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专监督】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整改落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发布日期:2020-12-22
【字体:打印

  中建集团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聚焦“一创五强”,扎实推动全面改革创新,切实做好“六个专项行动”督导检查的“后半篇文章”,确保常态化推进专项行动见行动、有实效。集团纪检监察组聚焦政治监督职责,围绕“六个专项行动”,着力督促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落实、纪律作风要求落实,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用好监督清单,通过监督工作确保“六个专项行动”有实效。

  纪检监察组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科技创新专项行动的特点,精准把握监督的重点内容,细化监督方式方法;紧盯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建立“部署-检查-整改-复核-评价”的闭环监督机制,推动制度机制落地见效;加强总结分析,动态调整监督方向,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专项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中建三局一公司纪委画好“四条线”,打好科技创新专项行动监督战。

1.jpg

  画一条履职尽责“准线”。公司纪委编制科技创新履职责任监督清单,制定12项监督事项和34条具体措施过程监督计划,为“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指明方向,增强相关部门履职意识,稳步推动分公司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画一条责任延长“明线”。公司纪委立足监督主责主业,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召开专项行动督导推进会5次,对照科技创新监督清单,逐项复核各项举措落实情况,截至目前,科技创新专项行动34条具体措施,已督导完成29条,同时根据督导推进会发现问题,下发整改建议书,督促相关部门立行立改。

  画一条交叉监督“弧线”。公司纪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针对“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探索建立“X+1”监督机制,“X”指的是各业务部门自我监督,“1”指的是纪委在业务部门自我监督基础上再监督,“X+1”的监督机制就是充分利用部门内部的监督机制,为层层监督,层层压实责任提供制度的保障,确保监督工作做细做实。

  画一条监督成效“实线”。公司纪委监督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组织完成专利申报98项,获得12项发明专利和4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现公司已累计获得346项实用新型专利,77项发明专利,《“新冠”肺炎应急医院快速建造关键技术》等2项成果获中建集团科技进步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协会科技进步奖8项,获中建集团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40项。

  中建五局华东公司纪委构建“分解、落实、量化、总结、反馈”五步监督闭环,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jpg

  制定实时监督计划表,量化数据知进度。华东建设纪委制定实时监督计划表,动态展示监督推进过程,计划表涵盖问题9个,制定细化措施32条,截至目前已彻底完成事项20条,按序将完成事项8条,长期推进事项4条,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整体完成87.5%。

  构建部署跟踪问责环,逐项消除促整改。构建监督闭环,实现过程监督。华东建设纪委组织召开6次督导会和6次专题推进会督导部署行动,召开“一对一督导会”,建立“两级联络人制度”跟踪监督落地,下发监督反馈意见表11份,提出评议意见112条,形成部署-跟踪-问责监督闭环,实现过程监督。

  阶段总结反馈,实时调整方向。华东建设纪委收集阶段总结报告14份,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及时分析、提示监督重心、调整方向,从初期的思想认识提升转变为对后期整改的落实和整治质量的提升,确保落地。

  打造监督效能转化链,强化科技促升级。强化企业科研顶层设计,布局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促进成果转化,年度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省部级工法8篇,论文36篇;搭建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已入上海区域专家库5人,江苏省专家库3人。

  中建七局中建海峡纪委发挥“监督再监督”的作用,用好“3+1”监督举措,做好常态化监督和贴近监督,助力公司科技研发水平的提高,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jpg

  “3”管招数齐下,打通监督脉络。一是公司纪委逐项细读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工作计划重点任务清单,制定专项“三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攻坚目标,突出重点任务,强化履职担当。二是公司纪委建立“三会”(监督推进会、总办会、部门例会)督导制度,开展专项行动半月报机制,定期晾晒清单。三是公司纪委通过“三查”(定期督查、动态抽查、专项复查)督促目标落实,强化监督的有效性和务实性。

  “1”场贴近监督,抓住监督精髓。公司纪委前期策划准备,根据《中建海峡“科技创新专项工作计划”监督清单》与牵头部门技术质量部(企业技术中心)开展的工作内容进行对照检查,明确监督任务及督导重点,充分发挥纪委的督导优势,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四个监督类别,扎实开展科技创新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期根据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推动监督工作落地成效,并根据抽查反映出的专项行动工作事项的增减,第一时间动态更新监督清单,强化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后期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向牵头部门负责人提出整改建议,并根据督导情况,撰写抽查情况通报,指出专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督导意见。公司纪委通过强化晾晒通报、加强会议督导、开展随机抽查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并在下期督导会进行复核反馈。

  监督力出成效,助力科技创新。近日,中建海峡顺利通过申报评定及复核答辩程序,被认定为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至此,公司已成为拥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的“双体系”国家级产业基地,是集装配式建筑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积极参与“十三五”国家建筑工业化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主持研究建筑工业化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主编了福建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检验和钢筋套筒灌浆等关键性地方标准,全面示范引领福建省域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国家授权专利已达到632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18项),均为自主研发。根据统计,目前福建省内建筑类企业获得专利总数为1800余项,公司授权专利数量占全省总数的35%以上。

  中建新疆建工西北公司纪委紧盯“抓严监督、抓实质量、抓细技术”,严把“六道关”,提升公司科技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4.jpg

  紧盯抓严常态监督。严把责任落实关,定期召开“六个专项行动”督办会,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建立过程销项消条机制。严把整改闭合关。针对中建集团党组第二巡视组反馈意见,“点对点”专项监督、跟踪监督,确保存在问题按时高效整改。

  紧盯抓实质量管理。严把环节管控关,紧盯“质量月”活动,做好“全程记实留痕”,开展各类培训28次,累计教育5000余人、监督重要工序152次。严把样板引路关,联合督导组对各项目样板展示区现场检验,使作业工人能直观了解施工工艺,掌握关键部位操作技术。

  紧盯抓细技术管理。严把规范指导关,针对“高、大、新、尖、难”的施工工艺,紧盯是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方案的编制、行业专家进行联合评审”等的监督检查。严把“四新”运用关,针对“在建项目超过20层铝模使用率达100%、装配式+BIM+设计管理的管理新模式、在高层项目上应用全钢/半钢爬架、防护架采用定型化硬质立面防护网”的“四新”应用情况专项监督,助推科技赋能见实效。(企业文化部,纪检监察组,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中建新疆建工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