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改革强体 向“世界一流”迈进

发布日期:2022-10-19 【字体:打印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石化扎实有序推进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各项改革任务总体完成率达到99.6%。其中,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公司治理、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三项制度改革、以绿色转型为方向的优化产业布局、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科改示范行动”等重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

  完善公司治理 让决策更加规范高效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国石化按照要求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分解细化出80条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逐项落实。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石化党组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精神,专题研究明确了28项贯彻落实任务清单,完善党组会、董事会、经理层三大治理主体工作规则及其配套制度。

  为加强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石化在集团层面修订公司章程,制定《党组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清单》,厘清权责边界;在直属企业层面,印发《关于直属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文件,指导企业推进党建入章,分类完善制度机制,为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提供支撑。

  同时,大力推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分公司代表)与党委书记“一肩挑”领导体制,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作用。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社会责任委员会等5个专委会。专委会成员由公司董事担任,对专业性事项进行研究,为董事会提出意见建议。专委会的设立,使公司董事更加精准地关注到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决策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有效性。

  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石化深入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职业化员工、中长期激励等市场化改革,将契约管理、考核管理、薪酬管理的权力审慎有序赋予直属单位,逐步实现“有任命就有任期、有职务就有职责、有业绩就有奖励、不称职就要调整”的工作机制。

  “经过3年来的改革与探索,中国石化已建成规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国石化党组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2月,中国石化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强化市场机制 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从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入手解决“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问题。三项制度改革是涉及“帽子”“位子”“票子”的改革,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中国石化挂图作战、打表推进,深化对直属企业评估和督导,逐步构建起“顶层设计-推进实施-考核优化”闭环,强力推动改革。

  “帽子”问题是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中国石化党组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经广泛调研,推出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先在催化剂公司等开展试点,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目前,中国石化纳入国务院国资委考核的392家各级子企业、1172名各级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岗位聘任协议、任期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应签尽签率在央企率先达到100%。

  “位子”问题不仅是“进”或“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调整,解决队伍活力不足、工作动力不强、“高精尖缺”人才短缺等紧要问题。中国石化制定修订《用工总量管理办法》,完善劳动定员标准,构建以“愿景目标定员-用工总量规划目标-年度用工计划”为主线、以“用工增减变化调整人工成本指标和优化用工专项评价激励机制”为配套的用工总量管理体系。近3年来,中国石化用工总量持续优化,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

  “票子”问题是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国石化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制定工资总额专项管理制度,健全“效益联动、效率调节”的工资决定机制,激励企业提质增效,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的同时,还实现员工人均收入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增长。经过3年来的改革,原来“坐上位置就下不去”“进了国企就端上铁饭碗”“干多干少都一样”的观念被彻底打破。2021年,中国石化管理人员退出比例、员工市场化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中基层领导人员退出比例创历史新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26%。

  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国石化站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同时对标国际一流公司,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聚焦主责主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全力构建“一基两翼三新”的产业格局,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基”是指着眼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国内外统筹,夯实公司油气资源基础,有效提升油气储量和一次能源生产能力;“两翼”是指做强做优炼油产业链和化工业务,一方面提升洁净能源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提升高端合成材料供给能力,加快碳纤维、生物可降解化学品、高性能合成树脂等高端材料产业发展;“三新”是指顺应世界能源变革和产业发展大势,在新能源、新经济、新领域上发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拓展高质量增长空间。

  经过改革发展,中国石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日趋优化。2021年境内油气储量替代率达154%,天然气产量比上年增长11.9%,高附加值化工产品产量持续提升。同时“三新”业务稳步布局,建成8个供氢中心、74座加氢站……

  加快科改进程 释放创新引擎动能

  中国石化以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为目标,聚焦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8家直属研究院开展科改示范行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在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科改示范行动”经验、强化科技创新激励专题推进会上,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进行发言交流。该公司积极探索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改革,激发人员创新创效活力,“科改示范行动”启动至今获专利授权79件。凭借着突出成绩,催化剂公司在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专项评估中获得“标杆企业”称号。

  “催化剂公司只是中国石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代表,我们以‘科改示范行动’为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扛好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职责。”中国石化企改部有关负责人说,仅2021年,中国石化就有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申请专利9338件、授权5844件,均创历史新高,专利综合优势位居央企首位。

  多层级研发机构60余家,两院院士24名,研发人员2万余名……这是中国石化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力支撑,也是协同公关的重要基础。公司“十条龙”科技攻关组织模式依托于完备的产业链,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有200余项重大成套技术通过“十条龙”重点攻关实现工业转化。

  改革无穷期,扬帆正当时。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企业,中国石化通过深化改革正向着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转型,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素材来源:国务院国资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