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20120203
P. 35
改 革 篇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筑 基 篇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改 革 篇
转轨变型,走市场竞争之路—中建总公司既是一个有着60年建设业绩
和光荣传统的企业群体,又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的大型企业集团。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进入了建
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国家建工总局,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同时经国务院批
筑 基 篇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1982年,在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中,撤消国家
准,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将原国家建工总局及直属企事业单位,与专司对外承
包业务的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合并,组建的全国性大型建筑联合企业,定名为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英文缩写CSCEC),于1982年6月11日宣告成立。国
的大型建筑联合企业,既承担国内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勘察、设计、施工任务,
辉煌的历史,不朽的业绩—中建总公司所属的多数企业大都成立于50年
又开展对外承包和国际合作劳务业务,按照人、财、物统一的原则进行经营管
代初期。早在原建工部时期就是部的直属队伍,是以承担国家重点建设任务为 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文件指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是全国性
理,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国家担负经济责任,享有独立经营的自主权
主的建筑野战军,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建立了丰功伟绩。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
和独立法人资格。1983年9 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原基建工程兵第
要,中建施工队伍坚决服从国家的部署和调度,转战南北,四海为家,在工作
21支队、第22支队集体转业划归中建总公司建制,组成第七、第八工程局。中
和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会战,建设起一批又一
批国家重点工程,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技术基础,被誉为“工
验和评判。为了适应这一重大变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
业建筑的先锋,南征北战的铁军”。 建总公司走上了政企分开、独立经营之路,开始接受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的检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依据国家授予的经营自
在50年代建国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我们以建设著名的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为起点,相继完成了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制造厂、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制 主权,积极推进企业转轨变型,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型企业向经营生产型企业的
造厂、洛阳拖拉机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造船厂等许多重点项目的建设任
务。为年轻的共和国奠定最初的工业基础做出了贡献。在60—80年代初期,我
转变。
们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辗转于祖国的“大三线”,以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
田、燕山石化总厂、第二汽车制造厂、淮南煤炭基地、唐山陡河电厂、首都国
际机场,天津新港等许多大型项目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新的贡
感恩 精神,建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军工和国防建设项目,并参加了大庆油田、江汉油 感恩
献。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我们用辛劳与智慧建成的一个个项目,犹如一座座
丰碑,记载着新中国一步步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谨以此书献给
为中建总公司发展贡献毕生精力的老同志们 35
・ ・
未来 7 34 未来
6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国
内 篇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海 外
篇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国 内 篇
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中建总公司把开拓市场作为企业经营的头等
大事来抓,在地方分割和行业封锁比较严重,市场发育不健全和招投标制度不
规范的环境中,确立了不靠计划靠竞争,不靠保护靠自身的思想,从企业实际
和建筑市场变化出发,制定了“立足基地,面向全国,开拓沿海,出征出国”
幸 福 篇
的发展思路和“东进南移”战略方针,以国家投资为导向,以沿海开放城市和
经济特区作为经营开拓的主攻方向,发挥骨干企业的优势,瞄准“高、大、
新、重、特、外”工程,抢占热点市场,在80年代中期就基本奠定了以沿海地
区、经济特区和省会城市为重点市场经营布局。90年代初期,我们适时作出
海 外 篇
“巩固原有市场,稳妥开辟新点,拓宽经营空间,增大回旋余地”的决策,在
进一步加大开拓沿海和经济特区等重点区域的同时,向沿江、沿线、沿边地区
扩展,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为重点,沿海与内地
结合,经济特区与中心城市呼应,地区布局合理,回旋余地较大的经营格局。
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紧跟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积极向西北、西南地区市场推
感恩・未来 经遍布了除台湾省以外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建筑在国际承包市场建成5000多个项目,形成了机场、路桥、水利、住宅小
进,使经营地域更加扩大。经过30年的发展,中建总公司在国内的经营地域已
实施“走出去”战略,谋求国际化发展—中建总公司是我国建筑业最早
走出国门而登上国际竞争舞台的企业。30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
中建从在国际承包市场初试锋芒到现在的全球范围拓展,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承接工程,而且还成功地打进了美国、欧洲高端市场,中国
区、商业楼宇、文体医疗、政府设施等七大系列工程,其中一大批已成为当地
标志性工程,在所在国树起了一座座“建筑丰碑”。
50 引进、消化并发展了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推进了包括我们中国建筑在内的
中建总公司最早进入国际承包市场,最先接触到国际惯例和规范,并通过
幸 福 篇
建筑企业乃至中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我们经历“走出去”实现“本土
化”经营,返回来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反复创新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国际国
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大大推进了中国建筑业的进步。
中建总公司30年的海外经营,不仅积累了第一手海外经营经验,更造就
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我们现在拥有一批具有英国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领导、老同志是中建总公司开放和发展
家特许建造师、测量师等资格的国际化人才,一大批能够管理海外工程的国际
的奠基人和推进者,中建的每一项成就的取得,每一项事业的进步,都凝聚着
老干部的智慧和辛劳。我们要始终牢记老干部的历史贡献。中建30年的历史是
才。这些国际化人才今天都成为推动企业跨越发展最珍贵的财富。
地在回顾历史和总结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将不断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
的责任感,常怀敬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多办利老之事,进一步完善保障服
51 化项目经理,一大批熟知国际惯例和海外工作实际经验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 一部改革开放史,一部奋斗发展史,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经验财富。我们要更好
务机制,为老干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时刻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切实解
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
80 怀,使各位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81
126
127
《岁月》老干部画册
1982年-2012年,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组建30
周年。
1952年-2012年,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许多所
属企业成立60周年。
为纪念历史,感恩前辈,昭示未来,中建总公司
党组决定印制一本记录中国建筑历史的画册。老干部
局接到任务后,发出了征集号召,众多的老领导老同
志积极行动起来,一张张散落在相册、抽屉和角落里
老领导座谈会 的老照片,如同涓涓细流地聚集起来,汇成了中国建
筑的历史长河。经统计,共收集到照片1000多张。老
干局同志们加班加点,仔细筛选,认真设计,加上总
6月21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召开“中国建筑组建30周年老领导座谈会”。张恩树、马挺贵等9位公司 公司政工部从其他渠道收集的老照片,编辑了《老干
老领导参加座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易军,总经理、党组成员官庆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 部画册》。
建筑工程总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杰主持。 这些老照片的时间跨度有特殊意义。60年一个甲
座谈会上,老领导们认为,中国建筑组建30周年庆典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让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们感到 子,它们承载了前辈的青春和热血,历史和记忆;有
非常振奋,非常受鼓舞。感恩于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借助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司走过了从无到有、 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重点工程建设的照片,有
从弱到强的30年。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建筑今天的成就,更不可能实现走出去,取得国际化发 火热施工劳动场面,有拓展海外市场的岁月,也有当
展的业绩。希望公司以组建三十周年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并发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企业文化 时的生活场景、欢歌笑语。这是时代的印记,共和国
精神,坚守“一最两跨”战略目标与“品质保障、价值创造”核心理念,实现新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长子的风范,值得我们珍惜和思考。
032 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