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泥裹裤脚”成过往:300天绘就江滨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10-24
【字体:打印

  九江港畔,江风浮荡着新气象——九江港城西港区多用途码头的门座起重机排列整齐,跨堤引桥缓缓延伸,连接起滚装码头转接台与后方堆场。钢构件交错,倒映着粼粼波光,它们静立江畔,看长江缓缓东逝,仿佛正向过往的船只,诉说着300多个日夜的建设往事。

项目全景图2.jpg

溶洞里的“攻坚战”:把“马蜂窝”变成“奠基石”

  “这地下,简直像个‘马蜂窝’啊!”施工员张文轩攥着工程图忍不住倒吸一口气。“溶洞见洞率高达90%以上,我们一根桩打下去,动不动就能碰到三四个溶洞,而且这些溶洞面积大、串通多,还特别深,很是棘手……”

  眼看会议室的气氛愈发沉重,项目经理葛坤银站起来,掷地有声地对大家说:“溶洞再多,难不住咱们的决心!从现在起,勘探组、技术组全部驻扎一线,我们一米米测数据,一根根定方案,桩基不完,咱们不撤!”

  此后的日子里,工地现场成为了他们的“移动实验室”,葛坤银带领攻坚小组每日驻守,将钻深、水泥砂浆填实方量、岩层硬度记录下来,甚至连钻机的震动频率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数据化身桩基施工的“定制指南”,让每根桩都有了专属的成孔方案。项目团队通过采取“边勘测、边研判、边施工”的动态作业策略,实现了不同桩位的流水作业,大幅缩短了工序衔接时间。309根桩,经过“组合工艺”逐一打磨,让江底的“马蜂窝”变成了码头稳稳的根基。

烈日下的“帽带印”:七月热浪里抢出的61天

特写照.jpg

  七月的九江,阳光炽烈,项目部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吴煜,你脸上这‘纹身’挺别致啊。”安全员牟政安巡查经过时笑着打趣。吴煜是一名测量员,烈日下手握水准仪、双眼紧盯目镜是他的日常。时间一长,安全帽带在他黝黑的脸庞上刻下一道清晰的白色印记。实际上,这样的“最美印记”并不是吴煜独有,它早已成为项目团队中每个人的“标配”。技术员李康笑称自己是“全天候待命”,工程推进到哪,验收就跟到哪”,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他便会拿起卷尺、图纸奔赴现场……

  “往前赶!咱们一起加油!”面对持续攀升的气温和愈发紧迫的工期,项目部发起“战高温、保节点”行动,科学错峰、灵活排班,严格执行“抓两头、歇中间”的作业模式,早晚趁气温相对较低抓紧抢工,午间高温时段则转为内业处理,利用间歇进行数据复核与施工堵点研讨,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复盘与优化。项目团队各班组紧密配合,为顺利完成关键节点打下坚实基础,最终交出了较合同工期提前61天完工、提前83天完成预验收的圆满答卷。

堤坝上的“便民路”:10天抢通800米“补给线”

防汛通道.jpg

  项目团队进场前,一道现实难题便横亘眼前,工程建设需封闭原有堤坝道路。“刚跟防汛站巡查人员聊了下,这堤坝路要是封了,周边车辆想通过要绕一个大圈子。”安全员王文博说。

  “物资运输不能断,居民出行更不能受影响!”项目负责人胡岳瑞斩钉截铁地表示。经过规划与研讨,项目部决定在永安堤上新建一条长达800米的防汛通道,打通这条至关重要的“动脉”。办法有了,却又碰上梅雨季节,雨水裹着泥浆,把工地变成了“泥潭”。项目团队多次邀请省水利厅专家实地勘查、研讨论证,精准破解交叉作业、天气影响等施工难题。在多措并举推动下,路基回填、碾压及沥青铺设等关键工序持续推进,仅用10天便实现了这条7米宽新通道的全线贯通。

  “这路比原来宽多了!”水利局防汛站巡查人员站在路边感叹道。相较原先5米宽的堤路,新通道更宽阔平整、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在项目2号引桥尚未建成时,这条新通道成为项目建设的“补给线”,既保障了封闭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安全隐患,又有效疏导区域交通,实现工程效率与便民利民的双赢。

泥泞里的“蜕变记”:从“咕叽鞋”到“干净脚”

项目部员工胶鞋.jpg

  “什么时候鞋上的泥没了,项目也就完成了。”刚到项目部不久的夏海,起初并没有理解项目负责人胡岳瑞这句“玩笑话”。

  作为安全员,夏海的日常工作就是在项目现场“巡逻”。从桩基作业面到钢筋加工区,靴子里灌满了泥浆,每走一步都能听到‘咕叽咕叽’的声响。”夏海回忆道。那些日子,宿舍里总摆放着三双鞋。一双沾满泥浆的摆在门口,一双半干的晾在鞋架上,还有一双备用的放在床底,但往往不到三天,他们便会在泥浆里开始新一班“轮岗”。

  随着一根根嵌岩桩深入江底,一车车混凝土浇筑成型,五个月后的某个傍晚,夏海像往常一样从现场回到办公室整理数据,双脚走过的地面依旧洁白干净,脚步也格外轻盈。站在焕然一新的码头现场,感受着徐徐江风的那一刻,他真正理解了项目负责人那句话的含义。虽然“泥泞”已经不再,但“奋楫争先、同舟共赢”的精神底色,早已深深烙印在了每个建设者心中。

项目全景图1.jpg

  如今,九江港城西港区多用途码头、滚装码头全面完工,将填补江西省滚装专用码头的空白,与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及上港物流园区形成“港-区-园”联动格局,进一步增强九江港货物吞吐与服务能力。(中建港航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