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徐州园博园盛大开幕。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科技承建主要场馆,中建三局、中建交通作为联合体单位承建公共绿化和配套工程,中建二局、中建装饰参建的国家级生态文旅新地标——徐州园博园开园。
徐州园博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主园区面积约2595亩,共设有65个展园,其中省级展园39个、国际园10个、创意园5个、企业园3个、大师园2个、公共园6个,“秀满华厦廊”“运河文化廊”“徐风汉韵廊”以及儿童友好中心组成“三廊一心”总体布局。
中建集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携手5位工程院院士、2位设计大师,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等方面科技优势,顺应现有地形地貌及林相进行改造提升,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设计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野趣的石阶漫步道,别致的景石,层次丰富的绿植,昔日山林宕口如今换了“绿色”新颜。142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犹如“一衣绿裳”,重新披拂在徐州园博园大地之上,呈现一幅山水诗意的实体画卷。
△徐州园博园全景
徐州园博园地处吕梁山南侧、悬水湖畔的山林宕口区域。园中岩秀园所在的龟山宕口,原先由于矿石开采导致此地形成残山宕口,场地高差较大,存在大量裸露岩石,生态遭到破坏。如何将古典园林意境和残山宕口地形地貌巧妙结合,是项目团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修复前的采石场宕口
项目团队依山就势,保留原有“一湖四岭”的空间格局,对山林宕口进行生态修复和园林建造,打造两条东西向的实体景观廊——“秀满华夏廊”“运河文化廊”,以及一条串联南北岭湖的“徐风汉韵廊”,并充分考虑生态修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打造儿童友好中心,最终形成“三廊一心”的总体布局。
△修复后的岩秀园
经过反复调研考量,项目团队运用宕口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稳定边坡、理顺水系、崖壁覆绿,对宕口进行消险加固、排水系统疏导和钻孔植入绿植,最大限度绿化裸岩裸地。同时种植100多种草本、木本、宿根类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打造“一山一崖一潭,千松千石千花”的美丽景色,营造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水画意境。
△清趣园
此外,在宕口山体北面洼地,项目团队因地制宜梳理场地,打造清趣园。观景远眺,园中廊、亭、楼、舫等仿古建筑群环抱“半亩方塘”,错落有致、相互呼应,又以青松翠柏、垂岸杨柳、丹桂红梅等沿小径点缀,处处凸显着古典园林意境美。
△宕口酒店(左)及主题酒店(右)
项目团队还根据龟山采石宕口周边土壤及山体裸露、边坡坡度等情况,优选徐州当地乡土绿植逐步实现山体崖壁覆绿,又将水体引入宕口,建成了宕口酒店和主题酒店,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装配式建造
- 新型工业化“跑出”加速度 -
△园博园全景鸟瞰图
在吕梁山区坚硬的崖壁上,项目团队充分发挥装配式一体化建造的技术优势,采用BIM设计、工厂智能制造、现场智慧全流程管控,通过混合结构体系、悬空施工技术、立式高精度成套钢柱模、缓粘结预应力、空间异形结构定位、钢管桁架预应力叠合板免支撑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新工艺,大大提升了建造质量和效率。项目团队用9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10万平方米徐州园博园主场馆建设任务。
△创意园箬笠
通过BIM信息化技术,在设计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消除了80%的错漏碰缺,大量减少设计更改。在制造阶段,构件在工厂机械化流水化加工。在安装阶段,大批量构件运到现场直接吊装,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和质量。
△综合馆暨自然馆
例如综合馆暨自然馆最大跨度27米,存在大量的悬挑构件。考虑到结构安全及裂缝控制,场馆建造需使用大量预应力钢筋,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不需再使用后灌浆,工序及建造空间均大大简化,确保了建造的高品质和高效率。
水系治理
- 延续历史文化脉络 -
项目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将水系治理、园林景观、历史文化三者融合,以悬水湖上游河道和下游泄洪沟改造为基础,重新规划设计,开挖重建,通过园林艺术创新手法把大运河文化、徐派园林文化的历史根脉完美展现出来。
△旱溪景观
在上游河道,原有主干道已基本渠化,两侧驳岸坡度较陡,局部坡度超过土壤安息角,存在水土流失的隐患,枯水期基本无水。项目根据地形水系,在河道上铺设石块,种植多种草本植物,形成旱溪和生态沟,以过滤水质并减少土壤冲刷。
△运河文化廊建筑群
在园林中部,项目团队对河床进行开挖重建,设置两处拦水坝,保证水量的同时,实现长期蓄水。项目还在河道两岸修建约40座唐宋明清风格的建筑群,打造热闹、喜庆和参与感强的运河文化场景,传承运河建筑文化。
△徐州园
在下游泄洪沟,项目团队将原有河道与场地景观相结合,设计成为草沟形式,铺设大量景观石,辅以多种水生植物,使基底景观变得丰富多样。泄洪沟的另一大功能是将园博园两大重点园林展示区——徐州园和望山依泓园通过沟渠区分开来,形成徐州历史文化中知名的“运女河”“梁王城”两大文化叙事主线,将徐派园林特色和历史文脉传承相融合。
绿色建造
- 推进降碳减污节能 -
在建造过程中,项目团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研发+设计+制造+采购+施工”一体化建造优势,综合运用新型混合(组合)建筑结构新体系、新型绿色建筑产品、建筑新材料,降低产品再生产、运输、装配施工全过程的能量消耗,打造更加绿色低碳环保的徐州园博园。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运用了钢木混合装配式结构体系,通过充分利用钢结构的承重性能和木结构的装饰性能,结构装饰一体化,减少使用建造用水、钢筋及混凝土,并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游客服务中心通过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满足园区绿化灌溉用水需求,实现节水约45立方米/天,节水率约56%。
△儿童友好中心
儿童友好中心幕墙采用标准化的装饰一体化内墙板,墙板由水泥纤维板、铝皮、装饰铝板三层组成,施工便捷、整洁美观的同时,兼具保温隔热、防水阻燃、隔音降噪、绿色环保的特性。儿童友好中心的第一分区,透水铺砖面积7868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6.3%,绿化率达到65.96%,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可达到70%,有效降低面源污染。
徐州园中的仿古建筑采用现代钢结构建造工艺,使用钢、铝合金等现代化轻质材料建设建筑上的大出檐、大悬挑,将“一斗三升”的汉代典型斗拱样式与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
清趣园中的仿古建筑采用砖木结构,使用可再生、环境友好、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更加绿色低碳环保。
△新材料应用展示区
项目建造过程中处处体现“变废为宝”,在宕口生态修复和景观再造时,项目团队将废弃岩石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石材的一部分进行内部回填,另一部分充当建材,应用于道路铺装、“生态沟”底部过滤雨水垫层、景墙搭建、花台堆叠等部位的施工。
项目团队还同步修建了废弃物回收处理站,将树皮树枝等集中回收,粉碎处理后作为有机覆盖物,还自然于自然,打造生态无废园林。
绿色发展,久久为功。中建集团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这座世界级文旅园林群正在向世界张开怀抱、广纳宾客。(企业文化部,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交通,中建装饰,中建科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