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啦!”今年8月21日,甘肃省康乐县何家沟村菌类种植合作社进行了该村首次分红——14万元,一时间村里比过年还热闹。
村民欣喜的背后,正是中建集团挂职甘肃省康乐县何家沟村第一书记牛军帅带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印记。2019年6月,牛军帅初到何家沟村时,这座平均海拔2000米的小山村,拥有39户2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22.19%,山高沟深,土地贫瘠,人均耕地面积仅0.98亩。村里经常出现“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现象,贫困程度远远超过了牛军帅的想象。然而,面对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牛军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让曾经的穷山沟“牛”了起来,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年轻书记“大本事”
“别看牛书记年轻,带我们赚钱的本事可大了!”提到这一年的变化,村民马胡夫欣喜不已。以前她是一个照顾老人孩子的留守妇女,现在变身为负责菌菇烘干的合作社成员,月薪可达3000元。这一切,都离不开牛军帅的帮助。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牛军帅了解到何家沟村有不少留守妇女想通过在家门口就业,以解决家庭日常用度的问题。于是,如何将大量留守妇女发动起来实现共同致富,成为了牛军帅的破局之题。经过大量走访调研,他发现,何家沟村虽土地贫瘠,但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菌菇。何不组织村民兴办菌菇产业园!说干就干,在他和其他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中建集团帮扶100余万元的菌菇养殖合作社项目成功审批通过。
头一遭,没经验,牛军帅就专程到河南老家请专家支援。为赶在春播之前建成种植大棚,他马不停蹄,跨越千里来回奔波,两次经过老家却来不及打声招呼。
在滴水成冰的时节,合作社破土动工,还没等春暖花开,一排排大棚就迅速建成。随即,筛种、育苗一气呵成,采摘、烘干、包装、销售一鼓作气。何家沟村产出的菌菇产品个大肥厚、入口软绵、齿有回甘,成功被纳入央企消费扶贫平台。如今,合作社吸纳了25人稳定就业,加上入股村民,126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3600元。
深山小村“大变样”
来到何家沟村后,牛军帅第一时间帮助村民改善了生活环境等难题。他带头改造了文化广场,丰富村集体娱乐生活;破解村民洗澡难、如厕脏的问题,为村民添置了水冲式厕所与家庭浴室;硬化积水路面,改造人牛混居的民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除了物质条件的改善,何家沟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牛军帅了解到照顾老人孩子是许多妇女没法工作的主要原因,便向中建二局申请15万元资金,实施梦想家园“益”计划,设立幼儿班与老人照料中心,成功将留守妇女从家庭琐事中“解放”了出来。
随着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也更加团结互助。今年7月,村民马它力不夫妇二人不慎摔下10多米深的山崖,得知此事后,牛军帅立刻将他们送至临夏州医院医治,村干部也主动带领村民积极帮扶,外加爱心人士捐款,为马它力不夫妇凑齐了手术费。经过两次手术,马它力不的头部愈合了,他妻子的右手也保住了。“要不是他,我肯定就残疾了。”提起牛军帅,马它力不不满是感激。
基层党建“大升级”
“要防止村民返贫,必须抓住基层党建这个‘根’,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不仅要帮助村民脱贫,还要实现共同富裕。”在集团党组的部署下,牛军帅也在想着如何为何家沟村量身制定 “抓党建、促扶贫”方案。
为帮助村干部创新工作,牛军帅主动培养何家沟村第一位女大学生积极入党,并吸纳两名在外务工的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让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带动干部们一同改变观念、学习新知。依托中建集团帮扶渠道,牛军帅定期带领村干部“走出去”,赴优秀脱贫村学习经验,通过教方法、树目标、定职责、重考核、明奖罚的方式,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在致富的道路上,新老党员干部目标迅速达成一致,在行动上与信念上拧成了一股绳。
目前,何家沟村依托村党支部成员成立合作社党支部,逐步形成了“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统筹管理菌菇专业合作社,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要把党组织覆盖到各个角落,让脱贫攻坚的旗帜高高飘扬。”牛军帅说道。一年多来,何家沟村村民们的腰包快速鼓了起来,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如今他正以“赶考”的心态,期待交出一份满意的扶贫答卷。(企业文化部,中建二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