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网群 | 办公平台 | 公司邮箱
企业文化
公司理念
员工风采
经营机构
首页>> 和谐企业>>企业文化>>员工风采
闯进薄壳设计王国
发布日期:2013-07-04 字号:[ ]

  闯进薄壳设计王国
  ——记结构设计高级工程师   徐永基
  徐永基,女,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35年10月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县。1956年自青岛工学院土木系毕业,分配到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组长、主任、主任工程师、院长,现任总工程师。
  徐永基是新中国培养的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50年代末期,在向科学进军、又红又专的浪潮中,崭露头角,被誉为“攀登科学高峰的闯将”。她钻研薄壳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技术,登上了[ 一学科的高峰,为中国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她先后被委以院长、总工程师重任。在新的岗位下,她胸怀振兴中华大志,大胆开拓,扎实工作,推动企业的整形和建设,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为促进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例如,由她审核把关的咸阳国际机场、陕西省工业展览馆和民生百货大楼等重点工程项目,获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奖。由她负责组织与审核、1987年完成的《高层建筑薄壁杆系空间结构计算机程序》,填补了西北设计院的一项空白。
   70年代以前,由徐永基主要负责和设计的626工程和6507工程乙区,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加设计和配合施工的喀麦隆文化宫工程获中建总公司1988年优秀设计一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薄壳结构计算理论及工程应用——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双曲扁壳内力分析》、《带横肋圆柱形薄壳在纵向直线边缘和横向曲线边缘具有任意边界条件之内力分析法》、《预应力混凝土波浪形薄壳
  的新计算方法及其工程实践》、《锯齿形变曲率薄壳的内力分析》等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徐永基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1975年被评为全国工业学大先进个人,197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又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陕西分会理事、西安技术经济研究会高级顾问。
  喀麦隆首都雅温得。非洲中西部的一个气候宜人、四季常青、风光秀丽的山城。座落在叫做恩孔卡纳小山丘上的喀麦隆文化宫,象一颗光彩夺人的明珠,升起在雅温得城市上空。
  夕阳西下,远山、近树都浸染在玫瑰红的色调里。晚风徐徐吹来,浸润着馥郁的花香,吹得人连肺腑都是甜滋滋的。
   徐永基一个人坐在工棚附近的树荫下,欣赏着落日的余晖,眺望着影影绰绰的城市建筑群,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喀麦隆文化宫是中国援建的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是一项综合性的公共建筑。整个建筑结构复杂,外观雄伟壮丽,内装考究雅致。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有较高的要求,反映出中国的建筑科学水平,已经接近当时70年代一般国际水平。
  在文化宫对面的山头上,法国人援建的“总统府”正在紧张施工。一场竞争在悄悄地进行着,这既有商业的含义,更是关系国家荣誉的政治竞争。这是一个份量很重的担子。但是,此刻徐永基并不感到十分沉重,她倒是感到一阵轻松和一种胜利在握的自信。
  在这个工地上只有她一个女同志。她来到工地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她和工人一样住工棚,一同在大食堂进餐。1973年她就参加了喀麦隆文化宫的考察、设计工作,曾来过这个美丽的非洲山城。1977年底,她以设计代表的身分又来到这里配合施工。她参加了这个工程的全过程,这也是她在70年代用全部心血浇灌的唯一主要工程。她在出国前,和同事们对文化宫的设计图纸,又逐一作了复核、计算,避免了工程的隐患。来到工地施工现场,又能和工人配合默契,把设计变动的地方加到施工图上,帮助工人核对工地所用的钢筋,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如今,文化宫的主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喀麦隆总统已多次到工地视察,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建筑艺术给予很高评价。
   想到这些,徐永基突然觉得自己成熟起来了。参加援建工程实践,对自己在科学技术上是一次提高和考核,在科学技术的探索和攀登途中,自己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起点。眼下好象已经不是站在雅温得的一个小山丘上,而是站在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高峰上。想象的翅膀把她载向未来,她憧憬着远方新的高峰。
  然而,回忆又突然把她拖回到20年前,眼前闪过一幕幕攀登的峥嵘岁月。
  在50年代末,年轻的徐永基已经成为科技战线的一位风云人物,她被誉为是向科学进军、又红又专“攀登科学高峰的闯将”。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并出版宣传小册子,号召全国青年向她学习。
  1956年9月,21岁的徐永基从青岛工学院分配到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那个时候,新中国已经开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毛主席党中央及时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为此组织青年上技术课,院总工程师向徐永基等讲授了薄壳结构设计课程。薄壳结构设计当时还是一项新技术,是建筑科学中的一个尖端,在中国建筑界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还很少,徐永基除了知道“薄壳”这个名词,对技术完全不懂。总工程师的讲课把她引进了薄先结构理论的大门。接着,院里把研究薄壳结构设计的任务交给了徐永基。年轻的徐永基,不但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充满热忱,而且在学习上有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她深知,游壳设计要求掌握高深的数学、力学知识,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她以顽强的精神攻读有关“薄壳”研究的书籍、文章和资料,一遍不懂、两遍三遍地往进钻,直到弄懂为止。如在钻研“圆柱形薄壳”设计时,她就学习了苏联建筑力学计算方法、德国数学分析方法等7种技术资料,演算了700多个公式。不仅自己钻研,还向周围的同志虚心请教。同时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到20多里外的学校去学习高等数学。她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勤学苦钻两年多,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学会和掌握了“柱形薄壳”、“双曲薄壳”、“折板式薄壳”等9种薄壳设计理论,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份量的论文,并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设计中加以应用,取得突出的成绩。
  由此,她出席了1959年全国群英大会,受到主持会议的邓颖超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周恩来总理的表扬和鼓励。周总理在会议结束时的宴会上,特意把她叫到跟前,鼓励她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并把宴会桌上用茉莉花编成的蝴蝶,送给她作纪念。多少年来,周总理送的珍贵礼品,一直被她珍藏在身边,象不谢的茉莉花永远开在她的心田,成为她前进的动力。
  掌握了理论知识,就如同添上了腾飞的翅膀,徐永基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在科研探索中,勇敢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了新的成绩。她在薄壁空问结构、地下结构及防微震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开拓,撰写并发表10余篇论文。在一项军工设计任务中,要求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屋面。徐永基和小组同志共同研究如何采用薄壳结构来设计的问题。她们采用了用土胎模在地面预制了两个24×30米的双曲扁壳,再用钢带提升至30米高空的方案,胜利地完成了这项大型新型结构的设计。
  在一项工程设计中,曾要求采用“双曲旋转薄壳”。如果采用过去的“三角级数法”计算,仅这项屋面设计就要花费10天时间。但当时任务要求紧迫,必须按时出图。为了找到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徐永基和大家一道奋战5天,终于找到了能提高工效一倍的“迦辽金变分法”;同时又采用“数学解析法”代替“边缘数值分析法",来计算“不对称的外波壳体”,简化了计算程序。就这样,她们使原来很难按期完成的任务提前10天完成了。
  徐永基在薄壳设计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使她在以后获得了多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在薄壳设计这一科技领域,留下了她的新开拓者的深深足印。
  雅温得城已经沉入朦胧的夜色中,宁静的气氛在周围扩散着。文化宫工地传来欢快地有节奏地施工声响,对面山头法国人的工地,也闪着夜班的灯光。
  徐永基慢慢地从回忆中走出来,注视着眼前喀麦隆文化宫的
  安祥身影,想起了哺育她成长的亲爱的祖国,憧憬着明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公司简介 | 作品欣赏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陕ICP备05008708号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真:(029) 68515570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市文景路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