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钢奏响“冰与火”之歌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如期开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冰球运动员在全新改造扩建的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同场竞技,这里不仅“建”证着运动员的冠军梦,也点燃无数中国人的冰雪梦。
双奥场馆 点亮双奥之城
国家体育馆作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是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最多的场馆,因此获得“福地”
“金窝儿”的美誉。此次冬奥会,国家体育馆新增扩建训练馆 1.37 万平方米,与现有场馆紧密连接,主场馆内部则根据冬奥会场馆标准进行内部改造。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男子冰球项目全部比赛、女子冰球部分赛事正在这里火热开赛,不久后还将在此举办冬残奥会冰橇冰球部分赛事。冬奥会,让这座场馆再度焕发活力,吸引世界的目光。
匠心设计 点缀“冰堡”魅力
虽然是既有场馆改扩建,但“冰之帆”训练馆新添了许多冬奥会冰雪元素。从外观看,它仿佛一座晶莹剔透、宛若冰花绽放的“冰堡”,营造浓厚的冬奥氛围。
为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中建二局项目团队将过去只在室内做装饰使用的压花玻璃,创造性地应用在了外幕墙上。幕墙总面积达 2245平方米,压花玻璃总用量共 700 块、约 196 余吨,其中最大的一块压花玻璃足有8平方米,重达700多公斤。
若想呈现“冰堡”凹凸不平的外立面效果,外幕墙压花玻璃在安装时须采取从下往上、先凹后凸的安装顺序,且施工缝隙要始终保持在 2厘米以内,避免玻璃碰撞。经过两个月的实战演练,中建二局团队最快一天可安装 3 块 700 多公斤的压花玻璃,且安装精度控制在 3 毫米以内。此外,中建二局还研发出新型点式玻璃驳接系统,增加玻璃固定点数量,缩小驳接件尺寸。“雪花”肌理的玻璃安装后,配合灯光照射,可最大限度展现“冰砖城堡”的透光效果。
在追求外观精妙的同时,国家体育馆也让绿色低碳理念照进现实。项目团队在外层压花玻璃幕墙内侧,又做了一层内层幕墙,使用最新型的低辐射钢化玻璃,起到隔热、保温、隔音作用,大幅减少紫外线,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品质服务 点燃冬奥激情
国家体育馆内配置了 2 块 1800 平方米的标准冰场,一块供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冰球赛事使用,另一块用于运动员日常训练。作为世界顶级赛事,冬奥会冰球比赛对于冰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为达到冰面“平、亮、滑”的要求,首先要保证冰下 11层结构层平整度控制在 5毫米以内。中建安装项目团队引进瑞士激光摊铺机配合激光测距等检测设备,对冰面结构层实行逐层校验、随时纠偏,确保冰面结构平整无瑕。团队仅用 60 天便完成了 2 块冰场的冰面结构层施工。为使冰面达到“亮”的效果,项目团队需要确保制冰管道间距均匀,通过成品 M 型支架实现冷盘管道均匀敷设,使管道上下左右间距均保持一致。
场馆的各项功能服务也展现着北京承办冬奥会的实力与自信。中建二局在不改变场地照明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模拟、灯具预制角度设计以及现场精准定位安装,在保障运动员比赛期间舒适度的同时,还能烘托赛场的绝佳氛围。此外,项目团队还新安装了中央曲面斗屏,以便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清晰视角。斗屏由四块 4.5米高、8米宽的超大 LED屏组成,内部又专门镶嵌 4 块宽 2.5 米、高 1.5 米的小屏。场馆内还配备了装配式更衣室,可在赛后拆分重组再利用,循环利用率达95%。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中建二局、中建安装共配备 28 名管理人员、77 名工人参与国家体育馆保障服务。其中,中建二局负责全方位保障供电系统、场地照明、扩声系统、安防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空调等十余个系统,中建安装华北公司则负责 24小时巡查维保制冰系统,做到人员配置齐全、分工明确、专业精通,随时应对赛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赛后,国家体育馆将以承接体育赛事为主,同时开展各类冰上培训等大众冰上健身活动,加大自创IP 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运营培育。未来,一个以“体育+文化+科技”创新整合的国家体育馆即将呈现。(企业文化部,中建二局,中建安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