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信·建证"融媒体书信征集活动

两代港航人,一系中建蓝

发布日期:2022-06-23
编者按:

  中建港航局是中建集团唯一具有港航特色的二级子公司,对健全集团基础设施业务版图、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临近退休,“大车”潘春杰提笔给已故父亲写下了这封书信,诉说父子俩与港航事业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经历,表达对老一辈中建港航人的深深敬意!

微信图片_20220623144615.jpg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一期码头工程(“蛟龙号”母港)

  敬爱的父亲:

  已是凌晨 2 点,我却仍没有一丝睡意,倒是您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一别 30多年,转眼间,您的儿子竟然也到了退休的年纪,时间可真快啊!

  记得您从北海舰队退伍转业后,就来到公司成为了一名工程船员。那时候我们聚少离多,您有空回家,就一边拉着我帮母亲干活,一边给我讲船上的趣事,让我从小就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并选择追随您的脚步成为一名船员。就在刚刚,我亲手操控完成了自己船员生涯中最后一次沉箱出运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我心里却百感交集。现在只想安静地待一会儿,跟您念叨念叨,这些年我在船上的那些事儿。

  参建 100 多个项目,航行 20 余万海里,获评山东省优秀船员、公司优秀员工……真想像小时候考完试一样,把自己的成绩单捧到您面前,急切又兴奋地等着您的表扬。怎么样,儿子没辜负您老的期望吧!您离开后,咱们公司变化可大了!后来,公司正式加入中国建筑大家庭,成为了中建港航事业的核心力量。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建海军”,公司不仅建成了世界最大海岛型人工深水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还走出国门,以主力军身份实施了非洲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建成地中海东岸最先进、最绿色、建设速度最快的以色列海法新港,打造了中以两国创新合作的又一丰硕成果。真希望您能够亲眼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

  1985年,我才 19岁。您病退回家,我也正式接替您开始了海上漂泊的日子。刚上船那会儿,晚上晕船睡不着,我也偷偷抹过眼泪,但这些哪敢让我妈知道。现在船上的条件可比您在时好多了,不仅配上了电视机,还有电冰箱,看到这些她能放心些吧。

  重组前,公司处在发展瓶颈期,工程船舶小、旧、杂、不配套,以二三十年的老船居多。我们虽靠着这些船为山东沿海的十几个港口清淤、建设码头,却已很难满足更高的建设要求。进入中建系统后,公司成立了新的船舶分公司,过去的老旧船舶大都报废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造的 6艘大船。船员们的待遇提高了,工作环境也更好了。但我还一直坚持留在旧的浮船坞上,因为您说过,做人一定得踏踏实实,实干才能出成绩。我做到了!

  那些年,我在辽宁、山东、江苏的海岸奔波,不知疲倦地抢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出运 23 个沉箱,参与建造了包括辽宁某潜艇基地、青岛扬帆 30 万吨级船坞、中船重工 760 研究所码头等一系列重大项目。项目做的多了,船的名气也渐渐大了。期间,我们的浮船坞还参加过两次军演,上过中央电视台。凭借着品质保障、高效施工和完美履约,我们在业内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收获了一面面锦旗和一打打荣誉证书,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

  2014 年,建造“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项目时,我们停靠在预制场附近为“中建半潜驳 1”做海上沉箱过驳,方便它一次出运两个沉箱。这是对国家科研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即使是简单的配合工作,我也干劲儿十足。心想,能参与建设这么重要的工程,这是国家对我们的信任啊!

  轮机部的苦,我比谁都清楚。可我一想到您那时候条件更差、工作更苦,也从未有过一句抱怨,我就更不能喊累,这是我作为军人后代的基本素质!主甲板以下的底层舱室高温、高湿、高噪,我坚持第一个进、最后一个出,带着轮机部的机工们时刻关注机电设备是否完好。因为我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带动别人也不断进步。

  2016 年,我作为监造,看着公司新建的“中建半潜驳 6”下水,正式成为了“中建半潜驳 6”的轮机长。这是一艘 8000 吨举力的半潜驳,也是中国建筑举力最大的半潜驳。这么大的船,以前咱哪敢想啊!真希望您能亲眼看看这抹像大海一样的中建蓝,真漂亮,我这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您常说,干一行、爱一行。我想,我是真正爱上了船员生活。如今快要下船了,还真有点舍不得!鼻头又有点酸了,您可别笑话我。这些年,公司对我挺好的,不仅待遇好,领导、同事也都非常关心我,还给了我很多荣誉,我真的很感激。我相信,未来中国建筑的港航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父亲,我很高兴能经历那些您所经历的事,同时又走过很多您未曾走过的路。我最想告诉您的是:这一生献给海洋、献给中建港航事业,我无怨无悔!

  您的儿子:潘春杰

  2022年5月19日

(中建港航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