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小时候听的最多的是法律意义上的执行,譬如立即执行、缓期执行、强制执行等,指的是贯彻实施、实际履行。参加工作后,大会小会强调最多的也是执行,指的是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看到这个题目,想的最多的是:假如我是一名领导者,我该怎么做?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又该怎么做?
假如我是一名领导者,我想我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员工们遵照执行,企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当然,我说的规章制度不是朝令夕改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经过长时间实践总结提炼的规章制度,既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又贴近职工群众,好操作、易执行。如果一个制度,职工们刚刚熟悉、适应,突然间不明就里地改为其他制度,职工们会很茫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但是,一个长时间试行、不加修订的规章制度也是不可取的。都说与时俱进,企业的规章制度也一样,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形势、发展前景,定期地进行梳理,剔除不符合项,增加新内容,完善相关细节,否则就会引发职工的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果。
二、核定量化考核标准、完善激励机制,做到有法必依。
有了制度,关键就是怎样执行,执行的好是锦上添花,执行的不好就是事倍功半,所以核定一套严密的量化考核标准尤为重要。既要规定最基本的合格底线,也要设定优秀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个人而言,如果合格与优秀的薪酬待遇、发展际遇一样,优秀的人会变得平庸,平庸的人永远不思进取。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口头表扬,都会使优秀的人更突出,如果再辅以精神表彰、物质奖励或者是举目可望的职位,那岂不是前途不可限量!对团队亦是如此,受到更多关注的团队,进取心、创造力相对更强,否则就会默默无闻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地低调着、缓行着。
三、带头执行制度和标准,做到以上率下。
每每提到执行力这个问题,管理层都会面露尴尬之色,追根究底就是:领导者带头破坏规矩,制度和标准的执行通道不畅。特殊情况下,领导者不按规则出牌,员工可以接受;一旦大部分情况都变成了特殊,大家也会竞相效仿,久而久之,各项制度、标准和流程就会形同虚设,何谈管理水平的提升?知易行难,领导者在规则制定后,需要自身参与带头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及时地调整需要修改的内容,达到应变市场变化的目的。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正、完善自己。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做到无条件执行。
西点军校有一句经典名言——没有任何借口。作为企业员工,在贯彻企业规章制度和执行领导交办的任务时,也要做到无条件执行。或许制度还不完善,领导的要求也很苛刻,但做到对规范和流程的最起码的尊重,才能使组织的基本行为协调一致,才能保证最基本的工作效率。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决定,说的就是态度问题。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会在遇到困难时寻找任何借口,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学会先无条件执行,再努力解决问题。
2.加强学习、提升技能,做到有能力执行。
无条件接受领导交办的任务,是态度问题,能不能把工作完成的尽善尽美就是能力问题。有的人办事拖拉,接到任务后先放到一边,不到火烧眉毛不着急,等到非做不可的时候,时间已然来不及,怎么可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还有的人,过于自我,团队意识差,多干一点都认为是吃了大亏,最后的结果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还有的人办事粗枝大叶,只抓重点,不顾细节,工作虽然完成了,但离完美总差那么一点点。还有的人,真的是能力有限,不管是知识水平,还是工作经验,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别人略逊一筹,别人能达到90%的程度,他勉为其难的只能做到80%。所以说,执行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既要养成良好的自觉习惯,又要加强团队协作,还要关注细节,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总结、积累,使自己成为有信心、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3.增强责任、荣辱与共,做到自愿执行。
有的人可以无条件接受任务,也有能力完成任务,但完成任务的质量永远不高,总有一种应付、敷衍的情绪,好像老大不情愿似的。说白了就是责任心差,总认为企业的发展与自己无关,在哪都是讨口饭吃,何苦费劲巴力地为难自己呢!这部分人的心态只能说明,他们没有听过“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更不明白“离开了企业这个团队,你真的啥也不是”。执行力的提出是基于一个平台的,只有认真、自愿地执行,才能突出团队、成就自己。
强化执行,落实工作任务,修订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是领导者的责任,更是普通员工的责任。领导者有责任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带领广大员工拼搏进取;企业员工有责任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以强烈的责任心与企业同发展、共进退;只要两种责任合为一种责任——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共同努力,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