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zklc
P. 45
变迁 TRANSITION
厦门彩色感光材料厂全景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新活力。 地,在这些分批到来的队伍中,材料员何天刚就是第二
作为中央设立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势必做出一番新 批其中的一员。“厦门感光材料厂?那不是在经济特区
作为,中建四局在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十多年后,第一次从 吗?”拿着调令的何天刚自言自语道。他没有半刻犹豫,
大山走向大海,从高原走向蔚蓝。在厦门彩色感光材料厂 简单收拾了行李,带上工人朱炳城、蔡祖兴、唐福幸,坐
的建设中传承红色基因,挥洒蓝色豪情,烙印着中国建筑 了6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贵州翻山越岭来到厦门。
搏击市场经济的鲜明印记,唱响改革开放的最强音。 一批批从贵州大山走出的队伍集聚在感光厂项
目,成立了4处即中建四局安装公司厦门分公司的前身。
走出大山 远征厦门 就这样,四局安装公司在厦门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
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20世纪80年代的厦门,相机彩色拍照是人们生活
娱乐和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但彩色拍照的胶卷市场长 误差2个丝比武赛技
期被柯达、富士这些进口品牌垄断,而乐凯、福达这些国
产品牌因为产能低下、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市场份额远 厦门彩色感光材料厂是我国“七五”期间重点项目
远落后于外国品牌。因此,国家决定在厦门引进一条具 之一,全套引进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先进技术、专利
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改变彩色感光材料长期依 工艺和设备,规划年产彩色感光材料1100万平方米(其
赖进口的局面,缩短我国彩色感光材料生产技术与世界 中彩色胶片180万平方米、彩色相纸920万平方米)。其
先进水平的差距。就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84年7月, 安装工程对精密度、洁净度要求极高,对安装技术更是
中建四局安装公司接到了第一个重要任务——承建厦 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
门感光材料厂。 可工程开工遇到第一道难关就是语言关。因为工
“说是特区,但当时的厦门特区其实就是一片荒 程全套设备均从美国进口,全部图纸说明都是英语,整
地,没有多少人愿意来”,时任中建四局安装公司厦门 个公司几乎没有人能看得懂。当时每个处里配了一个
分局负责人冯孝宽回忆当时的情形。 美国工程师,并且每个处都配备一个翻译。因为语言不
人员不够怎么办?四局安装公司从总部贵阳抽调 通,翻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
骨干,每人发放20块“远征费”,千里迢迢,来到这片荒 头。幸好,公司也有技术员。虽然技术员也有看不懂图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