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条板一体化施工协作机器人
产品解决的问题
建筑墙体条板施工作业过程繁重,施工危险性高,施工质量一致性差,施工效率低,人力成本不断增加。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模块化,分体式设计,结合ALC条板施工工艺,自研全向四驱底盘、电控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利用多传感保护机制、无线遥控、蚁速控制,实现人机协同作业。该装备性能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产品亮点
1、施工效率提升50%
搬运和安装机器人协同作业,提升施工效率。
2、毫米级精确定位和安装
采用先进控制算法,实现执行机构超低速控制,完成条板精准安装,确保施工质量一致性。
3、安全稳定
运用传感器融合和遥控技术,实现机器人施工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防护,保障施工过程安全稳定。
4、减少人力40%以上
设备代替施工人员大部分工作量,每班组减员2-3人,实现降本增效。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济南奥东16、济南市历城市民中心、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10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5亿元/年
室内喷涂机器人
产品解决的问题
喷涂作业量大且繁重,专业工人数量短缺且施工质量不稳定。
创新解决方案
机器人可导入BIM模型、融合自动路径规划和室内导航技术,可实现单人远程操控多台机器人的高效作业模式,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机器人施工提高喷涂精准度和一致性,保障施工质量。
产品亮点
1、机身体积轻巧
喷涂机械人灵活机动,适合施工现场复杂和狭窄的工作环境。
2、自动避障功能
识别障碍物并自动规划行动路线,独立完成喷涂任务。
3、作业安全性高
机器人施工质量稳定,为优质专业工人短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香港青衣青鸿路公营房屋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亿元/年
搬运机器人
产品解决的问题
工程项目中很多场景无法使用大型运输设备,人手搬运或传统手推车使用不便、效率低、工人负荷重。
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自动跟随使用者和自动避障技术,实现便捷灵活的货物运输,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产品亮点
1、自动跟踪
一键启动“目标跟踪导航”,自动避障。
2、随插即用
操作简单,设置时间短,学习成本低。
3、自动化运行
连续循环运行,记忆最多5条路线。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香港启德新急症医院等多个项目。
预期市场规模
2亿元/年
远程驾驶智能集控数字塔机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塔式起重机传统高空就地吊装模式下,作业风险高、环境恶劣、管理分散、人机工效低的行业共性难题。
创新解决方案
自研远程驾驶智能集控新型数字塔机,全球首创塔机远程集控新模式,将单台塔机高空吊装变革为地面室内群塔远程集控作业,结合数据驱动的吊装过程分析,提高施工安全与效率,提升现场数字化管理水平。
产品亮点
1.吊装效率提升30%
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作业实景与数字模型虚实结合,全方位展示作业要素,辅助司机远程吊装,实现人机高效协同。
2.人工工效提高30%
利用智能集控平台,可实现单人通过地面端操作台,分时操控多台塔机,提高塔司作业任务饱和度。
3.增加双重安全保障
将塔机高空作业变革为地面集约化作业,保障人员安全;利用三维防碰撞系统,实现塔机智能实时监控,保障作业安全。
4.数字赋能施工管理
通过沉淀吊装作业数据,构建能效评价大数据模型,实现作业复盘和检视分析,支持智能生成作业计划。
项目应用
已在天津环湖医院、广州羊城晚报、武汉汉芯公馆、苏州太泽之星等60余个项目常态化应用。
预期市场规模
200亿元/年
装配式智能钢筋生产线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钢筋加工方式效率低,劳动力投入大,加工设备智能化低,机器效率受人制约,需人工进行换模、调规与工艺衔接。
创新解决方案
与上海蔚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拆卸和拼装,便于运输;搭载智能排产系统,可一次性完成定长锯切、滚丝、弯曲等钢筋加工艺,成品钢筋按构件或规格自动分拣,全程无需人工介入,产能可达3.5吨每小时。
产品亮点
1、加工规格全
直径∅12-∅32mm,长度≤12m的棒材钢筋均可加工。
2、全工艺流程自动化
棒材全自动抓取上料,切、输、滚、弯全工艺调规、换模智能切换。
3、产能达3.5t/h
单工艺加工流程20-30s。
4、劳动力投入降低60%。
可代替加工所有环节,传统加工5-6人的产能,产线仅需2人值守。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项目、中国节能·上海首座项目、胶州黄埠岭安置区项目等5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0亿元/年
代表项目
装配式智能钢筋生产线
建筑变形监测MIMO雷达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在雨、雾、雪等光线不足条件下光学测量仪器无法正常工作,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情况下,人工布设标定物困难,监测时效性差,人员工作安全性低。
创新解决方案
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研发。基于合成孔径成像和差分干涉测量原理,采用雷达波测量克服雨、雾、雪等恶劣环境下无法监测的问题,实现可全天时全天候非接触对被监测物进行大范围高精度视监测,可有效支撑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产品亮点
1、形变测量精度最高可达0.1mm
采用全固态相控电子扫描,实现亚毫米级监测精度。
2、监测范围达100°×40°
百万量级监测点,变传统点监测为面监测。
3、实现24h连续监测
雷达信号可有效穿透雨雾雪,工作不受天气影响。
4、高数据刷新率
实现秒级监测,采样间隔10-300s。
5、非接触监测
与被监测面仅需保持通视状态,无需安装标定物,实现非接触式测量。
项目应用
已于昆明国际交通枢纽项目、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交通枢纽项目等数十个变形监测项目中进行应用测试。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代表项目
1、重庆市双子塔变形监测项目
2、京张高速公路桥梁测振项目
智能安全帽
产品解决的问题
施工现场室内和地下空间通信难、定位难的问题,现场人工清点劳动力数量耗时耗力,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危险源多,靠“人盯人”管控人员安全的难度大。
创新解决方案
与兰笺(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采用行业首创无线传感网络和多模融合定位技术,实施“技术+管理”运营模式,通过安全帽终端采集施工现场数据上报到云端进行定位计算和智能分析。
产品亮点
1、垂直精度≤2m,水平精度≤10m。
可适应复杂环境,减少误差,提升工作效率。
2、单跳通信距离3000m,支持20跳通信转发,3s入网时间。
提高通信效率、应急响应速度快。
3、持续工作160小时,平均10天一充。
续航持久,实时保障工人安全。
4、防尘防水等级IP65
延长安全帽使用寿命,提高佩戴舒适度。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苏州市独墅湖医院二期项目、苏州吴江松陵大道交通枢纽项目等50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代表项目
星璇智能安全帽
C-SMART物联网智能安全管理系统
产品解决的问题
建筑项目管理面对诸多安全隐患,如工人身体不适引发安全事故、机械设备与人员碰撞、密闭空间内危险气体浓度超标等。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物联网设备,对人员、机械、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及预警,通过多技术融合提升信息精准度和数据传输的即时性,并对数据进行统筹分析,进一步实现针对性管理。
产品亮点
1、SmartTrack智能人员综合管理系统
精准定位、实时追踪工人位置,实时记录工人健康数据及支援SOS警报功能。
2、RFID 移动机械防撞系统
精准识别工人与机械间的距离,快速安装,数据实时同步到C-SMART工程管理数字平台。
3、密闭空间气体检测系统
吸入式主动检测,实时监测十项气体指标,数据实时同步到C-SMART工程管理数字平台,获内地及香港检测机构认证。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等超过100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4亿元/年
机械姿态云盒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施工现场工程机械种类多、分布广、管理方法少,数字化水平低,时常出现消极怠工、虚开台班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软硬件低功耗处理技术,通过多传感数据融合,建立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实现机械状态精准分析,结合自研的配套管理软件,完成机械使用流程线上审批,过程台班自动统计,实现工程机械精细化管理。
产品亮点
1、45天超长续航
采用软硬件结合的低功耗处理方案,即使连续阴雨,也可正常工作45天。
2、检测准确率95%以上
研发多传感器融合与状态识别算法模型,实现机械状态精准判别。
3、使用简单方便
“一贴、一粘、一扫码”即可完成安装,其他流程线上审批,过程台班自动统计。
4、施工效率提升20%,机械使用成本降低25%。
长租机械统计分析,机械动态调配,资源最大化利用;零星机械台班自动计算,避免虚开台班。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济南市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医疗硅谷、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黄河大道一期等230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移动储能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施工临时用电布置周期长、成本高、用电危险源多,临电材料周转困难,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成本与管理压力。
创新解决方案
集成能量存储、逆变等技术,移动储能电源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220V电流输出,代替传统电缆线为施工机具提供能量。移动储能焊机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电压16V,电流10-200A可调的输出,用于焊接作业,大幅减少现场临电布置。
产品亮点
1、降低临电费用30%-45%
大幅减少电缆线配电箱等临电设备采购以及电工投入,项目完工后可进行重复调拨利用。
2、提高施工效率10%-15%
大幅减少施工作业临电布置时间,脚手架高空车等平台作业用电更加方便快捷。
3、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程度
避免现场电缆线私拉乱接,设备输出电流与人体不形成回路,降低施工触电风险。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等30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亿元/年
代表项目
移动储能设备工作场景
道路附属工程智能建造系列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线性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施工周期长。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原创设计,模块化设计,结合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流程,创新施工工艺,实现标准化精益施工。市面上尚无该系列装备的同类产品。
产品亮点
1、适用多种道路作业场景
实现最大坡面长度8m、坡度33°的边坡施工作业及坚硬土层的边沟开槽、滑模施工一体化作业。
2、综合施工效率提升40%
流水施工,最大限度的连续性、均衡性作业,实现一体化,高效建造。通过智慧排闸,优化闸室船舶的空间布局,可有效提升过闸效率。
3、提高安全施工35%
30余个安全模块进行设备作业监测,时刻多点精密液压压力检测,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4、降低劳动强度50%以上
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模块化设计、原创设计等优势,创新施工工艺,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工效。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济南济广高速改扩建、广西南黎路等4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亿元/年
代表项目
道路边坡智能整形装备
原位3D打印机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建造方式自动化水平低,材料损耗率高,恶劣环境下作业适应性差、复杂地质施工条件下施工速度受限。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单元模块化设计,研发适合工程现场原位施工的大尺寸、模块化、可扩展、组装式多层建筑3D打印设备,具有智能监控、智能养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设备的拓展性,从空间上解决了设备对建造尺度的限制。
产品亮点
1、材料利用率近100%
可精确控制材料的使用,在恶劣和复杂环境下可就地取材打印,从而实现材料零损耗。
2、模板使用为零
打印过程中无需使用模板,通过逐层打印方式进行建造。
3、工期缩短50%
设备兼具数字化、智能化、施工自动化水平高等特点,不受极端环境和建筑复杂性等因素影响,可有效缩短工期。
4、人工降低50%-80%
主要依赖机械自动化操作,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5、材料损耗极低
打印材料通过推进装置可长距离稳定泵送,精确控制材料用量,节能且环保。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3D原位打印多层示范建筑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5亿元/年
原位3D打印设备
软弱富水围岩水体可视化系统
产品解决的问题
软弱富水围岩隧道施工中靶向泄水难度大、止水效果差、普通双液浆难以封堵大流量时滞性构造涌水。
创新解决方案
提出BIM三维含水体建模技术,结合时滞性出水靶向泄水降压技术,制定不同部位超前泄水措施。基于实时监测系统,精准预测变形部位并及时施作新型衬砌预防灾变,实现出水点快速注浆止水。
产品亮点
1、精准判识围岩水体位置及规模
通过三维建模分析技术对含水体进行建模,查明含水体的空间分布和水力路径,显著提高治水方案的针对性和预警的准确性。
2、节省施工时间54%
靶向泄水与靶向注浆技术的应用可精准处置时滞性出水,减少了盲目探水造成的无效施工时间,同时更加节省注浆时间。
3、节省注浆材料48%
动水强烈稀释与溶蚀作用下,传统水泥材料难以留存,新型注浆材料在1m/s动水中留存率大于80%,24小时强度可达约6MPa,有效避免裂隙水稀释侵蚀。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某高原重点铁路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5亿元/年
“隧联网”智慧施工管理平台
产品亮点
1.重大安全风险在线管控100%
通过物联网、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人、机、物、环4类33项安全风险的智能管控。
2.关键工序过程质量提升25%
通过旁站管理和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二衬台车等施工装备的物联交互,实现对施工过程质量的精细控制。
3.综合管理效率提升20%
集成4类模型与N种施工数据,实现施工场景的数字重构,运用6种智能算法取代人工操作,显著降低管理工作量。
4.卓越的响应速度和出色的兼容性
在线同步监控设备千余台,0.2秒内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2秒内实现多渠道分级预警,兼容主流数据传输协议,支持大体量高精度模型快速加载。
预期市场规模
3亿元/年
“中建链”区块链管理平台
产品亮点
1、100%自主可控
100%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系统,是一款自主研发的底层区块链基础设施。
2、中建唯一区块链BaaS服务平台
中建系统内首个通过信通院测评的可信区块链系统。
3、兼容95%以上既有系统
区块链作为底层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够低扰动的适用大部分既有系统。
4、建材溯源信息可信度提升至100%
根据建筑行业分布式异构数据特点,实现多源数据上链存证。
预期市场规模
4亿元/年
智慧港口建设运营综合管理平台
产品亮点
1、提高管理效率20%以上
优化生产流程,改善作业环境,提升“建管养”协同水平。
2、降低事故率15%以上
加强服务保障力度,有效识别、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3、提高自动化程度
加快港口货物周转,改善周边交通环境,保障港口安全稳定。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