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复合材料隔声保温楼板系统
产品解决的问题
现有建筑楼板系统存在隔声差、空鼓开裂、施工复杂、软塌等问题,无法满足高端绿色建筑对住宅性能与舒适度的需求。
创新解决方案
基于大宗固废石膏增强疏水改性技术研发了石膏隔声保温复合材料,通过梯度隔声设计,采用三重高抗裂(材料-构造-工艺)技术,开发出高抗裂、A级防火、通体防潮防霉、一体化连续施工的石膏复合材料隔声保温楼板系统。
产品亮点
1、计权隔声改善量≥20dB
基于梯度隔声设计和腔体共振阻尼原理,通过不同构造层及腔体共振改变声波传播频率,增强声阻抗,减少声波反射次数,达到撞击声隔声≤65dB。
2、保温性能提升≥15%
系统传热系数≤1.50 W/(m2·K)、A级防火、通体防潮防霉、抗压强度≥20MPa。
3、碳排放降低≥80%、构造厚度25mm-40mm、荷载降低≥50%
核心构造层为低碳绿色石膏材料,面密度降低50%以上,降低楼面自重荷载,安全性高。
4、不空鼓不开裂
核心构造层采用具有微膨胀特性的同质胶材,系统整体稳定性好,上下层粘结牢固,不产生位移。
5、施工工期节约70%以上
一体化连续施工,施工4h后即可上人进行下一道工序。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新康家园安置保障房项目、大运会怡和新城安置保障房等多个项目中。
预计市场规模
120亿元/年
高性能浮筑楼板隔声保温系统
创新解决方案
开发高弹难变形的隔声垫层和复合大分子结构保护层,首创“5+3”构造体系,解决隔声层变形引起的开裂和隔声差等问题,在保证系统性能稳定的同时,优化工序做法,提高施工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建筑中。
产品亮点
1、撞击声改善量≥20dB
基于单自由度质量弹簧系统隔声原理,优化弹性垫层的动刚度和阻尼比,撞击声压级≤65dB,满足高标准要求。
2、防开裂
丙烯酸清水系统首创“下弹上柔”构造,弹性垫层容重≥500kg/m³,无开裂、空鼓风险。
3、升温时间缩短至40分钟
地暖层向下近零热交换向上高效热交换,比传统地暖升温节约5-6小时。
4、节约层高30mm以上
丙烯酸清水系统采用5+3体系,仅8mm厚,地暖模块隔声保温二合一,节约层高30-50mm。
5、施工效率高
工业化产品,采用干法施工,节省2道工序。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成都市成华区79亩住宅、通锦桥和稻城亚丁设计师酒店等多个项目中。
预计市场规模
100亿元/年
高性能复合材料节能系统窗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门窗制造过程碳排放高、使用过程节能效果差、气密性低、隔声差、耐火、耐腐蚀性能不足,在节能标准不断提高背景下成本急剧上升。
创新解决方案
以高性能纤维为增强材料,热固性聚氨酯为基体树脂,反应注射拉挤成型工艺制造,并通过系统设计、隔热、隔声专项优化,集成玻璃、五金、密封、智慧控制等各子系统,带来更加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体验。
产品亮点
1. 型材制造碳足迹约为铝型材1/8
同等重量的型材制造碳足迹约为铝合金型材的1/8。
2. 整窗K值降低约0.4
同等玻璃配置下,较铝合金门窗传热系数K值降低约0.4。
3. 降低空调耗电量10%以上
在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每年可降低空调耗电量10%以上。
4. 隔声≥40dB
整窗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40dB。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稻城亚丁村酒店、中建滨湖设计总部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60亿元/年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产品解决的问题
常规保温一体板可能因饰面和保温材料的粘接失效而导致饰面层脱落,可燃保温材料的外露将增大火灾风险,外露的冷桥将导致保温失效,从而降低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创新解决方案
玄武岩经高温熔融拉丝而成的无机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稳定性,基于此自研的轻质保温装饰一体板,可应用于建筑外墙、屋面、地面、装配式内隔墙等部位,在提高建筑安全、防火性能的同时,实现高效的装配式安装。
产品亮点
1、轻质高强
材料密度1.8g/cm³,相当于钢材的1/4;强度200-400MPa,与钢材强度相当。
2、A级不燃
材料在300℃不燃,1200℃离火自熄。
3、耐腐蚀、耐冻融
产品可应用于酸碱、冻融、高湿高寒环境。
4、保温、装饰、自支承一体化
产品形式灵活,截面可设计,可实现一体化施工安装。
5、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
相对传统外墙,可提高安装效率50%,降低人工成本50%。
项目应用
已在成都自然博物馆、贡嘎机场办公楼等多个项目中示范应用,应用面积约3万㎡。
预期市场规模
5亿元/年
健康人居环境监测平台及设备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技术,构建全方位、智能化的环境监测体系,该平台能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等关键指标,将检测准确度提高至95%左右,实时监测室内环境情况,实现家居环境数据的精准采集与分析,精准量化空气质量。
产品亮点
1.误差率低至±5%
采用先进传感技术,确保甲醛等监测数据精准无误。
2.24小时连续监测
即时反馈室内空气质量变化,随时掌握环境状况。
3.智能分析
内置智能算法,有效降低污染导致的疾病风险。
4.便捷操作
老人小孩也能轻松上手,享受健康空气。
5.广泛适用
从家庭到办公,全方位守护空气健康。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中建装饰集团大兴兴创国际中心办公楼等4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5亿元/年
CMC钢-混组合模块化建筑产品
产品解决的问题
现有体系下纯钢模块建筑受限于抗震、防火要求,适用范围有限;纯混凝土模块建筑重量大、生产安装智能化程度低。
创新解决方案
CMC钢混组合模块建筑技术发挥钢结构适合智能制造及混凝土结构适合浇筑成型的材料特性,采用数字化技术和系统集成方法,实现像造汽车一样在工厂完成集成模块单元,像总装飞机一样在现场完成装配。
产品亮点
1、结构力学性能提升30%
钢、混凝土两种材料高效组合,结构体系安全可靠,适用高度大于现浇混凝土结构。
2、模块主体加工、吊装组装误差均≤3mm。
在工厂利用智能产线加工构件并自动拼装,在现场采用智能吊装设备自动抓取、调平、落位,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安装精度高。
3、成本较钢或混凝土模块建筑降低20%
同等结构要求下,CMC集成模块重量轻、智能化程度高,生产及运输安装成本更低。
4、干式连接外墙保温做法,无老化脱落风险。
采用自研干式外保温做法,机械连接无胶粘,无老化空鼓脱落风险,通过50年耐久测试。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北京市大兴国际航空社区项目、中建科技深圳科研产业基地、广州市方石幼儿园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代表项目
北京市大兴国际航空社区项目
ME-house模块化建筑结构产品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叠箱形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适用高度较低、模块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重庆大学共同研发。研发了自定位刚性连接节点,增强结构的整体性,突破了高层模块结构关键技术。开发了全过程钢结构模块智能设计平台,提升设计效率80%。联合欧进萍院士打造“高层钢结构全模块消能减振体系”,形成了新型ME-house模块化建筑结构产品,达行业领先水平。
产品亮点
1. 结构体系新
首创高层钢结构全模块消能减振体系,在模块占比达100%的条件下,建筑结构高度可达规范限值2倍、超70m。
2. 节点性能优
研发自定位刚性连接节点,实现上下模块刚接,提升结构整体性,相比传统角件盒,安装效率提升50%。
3. 设计效率提升80%
开发钢结构模块产品智能设计平台,实现钢结构模块建筑、结构、装修、深化设计等全过程智能设计。
4. 100%工厂生产
实现了全专业100%工厂智能制造,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配套宿舍、香港简约公屋SS M518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代表项目
1、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配套宿舍项目
2、香港简约公屋SS M518项目是香港首批简约公屋项目
高海拔增压建筑产品
产品解决的问题
高海拔地区低压、低氧环境易使人产生急性高原反应和不可逆的中长期生理损伤。
创新解决方案
全球首创“低海拔屋”产品,创新研发建筑气密、增压、环境控制等系统性技术,可将室内关键人居指标调至平原水平,有效解决高反问题。核心技术经多位院士共同鉴定,达到整体国际领先水平,形成100余项专利,5项国军标、地标和团标。
产品亮点
1.调节高原室内海拔至低海拔
通过空气增压技术,调节高原地区室内气压、含氧量至零海拔水平,消除高原反应。
2.恒压、恒温、恒湿、恒静、恒洁
室内环境智能调控系统,恒定室内气压0.8-1.0atm,温度25℃,湿度40-60%,CO2浓度≤1000ppm,噪声≤40dB。
3.预制率100%
模块化设计,结构、装修100%工厂生产,现场模块安装,实现工业化建造。
4.抵抗9级地震
高承载自平衡结构体系、隔震技术,整体结构可抗9级地震。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红其拉甫边防站、南极科考增压建筑等2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40亿元/年
代表项目
南极科考增压建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