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毕节站
让老区登上乡村振兴的飞驰列车

发布日期:2021-04-28

毕节站.JPG

  高铁毕节站位于乌蒙山腹地革命老区毕节,是毕节城市新地标。站房设计灵感源于毕节独特地貌形成的连绵梯田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民居建筑,浓缩了毕节市的地貌风情、文化特色、历史积淀,展示其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 在站区景观围墙上,还有资深美术画家描绘的体现毕节多民族风俗场景画、红色革命主题画及中国铁路发展史等多题材主题画。毕节站的建成,将加速提升毕节融入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的质量和水平,为革命老区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经济、绿色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贵州毕节,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区腹地,是红军长征时辗转战斗并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的革命圣地。红军长征途中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进一步纠正了长征之初的左倾路线,为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中建交通建设者持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攻克重重困难建成毕节高铁站,助力革命老区进入高铁时代,踏上乡村振兴的高速列车。

脱贫攻坚 毕节开启发展新篇章

  大山深处的毕节是全国出了名的大山深处的毕节是全国出了名的“穷”地方地方。岩溶地貌与非岩溶地貌交错发育岩溶地貌与非岩溶地貌交错发育,山高坡陡山高坡陡、地形地形破碎破碎,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认为是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认为是“不适宜人类居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住的地方”,”,一度有一度有“石漠化石漠化、风沙大风沙大,烈日悬空雨烈日悬空雨难下难下;七分种七分种、三分收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苞谷洋芋度春秋”的说法的说法。莽莽群山让生活在其中的群众吃尽了苦头,人穷、地乏、环境恶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毕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发展十分缓慢。

  “全国脱贫看贵州,贵州脱贫看毕节。”如何改变毕节长期贫困的状态,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始终是党中央关心的大事。

毕节高铁站2.jpg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理念的示范区。

  交通是发展的命脉交通是发展的命脉。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地处乌蒙山深处的毕节地处乌蒙山深处的毕节,立足立足“普遍贫困普遍贫困”实际,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形成立体交通网逐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让通达的道路成为助推毕节决胜脱贫攻坚的让通达的道路成为助推毕节决胜脱贫攻坚的利器。

  2018年1月,随着毕节高铁站的开工,毕节立体交通网补全了最后一环。毕节高铁站的建设开通,让毕节直接跨入了高铁时代,为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毕节登上了乡村振兴的飞驰列车。

攻坚克难 打造乌蒙腹地新地标

  毕节站是西南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站房面积2万平方米,站场设计规模为8站台12线,是成贵高铁沿途(不含成都站和贵阳站)最大的车站。毕节站站房造型设计充分融入了毕节地区的民族特色,“层层叠叠高,鹜新明日升”的构思源于毕节独特地貌形成的连绵梯田和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正立面的“四大火把支柱”立意源于毕节的生态绿色农业、旅游商务服务、传统的煤电烟酒产业和新型工业,整个设计浓缩了毕节市的地貌风情、文化特色、历史积淀,展示了其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

  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岩溶高度发育,岩层裂隙错综复杂,中风化岩石硬且多,施工难度极大。“由于地下水较为隐蔽,桩基穿过浅层溶洞后易形成流动土。冲击钻遇岩层斜面偏孔严重,而传统的桩基施工旋挖钻孔遇溶洞则无法成孔。经过多次论证,我们制定了冲击钻成孔、旋挖钻成孔、人工挖孔三种方式同时施工的方案,根据地勘报告、项目地质钻探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每根桩基具体采用哪种施工方法,最终顺利破解难题。”项目经理闫金民回忆道。

毕节当地群众与项目建设者共同庆祝1.jpg

  毕节高铁站建造过程中,大面积采用智能建筑系统和建筑节能系统,极大降低了建筑能耗、提升了旅客舒适度。在云贵川区域高铁站中,毕节高铁站首次采用智慧厕所引导系统,通过显示屏关注使用情况,便于旅客选择最近位置,尽量减少排队等候时间。高铁站采用的15个天窗藻井设计灵感来源于在毕节地区广泛使用的背篓,并在藻井顶部增加灯箱,通过灯箱的效果让旅客在室内感受到外界自然光的光感。同时,通过智能建筑系统,实现对站房公共区域内照明、空调等设施设备的远程及定时控制。通过空调模糊控制,可以实现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空调供回水温度,让候车厅保持人体适宜的温度。在站区景观围墙上,还有资深画家描绘的毕节多民族风俗场景画、红色革命主题画等多题材画作,增添了车站的红色文化底蕴。

惠民利民 加快乡村振兴脚步

  “中午去贵阳吃肠旺面,晚上去成都尝担担面。”随着毕节高铁站的开通运营,这句话已成为毕节人高铁新生活的真实写照。毕节高铁站的开通运营,结束了毕节不通高铁的历史,不仅方便群众出行,还缩短了城市间的时间距离,进一步加速了毕节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进程。

  “以前去贵阳需要转几趟车,全程需要四五个小时,自己开车也要3个多小时。现在有了高铁,1个多小时就能到,方便极了。”在贵阳工作的毕节人如是说。在便利群众的同时,高铁的开通还极大促进了毕节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让全国各地的客人方便快捷地抵达毕节,实现快旅慢游。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享有“地球彩带、杜鹃王国”美誉的百里杜鹃,全国第二大天然湿地威宁草海……这些曾经深藏在毕节大山深处的明珠,因交通的便捷得以惊艳亮相于世人面前。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提供的数据显示,成贵高铁毕节站年累计发送旅客218万人次,日均发送5965人次,开行单日列车最多88趟。

毕节当地群众与项目建设者共同庆祝.jpg

  不仅如此,毕节高铁站开通后,成贵高速铁路、昭黔铁路、隆百铁路、毕水兴城际铁路将在毕节站形成“四线共廊”的格局,有利于推进毕节打造外联内通交通大动脉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重要节点,融入成渝、黔中、滇中2小时经济圈,对于毕节打造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毕节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出列。在党的带领下,毕节儿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战天斗地、改变了命运。

  未来,毕节高铁站将持续发挥西南地区的铁路枢纽作用,让毕节与成都共享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的高速发展大通道,带动毕节及其周边地区交通运输和红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黔货出山”,助推毕节绿色生态产品走向全国,加快乌蒙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步伐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建交通供稿)

策划制作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 技术支持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 电话 : 86498118 8649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