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团:深入实施“三化”策略,坚定深耕香港市场

发布日期:2022-10-10 【字体:打印

  作为中建集团驻港运营平台,中海集团成立近43年来,始终把香港作为重要的战略区域,实施“专业化、属地化、平台化”策略,不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香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微信图片_20221010142744.jpg

图为中海集团携旗下5家上市公司,通过香港电车传递对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祝福

  (一)坚持专业化,塑强深耕能力

  专业化发展是企业构建差异化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战略引领,做强三大主业。聚焦建筑、地产、物业三大主业相关多元化领域,制定香港业务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战略路径与举措,扎实推进战略执行,奠定三大专业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工程承建业务更强。持续塑强房屋、土木、基础、机电工程纵向一体化专业能力和竞争优势,持续做大做强。2021年,新签合约额432.6亿港元,同比增长18.1%,创历史新高,市场占有率超过15%,保持香港最大承建商地位。地产开发业务更优。积极与本地头部企业开展联营合作,持续加大在港投资力度,在手项目全口径货值超过1300亿港元,2021年销售额保持香港中资房企市场第一。物业管理业务更大。持续加大公营房屋、政府公共设施业务拓展力度。2021年,新签合约额20.8亿港元,在管面积和合约额持续高速增长,保持最大中资物管企业和最大政府公共物业服务商地位。

  二是科技赋能,打造核心优势。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制定高端科研人才发展计划,成立建筑科技研究院,组建以15位工程院院士为主的专家委员会,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运用力度。运用城市隧道建造技术,承建了港珠澳大桥观景山隧道、中环湾仔绕道、沙中线、将军澳—蓝田隧道等重大民生基建项目,合约额累计超过400亿港元。运用国际标准医院建造技术,承建了香港25%的医院。2021年在香港医疗建筑领域先后中标香港将军澳中医院等多个医院建设项目,合约额合计超过160亿港元。运用组装合成建筑MiC技术,疫情期间三战香江,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圆满完成多个中央援建香港重大防疫工程任务,极大提升了香港防疫能力,MiC本地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

  三是聚焦住房,全力纾解民困。公司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破解住房难等深层次社会矛盾。公营房屋建设方面,作为香港最大公屋承建商,成立工程专责部门,每周汇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累计建设完成公屋项目70个,提供公屋单位13万套,占香港全部公屋的15%。私人住宅开发方面,坚持精准的项目投资、精细化的产品定位、优质的规划设计、高品质的开发建设,加大市场供给,构建住房阶梯、助力实现住有所居。累计投资开发住宅项目超80个,提供住宅单位3.4万套。基层社区服务方面,坚持日常服务与重要社区活动相结合、义工服务与社区市民团体服务相结合,持续开展清洁日、健康日、维修日等系列中海社区服务计划。2021年,连续中标多个大型公屋物业管理项目,在管公屋数量增长35%,服务公屋单位达7.8万套,覆盖基层市民超过21万人。

  (二)坚持属地化,筑牢深耕根基

  中海集团持续扎根香港,融入香港,坚持市场化导向,积极推进经营机制、人才队伍属地化建设。

  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属地化建设。身处香港完全竞争行业, 通过建立健全属地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市场地位与声誉。始终强化业绩导向。公司“业绩论英雄”理念深入人心,持续深化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将公司经营业绩与员工薪酬待遇紧密挂钩,将员工绩效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推动业务发展壮大。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和股权激励计划,全面落实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确保人均创效水平行业领先。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属地化建设。根据港聘员工和内派员工两支队伍的不同背景、不同特点、不同定位,构建跨文化的人才管理体系。建立港聘员工分类分级培养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及层级,实施见习工程师、人才库、资助外部学位教育等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的“选用育留”长效机制,有能力的港聘员工成为各上市公司及驻港单位高管。坚持内派员工“过三关”。制定培养管理办法,开展粤语培训班,实施“一对一”“点对点”导师责任制培养,确保内派员工紧密融入当地,在公司管治、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注重港聘员工关爱。疫情期间,坚持对港聘员工不裁员、不减薪,成立员工幸福委员会,完善员工福利待遇。“十三五”期间,公司在港员工数量实现翻番,目前员工近1.2万人,港籍员工占比超过97%,员工人数位居国资系统驻港中资企业第一。

  (三)坚持平台化,提升深耕价值

  中海集团发挥香港独特优势,通过平台化深耕,在服务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方面积极担当作为。

  一是打造资本运作平台。依托香港发达成熟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以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在香港上市为契机,积极先行先试、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分拆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陆续打造了5家上市公司,实现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双轮驱动。坚持对成熟业务进行分拆上市。按照“成熟一家、分拆一家”原则,2005年,将承建业务分拆上市(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2015年,将物业管理业务分拆上市(中海物业集团,02669.HK),实现了各业务板块的独立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坚持围绕业务协同开展资本并购。2010年,并购蚬壳电器(00081.HK),整合对光大地产业务成为中海宏洋(00081.HK),形成688专注一二线城市、81专注强三线城市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2021年,688与81合计共进入内地85个城市,其中31个城市销售规模进入当地市场前三,超过布局城市数量的三分之一。坚持围绕补链拓链开展资本并购。2012年,3311通过并购远东环球(00830.HK),成功进入高端玻璃幕墙业务领域。2021年,公司中标香港幕墙市场1亿港元以上项目11个,保持港澳绝对领先地位。

  二是打造在商言政平台。“十三五”以来,公司充分发挥“在港员工人数多、业务规模大、社会联系广、扎根基层深”优势,积极打造在商言政平台。平台体系持续丰富。公司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建立完善联谊会、义工总会、爱心基金会、青年突击队等在商言政平台体系,进一步细化明确各平台定位和组织体系。平台功能持续完善。不断创新活动方式,组织港籍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青年员工赴内地参观考察,累计超500人次。深入基层,公司领导带头落区,开展“中海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超100场,加强2万多名工友关爱,组织开展“鲁班师傅诞”活动。平台影响持续彰显。义工队伍规模超过2000人,义工队伍屡获表彰。(素材来源:中海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