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牵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危机关头,中建人再一次挺身而出,密切配合地方指挥部署奋战一线,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协助当地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提供救援物资。
晚上9点!他告别刚刚出生9天的女儿
急!107国道新乡牧野大桥段被洪水冲破!前往新乡支援的货车无法正常通行,物资运输受阻。7月23日晚上9点,河南新乡应援群里传来急需救援的消息。
“我媳妇和孩子刚刚睡着,我这就从月子中心溜出来出发!”灾情就是命令,中建一局一公司党员韩文森看到救援信息后主动报名,毅然决然地留下了才出生9天的女儿,火速赶往救灾一线。晚上11点,韩文森终于与项目上其他同事碰上面。大家就紧急地忙起来,指挥吊车一一将钢板铺平。不知不觉,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这群中建人将170余米50吨的钢板铺设完毕,“生命桥”终于打通了,无数救援车辆浩浩荡荡地开向救援地点。
“其实,你昨晚偷偷溜出去的时候,我已经醒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冲在前面,我和孩子为你感到骄傲!”刚刚还在愁着怎么给妻子解释的韩文森,突然收到了同为中建人妻子丽珍的信息,照片里他们刚出生的小女儿貌似在给这位新手爸爸点赞。
据悉,107国道牧野大桥路段跨越东西向卫河和共产主义渠,连接南北交通,大桥的疏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南北双向的物资流通,在当前防汛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170米钢板的架设,无疑为新乡救援撑起了“生命通道”。
突然熄火!这个95后小伙背起病人拔足竞走
“求救!求救!!!中牟县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被雨水倒灌!7月21日上午12点,医院水位仍在上涨,停水停电,病人十分虚弱,急需救援!”
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在接到医院险情通报后,迅速进入待命状态,刘元会主动请缨,同惠济区武装部前往医院进行支援。
抵达中牟县时,前往医院的必经之路早已被大水封堵,水势最深处达2米,足以将成人吞没。
陆运行不通只能改成水运,刘元会和另外几个救援人员搭载皮划艇,火速前往医院运输“生命物资”。经过两小时的“生命接力”,成功转移30余名病患、医护及安保人员。
返回途中,皮划艇突然熄火不能行进,刘元会看着虚弱的病人,招呼着身边的伙伴帮忙将病人扶到他的后背上。就这样,这个95后小伙背着病人,淌着没过膝盖的大水足足走了一公里,最终将病人顺利送到安全地点。
再次请缨!“火雷兄弟”奋战防汛一线
“全球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老院区停电,心电监护仪的备用电池全部耗完,急救科室正在用人工呼吸气囊抢救危重病人,但是也坚持不了多久。”
7月20日深夜23时,一条微博迅速刷屏,让所有人心头一紧。21日凌晨,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中原分公司接到郑大一附院的紧急求助,立刻组织精锐施工力量100余人火速集结开展救援,协助医院2小时恢复急救中心和ICU供电,并负责2号、3号、9号、10号等病房楼地下室积水清排工作。
“我来的时候太急了,穿的是双皮鞋,一直没工夫换,想着要争分夺秒,一鼓作气把地下室积水抽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奋战四天四夜的防汛救灾党员突击队队员李蒙蒙,终于脱下鞋子,一双被水泡得肿胀的双脚露出来,泡得发白。
去年,李蒙蒙曾从郑州逆行到武汉,参与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此次郑州遭遇暴雨,他再次主动请缨。“21日凌晨3时出发,路上非常堵,车辆无法前行,我们从最近的地方下车,抬着水泵、电线等物资,步行40分钟走到医院。”他说,从21日凌晨3时到25日凌晨,李蒙蒙几乎没有合眼,带领施工人员抬着水泵,到地下室抽排水,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截至25日,累计投入10台发电机,近百台水泵,1300余个沙袋,20000余米电缆线和水带,4天时间内,累计派出600余名抢险救援团队,排水量达70000余立方米。
抢救同胞,我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求助...求助!小区断水断电,到处都是积水,17楼还有一户被困在家里,有老人和一对两个月大的双胞胎婴儿,急需转移!”7月22日,接到求助讯息,正在郑州中牟县参与紧急救援的中建五局园林公司员工、长沙市蓝天救援队主力队员杨开城接到任务指派,马不停蹄组织队友,带上救生艇,前往现场救援被困居民。
到达现场,大家发现小区积水严重,浅处已经没过膝盖,最深处可到成人腰部。杨开城弯腰背起老人,队友小心翼翼抱起婴儿顺利将他们送上了救生艇。“看到那些老人站在房顶找我们求救,我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真想再快点,救更多的人。”
截至目前,杨开城和长沙蓝天救援队的队友已经持续奋战了76小时。
少睡一分钟,大家就能早点恢复日常生活!
“我少睡一分钟,大家就能早点恢复日常生活!”在郑大一附院家属院楼下,中建七局建装公司房建分公司党员任振华刚刚完成3个楼栋的排水工作,匆忙扒了两口饭,就拉着抽水泵往18号楼走去。他已经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了。
7月21日中午,公司接到郑大一附院家属院积水严重需要救援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赶赴一线,负责进行4栋家属排水工作。
任振华和20多名救援人员奋战2天2夜,完成1号楼、16号楼、17号楼负一层积水清除工作,以及1号楼单元入户门至16号楼、17号楼北的淤泥清理工作,全面保障了居民通行顺畅。
7月23日,救援小组再次接到郑大一附院病房楼应急照明抢修任务,刚被安排轮休的任振华第一个站出来报名:“医院的事等不得,我是党员,我去!”
走,咱们去帮忙
“目前受降雨影响,郑州东站出现大量滞留旅客……”看到电视上的新闻,中建七局一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李明起身对着分公司的年轻小伙们说道:“东站就在旁边,走,咱们去帮忙!”
这支由中建七局一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自发组建的救援队,忙碌了4小时,协助车站疏散近300名旅客,并将部分临时滞留无处安置的旅客带回了公司安置。
李明将乘客们安顿在公司会议室,为大家分发食物,并陪在旅客身边和他们聊天说话,舒缓情绪。次日清晨,眼见路况逐渐好转,李明依次将旅客送回到了郑州东站。
一名受困群众激动地说:“谢谢您!如果没有你们,我们母女真不知道这一晚该怎么办!”李明笑了笑说:“我们是党员,这些都是举手之劳!”
一切都值了
“外面停业的停业、卖空的卖空,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7月21日,看着项目员工宿舍所在地郑州高新锦和苑小区微信群里居民的留言,中建八局东北公司郑州亿达科技新城项目经理郭全凯坐不住了。
“赶紧建群统计人数,联系采购吃的,咱不能看着大家就这么饿着!”郭全凯紧急召集15名员工说道。说干就干,项目员工分头行动,动用一切资源,终于在远处一家冷库采购到一批速冻水饺。7月22日,600斤水饺历经波折运到了小区,一下就聚集起了长长的领取队伍。
“按需领取,请排好队,管够!”青年员工郭士旗主动请缨,忙了大半天,终于让200余户家庭吃上了热腾腾的水饺。“感谢感谢,孩子们已经吃上饺子了,都说太好吃了”……看着微信群里一句句感谢的话,他们说:“一切都值了!”
有我们在,不存在什么“孤岛”
近日,河南省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连日暴雨导致城市断水断电断网断路变成一个个“孤岛”,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受到极大影响,用水用电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位于金水区老城区附近的中建安装华北公司项目部第一时间抢修自身供水系统,及时修复项目部内的电路设备。“快,赶紧把消息告诉附近居民,让大伙儿来取水用电!有我们在,不存在什么‘孤岛’!”项目经理陈冲连夜组织项目团队积极联系附近社区街道、居委会传递信息,有序组织周边居民到项目取水充电。
一接到信息,周边小区的居民纷纷赶来,早上六点不到,项目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终于能喝上水了,太及时了,感谢感谢”排队的居民激动地说道。(企业文化部,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中建安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