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化基因 谱写时代华章】匠心作笔,“中国建造”赓续文化基因

发布日期:2024-06-17
【字体:打印

  中华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浩荡向前,历经风雨绵延不绝,饱经沧桑历久弥新。中国建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服务建设文化强国,高质量建设文博场馆,下足“绣花功夫”赓续城市文脉,让星散在锦绣大地上的文物古迹、革命旧址、历史街区焕发新生,以建筑之名传文化之美,以历史为脉彰建筑之韵。

  以建筑之名,赓续文化基因

  翻开历史长卷,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脉涵养巍巍中华。漫步华夏九州,一座座文化地标矗立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建筑穿越历史的厚重底蕴,开启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1.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jpg

  殷墟博物馆新馆

  建筑,承韵千年文化。3000年前的殷商文明何以璀璨?去洹水之滨中建一局承建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寻找答案,在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拨开历史的厚土,倾听文明的回响。2000年前的大汉王朝何以绚烂?到汉水之畔中建七局投资建设的汉中汉文化博览园穿越千年,同时感受西汉长安的辉煌、东汉洛阳的神韵和蜀汉成都的灵秀,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中华大地,古今之间,历史厚而重,文脉绵而盛。历史长河回溯而上,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领略“最早的中国”;历史长河奔流向前,在修缮后的北大红楼追寻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从二里头的文明曙光到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从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到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在全国各地,一座座建筑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镌刻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1.jpg

  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文济阁)

  建筑,激扬文化活力。千年古都西安,一座具有古典气象的现代建筑坐落于秦川渭水间,中建西北院设计并以工程总承包模式牵头建设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文济阁)大气磅礴,融合汉唐盛景与时代精神,让中华文化种子基因“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孔子故里曲阜,一座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孔子像端然伫立齐鲁大地,中建八局承建的曲阜“尼山圣境”打通千年时间长廊,传承千年文脉的中国风度,让儒家文化跨越时空,浸润人心。东方之珠香港,一座形似古代方鼎的巨型建筑昂然矗立维多利亚港畔,中海集团承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上宽下聚、顶虚底实,连接起两地文化根脉,面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国建筑用心设计、用情建造的一座座城市新名片,让文化活力可见、可知、可感、可触,为人民群众带来沉甸甸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东安湖.png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

  建筑,绽放文化光彩。建筑有形,承载文化魅力。文化不朽,赋予建筑灵魂。到首都北京的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体验水波淼淼、文脉悠悠的运河文化,品味壮美运河的古韵新貌。到太湖之畔的苏州湾文化中心,感受“苏州丝绸、昆曲水袖”的曼妙肌理,品味江南水乡的唯美韵味。到“天府之国”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领略世界上面积最大“太阳神鸟”的独特风采,品味古蜀文明的千年传承。到西北大漠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探索汉唐遗韵的厚重壮美,品味丝路文化的交融共鉴。山河之间,文脉悠扬。从大漠孤烟到江南细雨,从九曲黄河到万里长江,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比赛场馆,到中国—中亚峰会等大国外交主场馆,中国式浪漫屡屡吸引全球目光。神州大地上,匠心筑就的“中国建造”呈现历经千年的中国智慧、中华根脉,礼敬中华文明、赓续文化基因。

  以文化为魂,筑就精神殿堂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历史文化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中国建筑以文化为魂,以历史为脉,打造一座座文化殿堂,用建筑为公众提供精神滋养。

  到博物馆去,溯源历史、寻脉中国,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打卡古建老街,感受一砖一石、一房一瓦留下的光阴故事;驻足在革命旧址、红色地标,见证烽火年代的峥嵘岁月;走进焕新蝶变后的工业遗址,触摸历史与现代的光影交汇。

湖北省博物馆1.jpg

  湖北省博物馆

  为国宝筑新家。文物不言,自有春秋;国宝不语,一眼千年。首都北京,中建八局承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文物展示用房近日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这座国宝“新家”将为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超180万件珍贵文物提供新的展出条件。到中建安装参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惊叹于“中华第一龙”的巧夺天工;在中建三局承建的湖北省博物馆,聆听曾侯乙编钟穿越千年的宏伟乐章;去中建西南院设计、中建八局承建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从纵目面具、青铜立人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瑰奇。神州大地上,中国建筑打造的一座座博物馆成为文化宝库,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西藏博物馆的双体陶罐到贵州省博物馆的东汉铜车马,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到山东省博物馆的鲁国大玉璧,从广西博物馆的西汉羽纹铜凤灯到成都博物馆新馆的“呆萌”石犀,甲骨竹简、秦砖汉瓦、重器典籍,浩瀚的馆藏、琳琅的文物让观众思接千载、流连忘返,邂逅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伟大与壮丽。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修复与更新工程项目 (2).jpg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为古建添新颜。白墙黛瓦,高低错落,古厝流芳,历久弥新。漫步中建七局修缮后的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领略“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厚重文化,触摸“有福之州”的历史文脉。石墙斑驳,窑火生生不息。里弄深邃,匠心代代传承。穿行在景德镇,中建一局承建的御窑博物馆、城区老瓷厂改造项目、陶阳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PPP项目诉说着“一部中国陶瓷史,半步峰峦在景德”的辉煌传奇,守护千年瓷都的城市记忆。百年“石库门”老宅,上演“搬家之旅”。在上海建国东路项目70街坊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三栋建于上世纪初的老房子——鹤鸣里、顺鑫里、鸿宁里,通过顶升、平移、修缮,留存历史记忆,重焕时代光彩。修古镇、改老街、护老宅,中国建筑“修旧如旧”,焕新城市功能,延续风貌肌理,留住时代记忆。

服务保障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北大红楼.png

  北大红楼

  为旧址焕新韵。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首都北京,中建八局修缮后的北大红楼,一砖一石、一门一窗,生动展现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红色记忆。福建长汀,中建集团捐赠建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暨松毛岭战役纪念馆、四都镇三栋革命旧址抢救性修缮项目,承建原苏维埃福建省工会旧址保护提升项目,助力老区苏区革命遗址修缮保护。湖北武汉,中建装饰升级改造后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以深厚的历史渊源、新颖的艺术表现、独特的空间设计,成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从重现“一大路”的嘉兴火车站,到回望百年党史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再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建筑勇担央企职责使命,以匠心守护初心,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打造红色建筑新地标,让革命旧址重焕光彩。

首钢大跳台-夏季.jpg

  首钢园

  为老厂增新貌。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记忆、凝聚着工匠精神、蕴含着工业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筑赋能城市新生,让沉睡的钢筋水泥厂房重现生机,让曾经繁忙的生产车间成为展现城市活力的新窗口。从“火”到“冰”。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园,曾是北京钢铁产业的代名词。中建建设者充分运用“新旧织补”的工业遗存改造理念,在这里累计完成改造工程13个。如今的首钢园,工业遗存、冬奥元素与钢铁文化有机融合,尽显激情与活力。从“重”到“轻”。浙江龙泉城市文化客厅项目历经瓷业工厂、机械厂、制药厂,百余年间见证了龙泉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建二局对其在老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让历史文化与时代科技有机融合,打造为工业遗存保留、跨界艺术文化经营的城市邑空间。从“黑”到“绿”。走进中建三局承建的鄂钢废水净化循环利用湿地公园,林中步道蜿蜒曲折,小桥流水。项目由固废堆放场改造而成,置身其中,深深感受到“厂在林中,林在厂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城市生态钢厂魅力,已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匠心作笔,打造文化地标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文明之路绵延不绝。中国建筑以匠心作笔,以国韵为墨,绘就文化新地标,传承文化新使命。

张锦秋设计作品:大唐芙蓉园.jpg

  大唐芙蓉园

  设计融汇古今。文化是人创造的,也必须依靠人传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主持设计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大唐芙蓉园、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工程,它们兼具实用性和古风古韵,激活了尘封的历史记忆,更跨越过去与未来的时光,让民族精神和历史文脉延续。“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中国建筑大师薛峰,主持的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陶瓷馆改造,是世界文化遗产内集中展示陶瓷品种最多的常年展厅。他采用无扰动、轻量、隐形、友好的改造技术,在延续场所历史记忆的基础上,植入新动能,强化全龄友好人性化场景。中国建筑持续塑强设计领先优势,打造了一支优秀设计团队。他们挖掘中国文化精髓,创作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新馆等众多杰出设计作品,向世界交出了一张张独一无二的“中国名片”。

三星堆新馆新馆实景图 (2).jpg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建造融合智慧。山高水长,匠心在传承;斗转星移,建造在升级。中国建筑充分运用建筑图形信息化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5G等新技术、新方式、新工艺,让建造更加智慧,用科技赋能文化新地标。莲绽沙洲,风起香山。中建八局承建的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文化中心,空间复杂异形清水混凝土实施技术助力“莲花”盛开,尽显江南水乡韵味。用“脚”行走、硬核“搬家”。厦门王清祥宅、上海静安区永庆里历史建筑、上海建国东路百年老宅纷纷上演“乾坤大挪移”,步履式平移技术为古建修缮创建新路,助力老建筑重拾光华、焕发新韵。科技点亮“古蜀之光”。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利用虚拟设计与仿真系统以及建筑信息化模型,提前搭建了一个虚拟博物馆,作为项目整个建设阶段的智慧大脑。激光整平智能机器人、放线机器人、三维扫描仪、MR智慧系统等“黑科技”,在控制质量和精度的同时,大大提升建设效率。文化和科技交融,传承和创新并举,建证着中华文化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魅力。

配图.jpg

  中国建筑科技馆

  运营建证美好。中国建筑科技馆是国内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中建三局项目运营团队举办“中华营造·梁思成、林徽因”“中国民居——传统居住研究展”等临展,开展学术论坛、专题讲座,推出“小小讲解员暑期培训班”,开发建筑文创产品,开馆至今累计接待观众超81万人次,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坐落在牛首山脚下的南京金陵小城,由中建八局投资、建设、运营。项目融合自然风光和千年文化,重现“浪漫六朝、风雅国潮”的风华妙境。自2021年运营以来,可沉浸、可体验、可亲近式的文旅场景吸引众多游人“打卡”,打造江苏文旅新地标和中国文旅小镇新典范。在辽宁沈阳,中海物业用细心周到的服务守护着沈阳故宫博物院、清昭陵和清福陵,为世界各地游客导览,揭开古老历史的面纱,领略古代建筑神韵。在全国各地,中国建筑的运营团队不断创新机制模式、丰富活动载体,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新”起来,走进大众生活,融入人间烟火。

  给建筑以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给文化以建筑,以匠心守护珍宝,以建筑致敬历史。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让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证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党建工作部,相关子企业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