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说起马尔代夫,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度假胜地,但对于马尔代夫首都大马累地区的人们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马尔代夫全国人口37.9万人,首都马累面积仅1.96平方公里,却居住了23.4万居民,堪称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住房难”一度成为马尔代夫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为满足首都马累和周边地区现有及未来的住房、工业和商业发展需求,马尔代夫政府要求建设一批社会住房项目,7000套社会住房项目由此而来。该项目由中国建筑承建,是“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企业在马尔代夫承接最大的房建工程,旨在为马尔代夫人口密集的首都马累和附近地区近3.5万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对促进马尔代夫经济建设、加快“一带一路”发展有着重要历史意义。
攻坚克难 建设马尔代夫最大保障房
马尔代夫7000套社会住房项目位于胡鲁马累二期岛,总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是马尔代夫迄今为止最大的社会保障房项目,也是马尔代夫国内单体工程用人最多的项目。
由于马尔代夫地处热带,劳动力、建筑资源匮乏,项目建设面临着高温天气、资源短缺等挑战。为克服这些挑战,项目团队采取中国工长“带班制”,工长主抓质量关,尤其是一些重要技术岗,由经验丰富的中国师傅担任且作业,确保了项目经济、安全、高效、保质地进行;积极协调国内供应商、船公司和项目现场,并搭建临时码头,确保物资在第一时间运送至施工现场并投入使用;克服高温、高盐、高湿、高紫外线的气候环境,有序高效组织项目现场施工生产,最终提前完工并交付业主。
时任项目业主方马尔代夫住房发展公司总经理阿瑟夫表示,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建筑动员迅速、现场施工组织有序、沟通机制顺畅,展现出了在建筑领域的专业性。作为业主单位负责马尔代夫7000套项目的马方项目经理,马尔代夫人瓦吉赫高度评价了中国建筑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并表示:“我一直坚信中国建筑能克服困难完美交付,事实也确实如此。”
品质履约 创造马尔代夫七个“首个”
为建设好马尔代夫全国瞩目的首个大型房建工程,项目团队始终坚持高标准施工,工程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水电安装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合同规范施工,全部施工过程都得到当地质检机构的认可。由于突出的建设品质,项目荣获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为满足马尔代夫作为旅游国家对环保的要求,项目团队在节能环保方面下足了功夫,工程材料、设备等均选用中国及国际一流产品,并采用了海砂制砖、海水淡化、免抹灰等环保措施,满足了当地的环境监测标准。团队精心编制质量策划、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保证措施,推行技术先行、样板引路的原则,狠抓原材料和隐蔽工程验收、工序过程质量控制、现场取样检测、实测实量,保证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质量工作做真做实,有效支撑项目高质量履约。
项目团队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中的7大项20子项,研发珊瑚礁地质下CFG桩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内墙装修免抹灰系统施工技术等多项前沿性施工技术,切实做到了科技与工程项目相结合,有力提升了项目履约支撑保障能力,创造了马尔代夫国家建筑史上七个“首个”:首个应用CFG桩+后注浆技术复合地基基础的项目;首次实现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首个采用铝模施工工艺的项目;首个同时采用全钢轻型提升脚手架、半钢提升脚手架的项目;首个推行平面布置标准化的项目;首个大批量采用海沙自制砖的项目;首个成规模大面积基坑开挖项目。
建证幸福 助力实现百姓安居梦
马尔代夫7000套社会住房项目不仅缓解了首都马累的居住压力,还为马尔代夫百姓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居住与生活休闲环境,带动周边地区商业、文旅、经济等蓬勃发展,帮助马尔代夫民众通向梦想的幸福社区。目前,该项目的入住率达到了100%。
萨伊德是马尔代夫海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因当地房源紧张,46岁的他一直只能在马累租房。现在,他与妻子及1岁多的女儿搬进7000套社会住房项目的新居已经3年了,他感慨地说:“现在住在这里,每月租金减少了近四成,居住空间却从一卧变成了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上班通勤时间还从25分钟缩短到了10分钟。”
在马尔代夫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乌艾斯说:“对所有渴望安居乐业的马代人民来说,这无疑是我们通往幸福的梦想,不仅造型时尚,更极大改善了居住环境。”乔西斯玛是在马尔代夫胡鲁马累二期岛工作的一名厨师,谈起自己的新居,他开心地说道:“以前我在工作路上需要花费四十多分钟的车程,但现在只需要不到十分钟,这让我有了更多陪家人的时间,我感到特别开心。”
从天空俯瞰,16栋楼犹如道道彩带卧在碧波之上,高楼与河水互相呼应,远处小船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海中。7000套社会住房项目承载着马尔代夫人民世代安居梦想,造福了马尔代夫民生,推动了胡鲁马累新城经济发展,更为中马两国交往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建国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