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1205
P. 51

拓                                                                                                            拓
 拓法                                                                                                            拓法
   拓道                                                                                                           拓道

   拓无疆                                                                                                          拓无疆






 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论语》中这篇关于“过”与“不及”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度”作为质与  管理理论往往是一种“弱规则”,而管理也不像数学或者物理一样
 量有机统一的哲学内涵。通常我们说凡事要把握好“度”,就是要求做到不偏不倚、无过  是一门很精确的科学,  它在很多时候是一门艺术,要受到很多人为因
 无不及。       素,尤其是管理主体的影响。
 度者,简言之,分寸、火候也。而管理学意义上的度,则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支配、控制和影
 响被管理者思想、意识和行为的程度和力度。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有句名言:“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
 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都是尺度问题。”这句话可谓点出了管理的要点所在。管理理论往往是一种“弱规
 则”,而管理也不像数学或者物理一样是一门很精确的科学,  它在很多时候是一门艺术,要受到很多人为因
 素,尤其是管理主体的影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度,能否最大地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从而促使组织各要素
 协调有序工作,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是其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摄影 | 孔冉  适度激励・不偏不倚                                       张弛有度・柔性管理
 中国建筑摄影协会提供
 第二届中国建筑“和·美”摄影比赛银奖作品
 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  积极性的作用。                                上级领导的职责就是要把下级的行为纳入一个
 的职能,其目的是使员工保持持续长久的工作积极  其次,把握好激励的平衡度。《圣经・马太              轨道,以便实现组织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领导管
 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激  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           理工作往往是“严”与“宽”、“刚”与“柔”、
 励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激励的力度与效果  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            原则与策略的综合运用。
 不成比例”等问题。笔者以为,这些现实问题的出  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管理者在工作中要
 现反映出管理者在实施激励行为时没有正确把握激  念,用以描述财富分配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老子的           真正做到张弛有度、刚柔相济,首先要把握好严与
 励的度,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激励的度呢?  《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天之道,损有余             宽的度,实现严要求与讲民主的有机统一。对严格
 首先,要把握好激励的强度。激励强度太低,  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管理的过分强调,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笔直直,
 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式的激励固然难以发挥作用,  分配差距的存在固然能够激励员工奋发作为,但            往往导致职工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淡薄,可塑性与
 但激励的强度也不是越大越好。从经济学的角度  如果拉得过大,则极有可能挫伤多数人的积极性。            创造力泯灭,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看,  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现  把握激励的平衡度就是要在坚持绩效原则的基础上          其次,要坚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管理的
 象,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此,  作  力求分配的公平和均衡,在适度的竞争环境中充分         艺术在于平衡之美,如同“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
 为制度的激励的运用亦如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切不可畸轻畸           徒”一样,管理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通
 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具有竞争力又符合企业发展实  重、厚此薄彼。                           过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在企业内营造一种彼此认
 际的动态激励机制。同时,员工激励应遵循渐进原                                   可、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管理者
 则,由轻到重,  由少到多,才能切实发挥调动员工                                 的认同,达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灵契约”。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