构模式,在平台和基础网络始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让系统与应用可以高效迭代。比如,物业服务可以在“五看”的基础上增加对社区绿化环境的智能化监测、连线城市中心微笑客服,提升服务质量;更可在社区内配备智慧机器人配送快递、外卖,到业主家楼下时自动发送消息提醒,省时省力。通过后台定制算法,快速更迭系统与应用,完善物业服务,从而让整个社区的场景、设备、人都能够实现联动、统一管理,让智慧社区得以持续运行与更新。
焕发建筑魅力,谱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基于华为在ICT领域内的技术积累和兴海物联在智慧社区运营的经验沉淀,双方联合打造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能为客户提供多项定制化服务,包括建筑运营所需的方案规划设计服务、用户可持续迭代的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建筑可持续升级的集成服务、针对物联网体系的平台与网络运维服务等全链服务保障。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在深圳中海华庭、佛山千灯湖一号、北京亦庄置业、郑州普罗城、黑牡丹常州科技园等社区建设当中。
数字经济时代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建筑空间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兴海物联通过变革建筑管理运行模式,把建筑里的人、设备和服务连接起来,优化物业运营成本结构;用智能化科技为业主提供更有温度、更高效、更专业的物业服务,真正建设让业主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智慧社区,满足建筑持续生长,打造健康、活跃的智慧城市生态,赋予历史城市建筑新生命。
未来,兴海物联将进一步加深与华为的战略合作,深入参与华为联合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主编的《智慧园区设计标准》,促进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化推进,打造更多丰富高效的智能化场景,为智慧社区数字化转型持续赋能,与更多行业伙伴共同开拓智慧建筑行业新蓝海,让城市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出更多魅力与生机,谱写城市发展新篇章。(中海集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