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顶部轮播

【中建开放日:大型主题传播行动第30站】走进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31

10月17日,“建证40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中建开放日:大型主题传播行动第30站走进中建交通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活动组织200余名市民代表、石家庄铁道大学师生感受工程建设成效,中新社、光明网、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记者参加活动并采访报道。

641.gif

642.gif

6406.gif

 世界第一转体桥的华丽转身

金秋十月的阳光如同没有边际的瀑布,透过钢管林立的支护架子,洒在忙碌的工人身上。

在他们手中,一座总重8万余吨,转体跨度、转体重量均为世界第一的转体斜拉桥将要伸展“腰肢”,迎来华丽转身。

643.gif

尖端工程,创造世界级桥梁转体奇迹

2015年,在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背景下,中建交通中标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新的活力。该项目全长11.93公里,预计投资额30亿元。其中,最受各界关注的是跨南站转体斜拉桥。

转体斜拉桥为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长为495米,桥宽39.7米,跨越京广铁路21股铁路线及多条城市道路。

项目经理刘文介绍,为保障京广铁路线160多次列车正常运行,项目先在京广铁路两侧平行建设可以转动的子、母桥,再用多组千斤顶牵拉巨大的轴承,通过转体的方式让子、母桥分别转动67.4度和52.4度完成合龙,实现对下方铁路和公路的跨越,用时不到90分钟。

644.jpg

转体桥上转铰最大座板对角线尺寸6.4米,整体重量达91吨,是实现大桥转体的“轴心”,其承载力达5.1万吨,相当于3.5万台小轿车。

创新智造,八项黑科技见证中建智慧

桥梁建设大发展,得益于国家发展对桥梁建设不断提出的新需求,更凝聚了建设者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智慧。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处处都能看到“黑科技”的身影。

项目创新将BIM技术与3D打印集成应用,利用3D打印机把BIM模型和各类预制构件直接打印出来,再用等比例缩小的实物展现构件的设计细节,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错漏碰缺”等问题,明显提高工作效率,让施工过程中的复杂节点变简单,大幅度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复杂工艺、重点部位的施工质量。

项目在转体施工领域采用国际首创球面平铰工艺。转铰是转体施工转动系统的核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高,转铰球面度误差和高程误差均不得大于1毫米。项目相继完成母塔和子塔的上、下平铰的安装,为主桥的转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解决传统放线精确度不高的问题,项目创新采用徕卡CS15手簿配合TS50测量机器人组成单人测量系统,过程中无需第二人配合,无需使用对讲机,一人即可完成测量放线工作,手簿自动记录测量结果。单人测量系统相比于传统方式,更快速、精确,节约了项目成本,加快了工作效率。

640.gif

中建交通新开发的安全管理APP也是“黑科技”之一。APP包括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管理等13个模块,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工作记录、整改通知等信息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实现了可追溯管理目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在施工现场,还有全球首次梁端称重、能根据空气质量自动喷雾的雾炮机、扬尘治理监测系统、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玩转多项“黑科技”的建设者们正在把转体桥建设得更加充满科技感。

精益求精,一毫米背后的测量人往事

项目测量部经理刘谦介绍,项目施工之初,最大的问题就是测量精度不够。刘谦参加工作多年,从工人干起,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扎实,但是,面对一毫米精度,依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办法总比困难多!刘谦带着几个测量员迎难而上,拿上徕卡CS15手簿、测量机器人TS50等先进仪器设备,选取控制点,反复协调测算。为确保测量精度达到标准,刘谦还创造了辅助配套设备——精密对中杆,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精密对中杆还申请了发明专利,在公司进行推广,得到了各项目的认可。

转铰是转体施工转动机构的核心构件,安装误差不超过1毫米。如果达不到要求,后续的转体施工将出现大麻烦,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为了达到标准,技术人员别出心裁地加上大螺栓,转一格为0.3毫米。经反复调整,终于调试完毕,于2018年7月11日成功完成主塔上转铰安装。

6405.gif

砥砺前行,用青春和汗水铸一座丰碑

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第一项目部建设者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拼搏精神——打造世界第一转体桥、铸就一座丰碑是每个项目管理人员的共同梦想。

看着混凝土罐车缓缓驶入,项目总工程师姜薪打开了话匣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项目团队就像这一辆辆秩序井然的罐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办事干练利落,思维敏捷,是大家对项目副经理郭卫红的一致评价。“只有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才会把企业放在心上。生产进度上去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才能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他列举事例,畅谈见解和感受。

职工结婚、生孩子,项目领导出面道个喜;民工遇到困难了,张罗着送个红包去慰问。不管是“欢声笑语进工地”慰问演出的精神享受,还是端午节送棕子,中秋节送月饼;也不管是施工大忙季节的伙食改善,还是送到夜班职工手中的可口夜宵,都切切实实让大家感受到了生活、工作在这个大家庭是一种幸福……

高速高效,造就的是坦途,腾飞的是希望。项目团队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他们把心血和汗水洒在了燕赵大地,也将随着转体斜拉桥的成功转体,永远地镌刻在这座丰碑之上。(中建交通供稿)

活动现场盛况

initpintu_副本4444.jpg

扫一扫,了解《中国建筑新闻》报、集团官微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