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城市“脉搏” 做优民生答卷——中建七局昆山中环内管网养护项目纪实

发布日期:2022-08-25
【字体:打印

  每年的5月到9月是昆山的汛期。近日,昆山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街道一改往日积水成涝的常态,纵使大雨倾盆,路面积水过而不留,排水管道的异味、污水也悄然不见。雨过天晴,放眼条条街道,一派干净整洁。这焕然一新的变化,正是中建七局深耕昆山雨污水管网近一年的辛勤成果和智慧结晶。

  由中建七局承担的江苏昆山中环内管网养护任务,涉及总面积60平方公里、总长度3475公里的雨污水管道,作业面达昆山雨污水管道总长度的24.9%。该项目是中建七局与昆山水务局开展“建设服务商、投资开发商、城建运营商”三商一体发展理念互动交流的落地成果,也是中建七局勇当城市建设排头兵、争做民生保障“城市管家”的创新实践。

  匠人匠心,将百姓“心上事”办成上心事

  6月30日,暴雨导致昆山美华园小区地下管道堵塞。接到消息后,中建七局昆山中环内管网养护项目经理黄英带领4台防汛车十分钟抵达现场。经过一夜奋战,终于将地面停车场积水抽干。战不旋踵,他们又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完成该区域的管道疏通工作。对于黄英而言,这样的紧急任务已是常态。项目覆盖多条关键市政道路和住宅小区,管网淤堵、积淹水会严重影响市民生活。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所急,项目组建起专业小队,24小时响应民生110、12345等热线电话,网格化搭建社区管道抢修通信群,第一时间了解、解决群众反映的管网问题。截至目前,项目团队累计完成6296起抢修任务,收到来自当地群众和社区的锦旗10面,赢得周边百姓交口称赞。

  技术为擎,标本兼治打造“中建方案”

  机器人穿梭在地下纵横交错的雨污水管道,将图像返回显示屏,管道破损点被精准定位……

  项目团队引入的CCTV管道内窥电视检测系统,通过爬行器在管道内自动穿梭,返回管道内的锈层、结垢腐蚀、穿孔、裂纹等影像,方便根据管道状况作出最合理的处理方案。在管网运维管理中,中建七局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实力,与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研发工作,并依托苏州市产业前瞻项目,开展排水管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和针对排水管道巡检修补一体化作业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工作,打通管道智慧化巡检到非开挖修复的全场景技术路线。在应急抢修中,项目人员发现,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建筑垃圾、油污拥堵物取代过去的常见瘀堵问题,成为管道堵塞的“病灶”所在。传统高压射水疏通法力度太小,往往“治标不治本”。项目部探索出“铣刀+‘杼井易水’疏通法”,通过铣刀将结块的油污、建筑废渣切成小块,再利用“杼井易水”将管道内的淤积物清理到检查井,最后将淤积物抽吸到吸污车。一系列的科技研发、技术攻关,为城市排水管网运营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品质为要,深耕属地争做行业标杆

  雨污水管网深埋地下,瘴气弥漫、水质污浊、氧气稀薄,每一次地下作业都危险重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经过近一年淬炼和积累,项目部形成了健全的管网养护制度和操作流程,编写了标准化《管网养护施工安全作业手册》。针对管网养护工作标准不一、养护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昆山管网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首先采用以“污水浓度”为考核指标、以年度为考核单位的规范,“污水不入河,外水不进管,雨水不进厂”。党建引领,举旗定向,项目部还坚持创新开展社区网格化养护管理工作,将“党员责任区”标准化、CI形象展示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三化融合,确保支部建在项目上,“合一先锋”示范在一线。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昆山市雨水管道养护1046.3公里、污水管道养护886.2公里、清掏检查井、雨水边井等26万余次,完成雨污水管道改造修复263处、2.9公里。

  “春色茫茫今莫问,满城烟雨过昆山。”如今的昆山,阵雨之后,草色如新、街道如新,一幅宜居宜业、美丽和谐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中建七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