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易地扶贫EPC项目
擦亮革命老区幸福底色

发布日期:2021-04-28

广西隆林.jpeg

  广西隆林易地扶贫EPC项目作为国家级精准扶贫民生工程,位于“百色起义”的红色革命老区百色市,是广西超大规模山体建筑,以及百色市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总建筑面积36.72万平方米,安置贫困人口3244户14038人,搬迁群众来自隆林县16个乡(镇)179个村,涉及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汉族5个民族。项目建成后帮助当地贫困户解决了就近就业、入学和看病等难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获评国家发改委“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



  金钟山脚,南盘江畔,一排排新房鳞次栉比,一片片果林硕果累累,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与丰收的胜景。

  91年前,在右江的崇山峻岭间,百色起义的枪声打响,大批革命先辈投身革命,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英勇斗争,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财富”。进入新时代,中建建设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嘱托,在红色老区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任,承建广西百色隆林易地扶贫EPC项目。

初心永不变,赓续红色血脉

  百色起义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百色起义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于一体,特殊的位置和历史因素,让百色成为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百色市西北部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山高路陡、环境恶劣,“九分石头一分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百色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项目实景图.jpg

  只有搬出“穷窝”才有出路。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五局肩挑脱贫攻坚的重任,挺进革命老区,承建国家级精准扶贫项目——广西百色隆林易地扶贫EPC项目,易地安置3382户14606人,为老区人民建一个新家。

真心换真情,破解搬迁难题

  易地搬迁,实非易事。建设队伍跑步进场后,最迫在眉睫的是移民搬迁。搬迁群众来自隆林县16个乡(镇)179个村,涉及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和汉族等5个民族,沟通事项繁多。

  移民,难在移心。“群众不肯搬走,作业面施展不开,严重影响到施工的推进。”在隆林县移民局组织的项目协调推进会上,众人愁眉不展。项目启动区红线内有私人养猪场和养鸡场,因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未能移交。

  “遇事不慌,我们还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项目负责人杜思鼎带领项目团队兵分两路,一路配合县政府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另一路以时间换空间,由项目负责人带队联动分包单位无偿提供搬运车、推土机、铲车等机械设备,进场协助临时建筑物的搬迁,为推进施工做好铺垫。项目党支部联动村党支部,以代售农产品为突破口,用拉家常、联市场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村民经济利益。最后,小户看大户、大户带小户,场地移交难题随之解决。

  “百折不挠”是百色起义精神的核心。面对各类难题,项目团队提前策划、主动担当,各项工作迅速取得突破。杜思鼎每天往返于村委会、施工现场和自治县政府之间,有村民和他熟络后开玩笑说:“干脆在村委会给你安排张办公桌吧,反正都是替村里办事。”

  项目部入场一个月,山坳里顺利建起了第一栋楼。

项目实景图2.jpg

工地党旗红,当好扶贫先锋

  项目依山而建,建筑面积达34.86万平方米,属超大规模山体建筑,南北高差近200米。建筑所在地地形起伏、高低落差大,地质情况复杂,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和技术应用等方面难题层出不穷。面对工程量大、施工区域广、交房任务紧、社会关注度高等情况,项目成立“筑心”党支部,紧扣“锻造红心、关怀同心、廉洁正心、比拼匠心、服务民心”的主题,融合党群文化、纪检监督、工期履约和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助推项目生产。

  党支部针对高回填区、高边坡、高挡墙等难题,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积分管理、组建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解决高边坡大型土石方开挖、高挡墙支护工程施工、市政道路的雨污水管网施工等重难点问题100多项。

  工程在建期间,支部党员带头攻坚,全面优化EPC总承包管理结构,总结提炼创新措施20多条,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团队积极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优化设计管理、自建高标准混凝土搅拌站等举措,加强节约环保和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在“筑心”党支部的引领下,项目优质履约。2017年11月1日,首次交房安置120户贫困户,成为百色市第一批实现提前入住的扶贫安置点。时任百色市政协副主席、隆林县党委书记张启胜高度评价:隆林县城西安置点项目在全市所有易地安置点当中第一个实现入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见证了中建五局的品质与速度。

中建五局广西隆林易地扶贫EPC项目.jpg

系统配套全,保障安居乐业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关心的入学、就医、就业三大难题,项目以“三近”解决“三难”,规划就近入学、就近就业、就近就医,促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项目同步配套建设罗湖幼儿园、第六小学、第五中学,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入学。在鹤城新区安置点及附近配置医疗机构,在安置点内设立居民卫生室,有效解决搬迁户就医问题。同时,一大批搬迁群众的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有效转移接续,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优的保障服务。

  秉承“工程做到哪,幸福带到哪”的理念,项目团队积极联动政府、业主等,通过捐赠爱心物资、援建基础工程、结对帮扶共建、走村入户慰问等形式,开展联动联建、帮扶济困活动60余次,累计捐赠物资40余万元,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多次收到县党委政府赠送的牌匾和锦旗。

  搬得出、住得稳,还要有事做、能致富。项目部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搬迁户离开农村后,苦于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经济来源。为了解决老乡就业难的问题,项目积极为当地百姓创造就业岗位,现场作业人员中有700多人源于当地,属地工人占比达90%。同时,项目部无偿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安置对象考取电工证,并推荐培训合格者到劳务单位应聘做专职电工,收入比原来翻了两倍。项目劳务队电工徐文武感慨道:“我是安置对象,赶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住上了新房。现在又学到了技术、考下了电工证,今后生计不用愁了!”

  通过项目部的努力,一大批搬迁贫困户既能在家门口工作,又能拿到比从前高的工资,还方便照顾家人,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60岁的居民韦德荐看着家门口的广场十分满意:“我在这生活了35年,之前还担心老了没地方去、没事情做,现在好了,老人孩子每天都能在这散步打球。等到过年,年轻人都回来了,还能聚在一起办活动。”

  如今,51栋安置房新楼整齐排列,幼儿园、小学、银行等社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当地贫困户还解决了就近就业、入学和看病等难题。搬迁村民摇身一变正式成为“城里人”,开启全新的幸福生活。。(中建五局供稿)

策划制作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 技术支持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 电话 : 86498118 8649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