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建设计研究院始终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决履行中建集团“无设计不优”战略使命,用智慧蓝图为人民群众擘画幸福空间。
作为中建集团旗下唯一一家布局京津冀的二级设计院,中建设计研究院至今已经有34年的发展历程。历经十年初创、十年跨越、十年转型,中建设计研究院成长为拥有2600余名干部职工、7项甲级资质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的综合性大型设计企业,为集团塑强全产业链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定不移跟党走,当好建筑设计的国家队
强“根”固“魂”铸就奋斗底色。中建设计研究院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的殷切嘱托,积极适应新常态、焕发新作为,“十三五”期末实现合同落地翻一番、营业收入增长56%、利润入库超预期,全面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经济目标,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新冠疫情爆发第一时间,圆满完成7个防疫医院项目设计任务,在湖北麻城石桥垸村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在甘肃康乐高质量落地10个村庄规划、临夏花儿民宿规划设计工作,在福建长汀同睦古村规划设计“揭榜挂帅”中拔得头筹,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光添彩。
区域化战略成效显著。中建设计研究院立足京津冀、辐射海内外,切实履行集团赋予的职责使命。经过十几年的深耕细作,去年京津冀的市场合同额占比突破三分之一,深耕雄安市场,成功夺取雄安第一标,承接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项目19个,参与研究编制标准11项,为千年大计贡献中建力量。紧跟集团步伐践行区域化经营策略,成立六大区域总部,长三角、粤港澳重点区域合同额贡献率已达50%,市场空间格局全面打开。积极践行中国建筑“大海外”战略,先后进入阿尔及利亚等十余个国别市场,其中,院总规划师宋晓龙作为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城市规划顾问,顺利完成2022上合峰会举办地撒马尔罕城市规划咨询工作;高质量设计完成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设计项目,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一眼中国”。
杭州西湖滨湖步行街适老无障碍改造项目
无障碍建设成为行业标杆。近年来,中建设计研究院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角度出发,坚持不懈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理论体系、全龄全人群友好技术体系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形成的《老旧小区居家养老设施适老化改造实施建议》纳入国务院《每日汇报》(第16464期),获得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批示;主编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中国方案》《北京无障碍城市设计导则》等10余部标准、导则和设计图集,填补我国无障碍相关领域的空白。深入推进无障碍项目建设实践,先后为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年冬奥和冬残奥会场馆等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相关工作成果得到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冬奥组委的致函感谢。
打造核心竞争力,勇做细分领域的排头兵
做强做优“大规划”业务。产业链要做得好,规划先行不能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中建设计研究院砥砺奋进十余载,今天已经拥有一支350余人的专业规划团队,形成国土空间规划、遗产保护、城市设计三大拳头产品,在历史文化保护与村镇建设领域进入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走在行业前列。主编完成《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蓝皮书,出版《中建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发展与实践》《中建设计建筑遗产保护发展与实践》等书籍,学术引领力持续增强。联合法国AREP参与北京市京西“一线四矿”概念规划方案竞赛,与来自中、美、英、法等国的73家设计机构、36个规划设计专业团队同台竞技,最终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在国际竞赛中擦亮品牌。
做亮做大“风景园林文旅融合”品牌。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中建设计研究院经过近十年耕耘,做好风景园林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风景园林&中建文旅团队以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引领行业潮流,作品荣获国内外行业大奖近50项,累计完成北京冬奥公园系列规划设计等服务冬奥保障相关项目18项,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贡献中建方案,为打造拳头产品、形成“中建文旅”品牌作出积极贡献。拓展延伸产业链条跨界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聚焦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文旅消费等城乡发展新课题,在国内创新提出“EPC+O”运营筹开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新模式,近五年带动实现总合同额19.5亿元。实施的多个乡村振兴文旅小镇项目被评为国务院扶贫办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河北省首批特色小镇,入选文旅部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做精做深建筑设计主业。设计主业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波涛汹涌市场竞争中的压舱石。中建设计研究院始终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培育了一支经验丰富、协作成熟的1500余人建筑设计师队伍,在城市综合体、文化体育、商业办公、文教卫生、居住社区等细分领域厚积薄发,“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勘察设计奖196项,仅2021年度即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勘察设计奖70项,其中一等奖18项;同时斩获国际奖12项,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获得亚洲设计大奖最高奖,唐山市图书馆项目获得德国标志性建筑设计大奖创新建筑奖,亳州市体育馆项目获得有“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A+Awards大奖”评审团奖。
锐意进取出实绩,争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立足前沿服务“双碳”战略。中建设计研究院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先机,引进国际零碳领域专家打造碳中和研究院,先后与国网电力、河北省发改委等开展课题合作研究,落地北京市密云区低碳数据中心改造等多个示范性项目,主编、参编《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应用图示》《“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建造》《零碳建筑技术》等国家级标准为我国低碳能源业务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先后承接了近百万平方米的绿色三星级标识设计项目,探索形成绿色建筑正向整合设计方法、绿色建造全过程协同设计流程规范等重要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航运控指挥中心
高端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当前国内建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不断凸显。中建设计研究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驱动商业模式、业务产品、经营管理的全面创新,致力推动企业实现内涵式增长。“十三五”期间,全院承担各级课题5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立项数比“十二五”翻一番;主编、参编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5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十四五”开启之际,建立院士工作站,注册成立北京市第1213家企业科协,科技兴企战略实现换挡提速,迈上全新征程。
智慧建造提升发展效能。当前,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如火如荼,中建设计研究院认真落实中建集团“136工程”要求部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危机意识全力推进信息化提升。以数字设计中心为平台开展BIM技术咨询服务,近三年参与国家863课题、国家及中建课题研究12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编制11项,获得国家级BIM大赛奖项12项,其中“建筑工程BIM术产业化集成应用研究”获2021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成为中建集团首次;先后服务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南航新机场、成都空港新城等多个大型重点项目。深耕装配式建筑领域十二年,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装配式建筑领域课题,主编装配式建筑标准图集,累计完成装配式建筑设计近千万平方米,获评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混凝土剪力墙与框架体系的装配率始终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笃行不怠作先锋,智造幸福向未来。在中建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中建设计研究院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建集团实现“一创五强”战略目标贡献积极力量,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庆祝中国建筑组建40周年增光添彩!(中建设计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