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集团致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建造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科技成果在建筑产业体系化、规模化应用,面向“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二增长曲线,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期,中国建筑首批产业化推广产品清单发布,包含“新建好房子”等11大项产品,第四期介绍“让能源利用与建筑美学和谐共生”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系列产品。
中国建筑兴业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系列产品
在建筑光伏领域,常听到BAPV和BIPV这两个相似概念:
BAPV(建筑光伏附加)像给建筑 “戴帽子” ,传统光伏板通过支架安装在屋顶或墙面,与建筑结构分离,可能影响外观。
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如同为建筑植入 “光合作用” 系统,组件本身就是建筑材料(如幕墙、屋顶),兼具发电与建材功能,完美融入建筑设计。
一句话总结,BAPV是 “外挂设备”,BIPV是 “天生皮肤”。其中,LIGHT系列是 BIPV技术的典型代表。
△应用BIPV的远东珠海低碳灯塔工厂
LIGHT系列:建筑的“绿色新衣”
在建筑光伏一体化领域,有这样一款新型产品,它不仅能让建筑 “自带发电功能”,还能实现与建筑外观的完美融合,使用寿命更是长达 25 年,这就是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旗下远东光伏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LIGHT系列轻质仿真光伏组件。为建筑打造 “绿色新衣”,让能源利用与建筑美学和谐共生,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清洁能源的“发电站”,中国建筑兴业在重构建筑能源生态进行了深度探索,开展了三大创新:
材料创新轻如鸿毛的“超级外衣”:航空级材料与超薄玻璃的结合,既保证了强度,又实现了“轻如鸿毛”的质感,仿佛为建筑披上了一层既坚固又轻盈的“超级外衣”。
仿真度突破建筑美学的“顶级化妆师”:室外面彩釉工艺通过精准复刻石材铝板纹理,让光伏组件成为建筑外立面的“第二层皮肤”。这种工艺采用独特的釉料配方和丝网印刷技术,不仅实现了与天然石材99%的纹理相似度,更通过透光率优化,让组件在阳光下呈现出与实体建材无异的光影效果。
效率升级能源转换的 “隐形引擎”:实现高转换效率,让每平方米组件年发电量相当于种植 12 棵冷杉。这种电池如同隐藏在组件内部的“发电心脏”,通过优化晶硅排列和封装工艺,将更多阳光转化为电能。
在上海某智慧社区,LIGHT组件构建的能源网络让建筑成为能源枢纽:
居民楼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社区综合能源成本下降 40%
光伏幕墙与电动汽车充电桩联动,打造“建筑 - 交通”能源闭环
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交易平台,让邻里间的绿色电力交易成为可能
LIGHT系列组件让建筑不仅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场所,还能“自给自足”甚至“反哺社会”,使建筑成为能源生产单元、碳排放计算器和城市生态节点。截至目前,远东光伏科技公司已参编《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标准》《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太阳得热系数测试方法》《光电建筑防火规程》《健康建筑人居环境评价标准》4部标准及《深圳住建局加装电梯图集》1部地方标准图集,将进一步规范光伏组件在建筑外立面应用,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未来,当建筑开始主动拥抱能源,我们的城市,将迎来更绿色、更智慧、更可持续的明天。(企业文化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中海集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