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打造了中国建造名片、中国友谊名片、中国精神名片。中国建筑主动策划、精心实施,联合CGTN创新开展“建筑在说话”(Building Lives)海外重点工程回访,以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将“繁荣、创新、绿色、文明、合作”等关键词与企业案例有机结合,从“发展见证者”“设施联通践行者”“文化融合使者”的视角,深入挖掘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合作伙伴和当地民众互利共赢、同舟共济的故事案例,全球阅读量8600万次,国内外媒体转载报道2500余篇,覆盖海外受众1.6亿人。
强化组织策划,精心选择“谁来讲”
结合重点国别、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特点,针对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关切点,反复甄选采访对象、打磨故事脚本,确保能够通过当地受益者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性、包容性、平等性、实效性。
精选回访国别。选取了新加坡、阿联酋、斯里兰卡、以色列、菲律宾、巴基斯坦、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5个“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覆盖亚非欧三大洲。
△埃及新首都CBD项目
精选回访项目。从近10年中国建筑承建的2400个“一带一路”工程中,精选了15个重点项目,涵盖当地标志性超高层建筑、小而美的惠民工程、大型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工程以及住房类民生工程。
△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
精选采访对象。精心挑选合适的当地讲述人,深入挖掘了45名外籍建设者、政府官员、当地民众与建筑息息相关的故事,打磨故事脚本近300遍。视频聚焦富集故事的典型人物,用人物反映企业对当地的贡献,让“一带一路”上的小故事和趣闻更加打动海外受众。
深挖故事内涵,用心呈现“讲什么”
“建筑在说话”主题传播聚焦“建筑”,既体现中国建造实力和品质,又更容易被海外民众接受。各国民众对便捷交通、先进办公设施、优美住宿环境的追求、对“建筑之美”天然亲近和友好,为“建筑”主题传播创新提供独特条件。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拥有一套舒适的住房是很多肯尼亚人的梦想。“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一切在变得更好。”新房子、新环境、新生活,实现“安居梦”的卡冒对未来怀有无限憧憬。由中国建筑承建的内罗毕公园路保障房项目,是肯尼亚政府致力改善民生的第一个保障房项目。
视频《卡冒的安居梦》(KAMAU’S DREAM HOUSE)讲述公园路保障房小区住户卡冒一家的故事,居住环境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卡冒一家的幸福感,卡冒也因此机缘加入中国建筑。“听中国同事讲,中国人对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有了房子,幸福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住进新房子的卡冒,如今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国同事的话。在他看来,中国同事也把这种情感倾注进了公园路保障房项目建设之中。
“这条高速公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推动发展的新引擎》(Engines of Prosperity)视频里,凯撒正与家人忙着采摘,他看着新鲜饱满的芒果从树上被源源不断地放进箩筐,脸上洋溢着开心自豪的笑容。巴基斯坦PKM(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木尔坦段)竣工后,从木尔坦至苏库尔通车时间缩短了7个小时,凯撒家的芒果得以快速运往南部沿途城镇售卖,收入较之以往翻番。
凯撒感叹道:“以前,我们这的农民和村民都很沮丧,因为运输过程中芒果经常腐烂,现在有了这条高速公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截至目前,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已累计通行车辆超过一千万辆,无一天中断。这条公路极大改善了巴基斯坦国家交通状况,成为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我们必须保护生态环境,不打扰周围的猴子。”由中国建筑承建的淡布隆跨海大桥全长30公里,穿越了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未经人类开发的原始热带雨林。面对严苛的施工环保要求,中国建筑首创“桩上打桩、梁上运梁”的桥梁施工理念,创新采用“不落地”施工方法,成功实现了桥梁全程空中施工,解决了原始森林、沼泽湿地等生态脆弱地区桥梁施工环境保护难题。
视频《托起文莱湾上的新希望》(A NEW HOPE ON BRUNEI BAY)邀请了当地安全总监苏哈吉和监理陈客光,他们告诉记者:“原始森林里有很多猴子,在项目动工前,环保部门告诉我们,施工噪音不能影响到森林里栖息的猴子。中国建筑采用的‘不落地’施工工艺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机械设备‘零着陆’,成功的实现了不触碰沼泽地面,不破坏雨林植被,保护了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Now, he is a new man.”碧海蓝天、椰风阵阵,从高空俯瞰菲律宾萨兰加尼湾,菲律宾萨兰加尼戒毒中心静静伫立,与四周美景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戒毒中心内,工作人员诺尼·谭正带领患者们进行康复训练。他伴随着轻快音乐,挥舞双手,引导患者们整齐划一地跳着健身操,结束时与大家一一拥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你很难想象诺尼·谭曾经也是一名“瘾君子”。
《希望与新生》(A CENTER OF HOPE AND NEW LIFE)以诺尼·谭为主人公,讲述了萨兰加尼省戒毒中心建成后帮助了大量瘾君子成功戒毒,开启新生活的故事。诺尼·谭在视频里说:“这里太美了,从这里远眺大海,我们才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对于当地人民而言,这座被当地人誉为“希望之窗”的戒毒中心,不仅是一座美丽建筑,更是充满希望的新开端。
创新融媒传播,精准策划“怎么传”
深刻把握国际传播的规律特点,将大众传播与精准传播相结合、回访实地探访与采访传播推广相结合,充分整合央企、央媒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国际、国内、官方和民间等各类平台渠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向海内外传播推广。
精心组织线下交流活动。聚焦所在国关键人群,实施精准传播策略,组织海外重点工程回访活动,点对点联系当地业主、合作伙伴、所在国主流媒体等500余人。为进一步扩大影响,结合相关外事活动,组织近百名驻华使节、外国媒体观看系列视频,实现长尾效应,外宾看后纷纷点赞。
用心制作线上传播产品。以开放日活动带动策划采访报道,联动CGTN海外报道员实地采访。每集视频时长约3-4分钟,以海外受众心理为参照,抛开“说事”“摆功”的思维惯性,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搭配精美的画面,让观众在轻松观看中加深对中国企业的了解。
充分发挥企媒资源优势互补。与CGTN从策划、脚本、拍摄、制作、推广等全流程深度合作,为确保传播效果最大化,探索打通中央主要外宣媒体全平台渠道。积极联动海外媒体,将新闻稿翻译成15个语种,系列视频和新闻报道被美通社、福克斯新闻等海外媒体转载报道1664篇。
以情动人带路故事引发海外热议
“建筑在说话”系列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引发海外网友积极反馈,纷纷点赞“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惠及全球。
网友Ma Kuo Hua评论道:“淡布隆大桥是连接中国和文莱的一座美丽的桥梁。这座桥梁连接了两种美丽的文化,也连接着中国和文莱两个国家,弥合差距实现互利共赢、和平和谐发展的团结共识。”
网友Boon Teoh评论道:“中国帮助贫困国家建设基础设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正是贫困国家真正所需要的!”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网友阿齐兹留言道:“祝福我们的埃及兄弟,作为一个互联互通的统一民族,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努力学习中国经验并用于建设我们的阿拉伯家园,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摆脱落后境地。”
阿联酋疫苗厂项目工程师扎克看了视频后感慨到:“一年前这里都是沙子,报道能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项目结束后上百万的新冠疫苗将运到世界各地,我为自己能够参与这个项目建设感到非常的自豪。”
这些评论生动地反映了海外民众对中国企业扎根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共创美好生活的肯定和认可,进一步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古往今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为企业合作共赢搭建了新平台。中国建筑将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实现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企业形象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企业文化部,中建国际,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六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中建阿尔及利亚公司,中建南洋公司,中建中东公司,中建科工,中建港航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