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攻于新技、匠心筑基”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暨第三届可回收锚杆技术研讨会在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主办,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牵头承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行业媒体等200多家单位8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以特殊岩土(膨胀土)基坑工程设计与理论研究、可回收式锚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基坑工程的信息化、风险管控技术研究为中心议题。来自全国15位基坑工程研究、设计与施工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理论研究与丰富实践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43位参会代表围绕“特殊岩土(膨胀土)基坑工程设计与理论研究”“可回收式锚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基坑工程的信息化、风险管控技术研究”等四个专题展开研讨。内容涉及特殊场地基坑新型勘察技术、基坑快速建造与支护技术、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新型可回收锚杆、新型绿色锚杆材料、基坑工程中的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应用等。
中国工程院龚晓南院士、郑颖人院士,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长黄强以及清华大学宋二祥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基坑工程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数值极限分析法在地基工程中的应用”、“基坑工程CDM技术”和“深基坑坑底在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方法的改进”大会报告,在参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与会代表认为,本届会议的学术报告紧密结合国家工业化建造和绿色环保的工程建设理念,报告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学术盛会。
会议认为,随着城市群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层建筑、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建设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基坑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基坑工程进一步向大深度、大面积、周边环境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基坑工程在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方向上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次大会共同探讨基坑工程发展趋势,交流深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基坑主动变形控制技术、绿色支护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我国基坑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建西勘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