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201503
P. 35

32
 人物





                                                                 Yao Renxi: The Profundities

                                                      姚仁喜:堂奥之间
    -  Figures






                                      建筑师所取之材,不过是石头、木头、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等,
                                                               但建筑并不仅仅是这些材料的简单组合,
                                                                      也不仅仅具有某种实用的功能——

                                                            “不仅仅”之外的东西,便是建筑的堂奥。


                                                                                                        文 | 曹若屈











                           下,开始了农禅寺的设计。一个月后,姚将草图和方                     照亮,如有皓月当空,在大殿的东南角可见到月亮在
                           案模型呈之于师,圣严法师沉默片刻,只说了三个字:                    水中的倒影,至此,圣严法师所说的“水中月”的意
                           “有点像。”获法师首肯之后,姚仁喜于是一步步深                     境终于完整呈现。
                           入方案,最后定型修建成今日的模样。                              之所以花那么多笔墨来形容这些,是因为这一
                               清华大学的两位博士王南和袁牧就此案例写过                    杰作最能呼应姚仁喜的“堂奥”之论:
                           一本袖珍本的《农禅寺水月》,在书中作者感叹:二                        “从字面上,‘堂’即厅堂、正室,亦即敞开大门
                           人对于该建筑的“策划”,完全不同于寻常业主与建                     时,即刻可见之景象。‘奥’则指内室、深院,或隐藏
                           筑师(即所谓“甲方乙方”)之间的例行公事,倒更像                    于大门之后、无法当下见到之处。以建筑语汇进一
                           是一则禅宗公案。                                    步说,‘堂’所代表的是明白彰显,具体的面向,诸如
                               就像油画的鉴赏一样,单凭图片或转述,很难真                   造型、色彩、质感、构造、功能等;而‘奥’则是隐晦
 姚  仁喜是谁?  身份与他的建筑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  正理解和感受建筑的美。如果你看水月道场的“标准照”,美固然美矣,但       暧昧,抽象的面向,例如非实质的光影、气流或空间
                                                                       等。更深一层探究,建筑与社会、历史、文化甚至人
 ——一个有着灰白长发的中年男人;台湾
 他可能是华人世界里第一位把现代建筑
          无法有身临其境之感。王、袁二位出于研究之故,曾多次造访农禅寺,在他
 东海大学建筑学的学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  语言引入佛教建筑,并用佛学的思维去思  们的笔下,我们多少可以感受到那座布局简单的现代佛寺的奥妙:  性的联系,都属于‘奥’的范畴。因此,‘堂奥’两个字
 学的硕士;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并且还是台湾首位  考建筑的建筑师。  清晨无风之时,如镜般的水池倒映着农禅寺深灰色的剪影和背后远山     代表了建筑的整体。”
 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的建筑师。  深灰色的轮廓;                                              换句话来说,我们眼中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材
 但如果这些你都不了解,没关系,你肯定听过  管窥水月道场  旭日东升,寮房二层遮阳板上镂刻的《金刚经》被投射于内墙的墙壁,         料、空间和比例的排列组合,而是在“实”的、看得见
 当年那本风靡两岸三地的书——《正见:佛陀的证  我们最乐于介绍的姚仁喜的作品,当  并随着太阳缓缓游动;                  的东西之上,还具有更多看不见的、说不出的奥妙,
 悟》,作者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译者就是这位姚  然就是“水月道场”。水月道场名为法鼓  正午强光直射,农禅寺大殿柱廊里巨大的黄色布幔随微风飘动,而被  “就像是在舞台上,你看到的东西是明显的,可是我
 仁喜。他翻译的不止这一本,还有同一作者的其他几  山农禅寺,业主就是赫赫有名的已逝的禅  微风拂动的水面也让大殿倒影逐渐模糊;       们人对于舞台后面到底在发生什么事情很有兴趣,所
 本书,包括《近乎佛教徒》、《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  宗大德圣严法师。法师委托设计建造的  下午若有暴雨,水面波涛浮泛,雨过天晴,寮房二层上的《金刚经》又  以常常跑到后台去偷看。这种表面的、明显的东西,
 么》、《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实际上,宗  过程,其实颇有意思,姚先生曾经多次在  倒映在了东广场未干的水渍中;          我们总觉得后面还有什么。”
 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是姚仁喜的上师。  讲座的场合回忆,圣严法师发愿重建农  黄昏时分是农禅寺光影戏剧的高潮:随着日头西偏,农禅寺大殿西侧     所以,姚仁喜自称农禅寺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最
 我们在此并无意于提及姚仁喜普及佛法的“功  禅寺,并在入定中“看到”过禅寺的样子。  木墙上镂刻的《心经》被夕阳照亮,经文随之在地上、墙上、廊柱上游走,  没有“形”的一个,而《农禅寺水月》一书则将此建筑
 德”,只是为了提醒不了解他的读者:作为大元建筑  姚请师详示,法师遂赠六字:“水中月,空  灵动庄严,殊胜之极,即便不是宗教徒,也会为之震撼;  誉为“大象无形”:“在姚仁喜大多数的作品中,对空
 工场的创始人、台湾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佛弟子的  中花”。姚仁喜就是在这六字箴言的启示  到了晚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金刚经》和《心经》又为室内灯光所  间戏剧性的追求一直是其重要主题,然而在农禅寺

                                                                                                                 3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