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建西北设计院刘绍周同志
在古城西安永宁门外东侧,一座容纳近万名观众的船形体育馆拨地而起,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体育馆。八四年国庆交付使用以来,这里多次举行过国际国内大型比赛和文艺演出。这座大型体育馆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好评,古城人民也为此而感到自豪。一片赞誉声中,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建筑师、工程师们为此花费的心血。而这项工程设计的总负责人,就是刘绍周同志。
确保重点 负责到底
一项成功的设计,建筑师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刘绍周同志在接受这项任务后,深知一项大型公用设施的建设,是要造福后人,让使用者满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项工程虽几经周折,由上马项目到暂停而再上马,但他几年来一直为此工程操心,不断积累国内外资料,决心在这项工程上把“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完整地体现出来。任务接受后,他不但积极了解建设单位意图和施工条件,频繁地进行外部“三结合”,而且在设计院内部各工种间,进行反复交底,解决各工种间技术上的矛盾,尽量把可能发生的差错消灭在设计过程之中。他组织大家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一百多张建筑图在他和同志们的笔下产生,在建筑工人手里实现。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和专家们给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该工程各大功能区域主次分明,布局紧凑,联系方便。建筑造型做到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体现了体育建筑的性能。外型呈长八角船形完整简洁的实体,气势雄传,色调选择适宜。整个建筑物简洁、明快、统一、和谐,音质设计好,语言清晰度高,演员、观众评价比较满意。这项工程已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建总公司优秀设计二等奖。
一个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完成一项设计任务后,一般都想尽快接受新的工程项目。但是刘绍周同志没有急于这样做,而是抱着对已出图工程负责到底的精神,为确保这项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他常带病坚持到现场,帮助建设和施工单位解决问题,在施工最紧张的日子里,他和设计院其他同志一起不畏酷署严寒,一连几个月蹲在现场。体育馆筹建处的一位老工程师说:“刘工谦虚谨慎,在我们这里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施工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他不管份内份外都尽量努力帮助解决。他总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哪象个大工程师呢!我们搞这样大的工程没有经验,刘工从材料选用乃至施工缝隙等问题都帮我们考虑。这项工程被评为优秀工程,与刘工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他为我省第一个大型体育建筑立下了汗马功劳”。
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基本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招标制也在逐步推行,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几年毕业分配来的大专学生,脱颖而出,他们做出了各种设计方案参加投标。一次,一位青年同志做的陕西省工业展览馆工程设计投标方案中了标,但是由于青年人对工程设计的综合技术缺泛实践经验,特别是缺泛做好施工图的技术知识,独立承担设计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还有一定困难。这项近二千平方米的工程由谁来承担设计总负责人?不少同志都不愿担任。有人说,方案是别人做的,何必替他人做嫁衣裳。但刘绍周同志接了下来。他虽然也感到有一定为难之处,但他想到,青年人设计的方案中标是件可喜之事,我们是过来人了,帮助他们完整地搞好这个工程,通过实践提高年轻人对设计全过程的认识,应该是中老年同志的职责。他担任设计项目负责人,和这位青年一起,承担工程的建筑设计。为了使年轻人能尽快独立进行工程设计,他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教育年轻人既要重视方案的设计构思,也要掌握施工图设计的技巧。一个好的建筑师,如果只会作建筑方案,而不懂现代综合技术,也将一事无成。在刘绍周同志的带动下,其他工种的同志也都积极配合,使该项工程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刘绍周同志不仅在工作中甘当配角,而且在承担工程时,从不挑肥拣瘦。人们发现他竟然把一个八十平米的浴室改建项目也承担下来时,开玩生地说,大建筑师怎做这小不点没名没利的工程?他还是那句老话,“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一九八五年西北设计院从日本购进一台新型电子计算机。需修建一幢电算楼。按说设计院数百名工程师,自己院内的工程设计不在话下。可是恰恰相反,院内工程在大家眼皮下,评头论足的人太多,一般都不愿承担。任务又落到了刘绍周同志身上。他想,院外工程人们不也要评论吗?听不到人们意见反而不好,博采众议才能提高自己。他接受任务后,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使设计方案尽量完善。施工时他随叫随到,与工人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一位工地负责人感慨地说,我搞多年施工工作,象刘工这样对工程认真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不多见的。
人要有一点精神
一九六二年刘绍周以三十多门功课门门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建筑系。在他的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填写着,“国家和党的需要就是我最大的志愿,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没有任何其他要求”。刘绍周同志在大学里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志愿书上写着:“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艰巨任务在等待着我们,继承先烈遗志,把最艰巨的担子放在自己肓头,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完全交给党的事业,绝不保留”。多年来,刘绍周同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他多次被评为西北设计院的先进生产者、标兵、五好干部,一九八六年被评为陕西省建工系统模范党员。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应该是先人后已精神,忧国忧民精神,应该是共产主义精神。刘绍周同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喜欢阅读文艺作品,人们发现他从图书馆借阅过的书籍,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从他手里还回时总是包着一张新新的书皮。事情虽小,可看出一个共产党员爱护公共财产的高贵品格。严格的劳动纪律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刘绍周同志在这方面也为大家树立了学习榜样。工作时间只要离开办公室几分钟,他都要向周围同志打个招呼。他数十年如一日,从不迟到早退。他经常是小组第一个上班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他一贯助人为乐,别的建筑师承担的工程进度紧张,要求帮助画些图时,他不计个人得失,愉快接受,积极配合。有时他病了在家休息,建设单位同事找到家里,他仍热情接待,尽职尽责协助解决技术难题。有一次,建设单位请他到现场解决问题,看他有病,便约他第二天八点在家等候派车来接,可是人们发现他七点半就已骑车出现在工地上。吃饭时间到了,建设单位为他准备好的午餐,他以家中有事加以谢绝,体育馆建成后,第一次演出精彩文艺节目,给设计人员送来几张慰问票,刘绍周同志把票送给别人,自己家属去看都得掏钱买……,有人也曾说过刘工有点傻,但刘绍周同志的追求却坚定不移,他认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