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信·建证"融媒体书信征集活动

以前辈为榜样贡献香港,贡献祖国

发布日期:2022-09-07

亲爱的中国建筑:

  您好!

  我是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的一名香港籍员工林倪盈。出生于 1997 年 7 月的我,是香港特区的同龄人。在香港特区设立 25 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给您写下此信,讲述我和祖国的“情缘”。

  今年 2 月下旬,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香港。应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组织力量紧急援助香港。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受命承建多所临时方舱医院,刚入职半年多的我先后被派到元朗、新田工地做关怀服务。

  回忆起参加方舱医院建设的那段经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正是在方舱医院工地,我才认识到了什么叫使命感。

  在建设现场,“抓进度、抢工期、卫香港、战疫情”“狮子山下、你我同守”的标语随处可见。建设者们争分夺秒,紧张作业。

  为了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公司为每个项目设立了幸福委员会,我的职责就是在工地一角的“幸福小站”发放物资,慰问工友。

  疫情急如星火,时间就是生命。工友们为战胜疫情忘我工作,很多人忙得顾不上吃一口饭,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我和“幸福小站”的同事们发现,很多人没时间去剪头发,于是就学着给他们理发,想着要多为工友们做些事。

  “造福香港市民”一直是中建香港员工的信念,2020年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就曾承建过中央援港项目,这一次公司再度组建“青年突击队”集结香江,数百名富有应急项目建设经验的内地员工紧急赴港,冲在抗疫一线。

111.jpg

  中央援港应急项目竹篙湾青年突击队

  亲爱的中国建筑,作为一名香港人,中央和内地对香港的大力支持让我倍感温暖;而香港工友与内地支援者并肩奋斗的场景,更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看着他们,就可以感受到那种血脉相连的团结。

  因为与香港特区同龄,自出生起我便与祖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记得回归 10 周年那天,父亲带我去金紫荆广场看升旗,国旗庄严冉冉升起时带给我的震撼,让我至今难忘。

  受到祖父、父亲爱国精神的潜移默化影响,我从小就向往着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喜欢读历史书,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苦难铭记在心。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学法律 。那时,内地同学的刻苦让我大为吃惊,学校图书馆从早上6 点开门到晚上10 点关门 ,人都是满满的 。同学们都很珍惜学习机会,考试前很多同学还跑到校外 24 小时开门的咖啡馆“刷夜”。这让从小就一直“轻松学习”的我十分汗颜,于是我也曾跟着去“刷夜”,但两三天就撑不住了,我的同学们却一直在坚持。

  我很喜欢自己的学校,香港TVB 电视台有个“升学无疆界”栏目,还邀请我拍 Vlog(视频网络日志)介绍自己的学校:有好几个菜系的食堂、热门教授的课堂、学校的林荫道,当然更少不了人头攒集的图书馆……

  四年的内地求学,让我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站上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校内,我参加了很多社团,也参加了许多重大活动,接触了很多老一辈香港爱国人士。

  香港回归 20 周年的时候,我还参加庆祝活动,代表香港学生表态:要为祖国和香港的法治建设作贡献。这些经历让我对祖国、对香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感。

  如今,学成回到香港,成为中国建筑大家庭的一员,与您共同经受了抗击疫情的考验,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请您放心,今后我一定会以前辈为榜样贡献香港,贡献祖国!

  中建香港籍员工:林倪盈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