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配套部分)筑力冬奥“好声音”

发布日期:2022-02-14
【字体:打印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配套部分)是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建二局承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包含写字楼、商业、酒店等业态。配套商业地块中的110千伏变电站,为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提供电力保障;配套酒店地块则为冬奥会赛时室外场站。

  毫米误差筑起坚固“篱笆墙”

  项目所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端,位于北京繁华地段,紧临地铁15号线,但项目基坑深度却深达20米。为保证周边地铁结构、附属结构及道路变形在设计和规范要求内,需要采用先进的支护系统,在工地周边筑起一道安全可靠的“篱笆墙”。

  如采用传统桩锚基坑支护体系,无法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毫米级”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制定了“自动纠偏,快捷可靠”的装配式轴力自动伺服型钢支撑应用技术。当竖向、水平不均匀沉降值、单测点最大沉降值出现偏差或超出设计值时,系统能实现自动纠偏,自我修正。最终,项目基坑施工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为基坑大面积开挖和底板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攻坚克难 巧用BIM创效益

  110千伏变电站为全地下变电站,该类变电站在节约地上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环境、配合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地面变电站建设不同,地下变电站从设计、施工、运行以及维护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根据设计院提供BIM模型进行深化设计,解决了机电管线、二次结构、钢结构等专业错漏碰缺问题,满足了现场施工要求。项目部按照BIM图纸进行施工,做到现场、图纸、模型三者一致,现场零拆改,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为变电站按时发电提供了有效保障。

  精益求精 扎实钻研新工法

  110千伏变电站机电安装包含多项专业工程。其中,紫铜带接地专网系统施工难度最大。项目前期仅有设计院提供的平面图纸,无具体细部节点做法,另外该项工程要求整个接地网连接节点施工采用项目团队首次接触的火泥熔焊的连接方式。

  为此,项目团队多次邀请供电局、经研院、设计院及各专业专家进行专业培训,并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到相似的工程进行参观学习,梳理总结技术关键点,最终形成了紫铜带接地专网施工工法。该工法的使用将发电时间提前了90天,为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发电提供了有力支持。

  冬奥维保 专业团队保运行

  2022年冬奥会开幕以来,项目团队全力以赴提供运维保障工作,成立建筑设施保障组、场地环境保障组、机电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和疫情服务保障组,明确赛前、赛时运维保障重点工作。

  项目管理人员及专业工作运维保障小组每天2次巡查,进行维保,对施工现场110千伏变电站周边的消防供水、消防水泵、管道电伴热及电源等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冬奥会、残奥会期间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赛事转播等相关设施能够正常运转。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将继续建设。建成后,项目主体建筑及其配套酒店、写字楼和商业,将与其紧邻的国家会议中心一期形成总规模超过13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满足高端政务活动、大型国际交往活动、商务会展服务需求。(企业文化部,中建二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