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1404
P. 57
城事 | stories stories | 城事
与中国重新联系 公开课 ChineSe GardenS exported
open Class
在明轩第一套实样落成后,5 月 8 日,美方即 to other CountrieS
派以副馆长罗森·布莱特等人为代表的技术组来苏
州对庭园的布局、结构、质量、效果进行了细致详 中土有园,时在彼国
尽的检查,捐款人阿斯特夫人更是随方闻教授多次
来苏进行考察。他们对实样工程深表满意。
经美方认可,1979 年 6 月下旬,明轩第二套实 诚如音乐家谭盾所言,中国园林一旦
物的构件开始制作加工,并于当年 10 月将工程构 离开中国的水土,被移植在异域外邦,多
件用集装箱从上海启程运往美国。年底,“明轩”工 少是显得有些落寞的。这些园林如同沉睡
程施工组前往纽约。 的美人,等待爱美之人的唤醒。让我们来
明轩工程复制的第二套构件于 1980 年 1 看看,国外有哪些中国园林,至今还在呼
月 2 日在纽约正式投入安装,27 名专家组人 应着祖国的乡愁—
员经过 102 天的刻苦努力,精心组织,在馆方
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友好合作下,于 5 月
23 日如期圆满竣工。 2
5
著名作家丁玲 80 年代便参观了“明轩”:“我 1
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们祖国的园亭艺术,这样庄重、 3
清幽、和谐。我们伫立园中,既不崇拜它的辉煌,也
不诧异它的精致,只沉醉在心旷神怡的舒畅里面,
不愿离去。” 4
今天的明轩,在恒温系统下年年和暖如春、绿
竹蓊郁。时常可见一些外国游客坐在凉亭里悠闲地
休憩。 4 蕴秀园
2012 年,谭盾园林版的《牡丹亭》也来到了 Cross Harbour Tunnel
明轩。 蕴秀园是新加坡裕廊公园中国园内的一个园中园,
在谈及《牡丹亭》的创作初衷时,谭盾说:“我 面积约 5800 平方米,于 1992 年建成。蕴秀园以
展出盆景为主,突出体现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意境和
到过世界各地,发现几乎每一个大都市都有一个 特定的文化内涵。该园是东南亚地区唯一完整和具
中国园林或东方庭院,大都是中国结拜的姐妹城 代表性的苏州古典盆景园。
市,或是当地华人捐的,这些园林美极了,却都像
沉睡的美人,无人问津。五年前我开始梦想,我要
把昆曲《牡丹亭》带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园林中去,
用昆曲和音乐,让睡美人重新苏醒。”
1 2 3 5
值得一提的是,陈从周生前是人尽皆知的昆曲
爱好大家。他曾说园林与昆曲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
一种表现形式,都符合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体现
西华园 春华园 寄兴园 芳华园
一种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的统一。
Channel Tunnel Seikan Tunnel Norwegian Subsea Tunnels Cross Harbour Tunnel
演出当天,现场观众像重回了明代:尊贵的客人
上世纪 80 年代,重庆和美国西雅图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 决定共建一座园 1989 年落成的春华园,是广州市政府赠给德国法 坐落在纽约的寄兴园是一座以苏式园林为风格特征 芳华园坐落于慕尼黑西公园内,占地面积 540 平
来了,主人叫出自己的昆曲班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演出
林,称为“西华园”。既嵌入了两个城市的名字,又有中华文化西传之意。 兰克福市的礼物,占地 4000 平方米,坐落在法兰 的中式园林,自 1985 年开始策划至 1998 年建成, 方米,是我国参加 1983 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园艺展
一曲。伴着谭盾从苏州网师园里录来的鸟声,明轩好 1994 年设计图获得通过。拟定建设两栋主要楼堂,其一将作为展览及教育 克福古老的贝特曼公园内,园内建筑造型为徽州园 历时 13 年。寄兴园依地就势,堆山理水,亭台堂榭、 “中国园”的样板园,也是在欧洲建造的第一座中
像与自己所来的地方重新发生了某种时空的叠加。 之用。园内有多座假山及小径,溪水流经莲花池,通过岩峡,成为一股瀑布, 林的传统形式,以徽州民居为主要表现形式,除采 曲桥飞廊、花街铺地、云墙月洞应有尽有,在大洋 国古典园林。该园由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分
流注为一大湖。另一为一栋三层之华丽宝塔及数座凉亭。此园以四川园艺为 用大木作的营造制度,还多用徽州的“砖、木、石、竹” 彼岸共同构成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园林空间,受 公司设计并承建,它既吸收了江南园林幽雅曲折的
蓝本,并在园内遍植松、柏、枫、竹等中国树木。 四种雕塑点缀,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是首次 到了当地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赞赏,著名建筑大师贝聿 风格,又有岭南园林开朗明快的特点,景致幽雅,
本文照片由中外园林提供 在欧洲建造徽派园林,令人耳目一新,备受青睐。 铭及许多美国政府要员也亲临参观,予以高度评价。 布局精心,建造技艺精湛。
(上述资料参考了《华夏地理》杂志《华园西传》一文,特此鸣谢该文作者瞿炼)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