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建集团旗下中建八局承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竣工投运。项目是广西首个集民航、高铁、地铁及公路等功能为一体的特大型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填补了广西“空铁联运”领域空白。
综合枢纽 · 八桂腾飞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2航站楼前,总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同步引入高铁南崇线及地铁机场线是继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等之后新一批引入高铁及地铁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下沉广场打造了开放舒适的休闲空间
项目通过拓展地下空间来实现枢纽换乘功能,在这里飞机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衔接换乘便捷,标志标识指引清晰,公共区走廊、换乘中心、机场停车库整洁有序。
△标志标识指引
△高铁候车大厅
旅客可以通过地面风雨连廊,地下换乘中心连接通道等到达航站楼或综合交通枢纽,换乘距离均不超过200米,步行时间不超过5分钟。
△换乘中心通道
△停车库落客区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完成前从南宁市区至吴圩国际机场大约需要50分钟的时间,项目交付使用后南宁市区到吴圩国际机场仅需17分钟,很大程度缩减了出行时间。
△换乘中心自动步道
△国铁区域铁路站台
匠心攻坚 · 科技示范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处岩溶发育区,地下水位高达13米,岩溶地质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挑战为探究复杂岩溶治理难题,项目团队集中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全力保障工程质量。
岩溶区高埋深岩溶裂隙水控制技术
△三维地质模型
为解决岩溶富水地区降水难题,项目提出岩溶区高埋深岩溶裂隙水控制技术揭露隐伏岩溶水肌理提前获取岩溶水的位置、走向及埋深。针对性布置降水井实现高效降水的同时节约成本。
喀斯特地貌锚索贯穿溶洞施工技术
△立项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
岩溶发育区锚索成孔及安装施工是此类项目普遍面临的难题,项目团队总结喀斯特地貌锚索贯穿溶洞施工技术基于高精度BIM模型精准识别遇溶洞锚索,根据贯穿溶洞规模采取最优溶洞治理方案成功解决了遇溶洞锚索成孔及安装难题,实现安全生产、绿色建造。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该项目被国家住建部立项为科技示范工程。
数智赋能 · 智慧枢纽
项目团队强化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将多项智能交通“黑科技”引入其中,为广西加快构建智能、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添助力。
智慧泊车
为解决出行“停车难”的问题项目除设置近3000个停车位之外还引入智慧车库AGV机器人自动泊车系统,旅客可将车辆停至交接站后便自行前往乘机,由智慧机器人自动将车辆运至停车位。
交通换乘信息电子屏
△智慧指挥中心
旅客在飞机、高铁、地铁之间换乘时需查找多种车辆信息,针对这一情况项目依托智慧指挥中心在换乘通道旁设置交通换乘信息电子屏一站式集合显示。高铁、机场巴士、客运发车时刻表网约车、出租车的等候时间及在场车辆数等信息。以“一屏在手 信息我有”的完善设计便利旅客出行、提升出行体验。
△项目设置交通换乘信息电子屏
生态优先 · 秀美八桂
△壮乡元素融入工程之中
△使用铜鼓纹饰装饰
项目团队秉持“凤鸾叠舞、凤翎山水”的设计理念将广西山水文化特色融合至项目建设中。其中,室内空间使用传统铜鼓纹饰图案传承民族文化,展现民族风情,下沉广场的园林景观中则融入了山水线条元素,以画绘景,以景传情让旅客充分感受到浓郁的壮乡风情。
△下沉广场造型借鉴于广西山水
△风雨连廊取意山水风光线条
在“生态优先”理念的引领下项目团队在环网交通、下沉广场的建设过程中研发并应用,AI数字化智能建造管理平台集成8大项35子项BIM技术应用,将绿色装配式边坡防护技术等。绿色建造技术同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实现绿色建造、安全建造及高效建造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企业文化部,中建八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