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中建安装黑龙江省鸡东县30万吨每年生物燃料乙醇EPC总承包项目投产

发布日期:2022-12-22
【字体:打印

  近日,中国建筑旗下中建安装承建的黑龙江省鸡东县30万吨/年生物燃料乙醇EPC总承包项目正式投产。满产后,年加工转化玉米92万吨,年产燃料乙醇30万吨、DDGS饲料27.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万吨,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成为推进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精深加工新产业发展格局、开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项目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之一,也是推进“农头工尾”产业链的重要举措。中建安装承建玉米仓储及净化装置、玉米烘干装置、粉碎装置、发酵单元和蒸馏脱水单元、生产控制中心、饲料包装及堆场、成品罐区及泵房等所有土建及安装工程。

图像2022-12-22 10.18.JPG

凝智聚力 创新解难

  作为粮食安全“调节器”和“蓄水池”,燃料乙醇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消化陈化粮、超标粮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玉米转化为交通燃料乙醇,粮食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乙醇的优劣。在项目现场,4个直径约28米、高31米的玉米筒仓矗立在全球三大黑土区域之一的东北平原上,可储存约4万吨玉米。为保障粮食储存安全,在筒仓施工中,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双重叠装配式拼接施工技术,采用镀锌小波纹钢板代替不锈钢复合板,其规律波纹数不仅增大承载能力,每块波纹钢板间还能互相连接、拼装,相较于传统工艺,减少了现场组对焊接带来的安全隐患,且波纹之间严密闭合、毫无缝隙,筒仓密闭性得到进一步保证,工期也缩短约30%。该项技术还获得2022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狂风吹过辽阔的东北平原,花草麦穗形成千百层浪。由于项目现场周围没有任何遮挡物,为保证筒仓在常年大风暴雪中依旧坚挺,保持无破损、无弯折、无分层,项目团队学习借鉴同类储罐项目施工工艺,为筒仓罐外竖向安装加强筋、横向安装高强度镀锌螺栓,形似网状“铠甲”,强化板材间连接。“筒仓外壁刚度提升了32%,为确保仓储罐安全稳定加上‘双保险’,可完美应对风霜雨雪。”项目经理宋玉岭介绍。

攻坚克难 优质履约

  3 座分别重达155吨的蒸馏塔被称为支撑项目生产的“黄金心脏”,是整个项目的核心装置。塔体采用稀有金属钛、合金等材料混制而成,表面有一层特殊的环氧树脂涂料,用于保障燃料乙醇蒸馏纯度,但因其具有剐蹭后成片脱落的弊端,为避免运输吊装过程中剐蹭,影响蒸馏效果,项目团队立下“军令状”——吊装施工必须一次成功,不容有失!

  项目团队原计划采用整体吊装方式,但遇上了十年一遇的超长雨季,雨水过多导致施工现场内土地松软,超大型塔吊地基无法夯实。项目团队果断采用分段吊装,由两台中大型吊车代替施工,并组织两队技术组对各项施工数据进行反复核算和模拟施工。经精密计算和精心组织,现场分段吊装一次成功,较原计划提前3天,为后续调试保养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精益管理 全“绿”以赴

  项目地处高寒地区,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覆盖保温,项目团队与专家团队研讨交流后发现,可与当地农户收购稻壳,进行装袋保温,不仅保温效果与传统棉被保温效果相似,还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冬季施工结束后,项目将稻壳出售给当地生物质电厂,用来进行二次发电,实现绿色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在项目施工中不胜枚举。项目搭建应用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回收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消防管网供水,满足施工养护、喷雾降尘、室外绿化和道路清洗需要。秉承“变废为宝”的绿色理念,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旧材料用于道路铺装和路面硬化,不仅刚性更强、承载力更大,有效避免扬尘情况。

  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项目团队积极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多项施工均一次成型,无需整改,不仅顺利完成节点目标,项目还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及黑龙江省金牌科技示范工程等荣誉,以绿色创新与转型升级全面推动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锚定“双碳”目标,“燃”亮绿色未来。中建安装将持续服务国家战略,全面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为建筑领域减碳转型蓄势赋能,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证绿色美丽中国。(中建安装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