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201601
P. 38
36 城事 /STORIES 城事 /STORIES 37
一根一根管道的敷设,一个一个配电箱的
建立,一条一条桥架的搭建,中建二局的
年轻小伙们亲手为“天眼”打造了“脉络”
找第一代天体,重现宇宙的早期图像; 行布控。桥架共有 7 条,横向 1 条,纵
能在一年时间内发现数千颗脉冲星,研 和“神经”。 向 6 条。如果说敷设管线是搭建射电望
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和物理规律; 远镜的血管,那么“桥架”就是横贯其
能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 中的主动脉。搭起“桥架”后,当线路
引力波;能无需依赖模型而精确地测定 发生问题时,不用再挖开土层,随时发
黑洞的质量;能将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 现问题都能及时应变解决;也使坡面上
太阳系外缘行星,将卫星数据接收能力 的布控线路从一点可以到达任何一点,
提高 100 倍……在其众多本领中,最令 感了,我们这只观天巨眼才能具备真正 面对困难,项目团队没有退缩,而 增加布控线路的整体性、集中性和灵活
公众感到兴奋的恐怕就是能参与地外文 望穿宇宙、透视古今的能力。 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原理图,结合施工现 性,从而使我们观天巨眼的“脉络”可
明搜寻——千百年来,人类大多是通过 艰巨的任务落到项目部这帮年轻的 场的实际,对图纸进行深化设计,并和 以畅通无阻,“神经”系统可以灵敏感应。
可见光波段来观测宇宙,而射电望远镜 项目中心底部 工程师身上。原本不会“武功”,现在 业主一起反复修改形成最佳施工方案: 大窝凼的冬天,天冷风大,峭壁上
可以用来监听外太空的宇宙射电波,其 却要“飞檐走壁”;原本生活安定,现 对于坡度较缓的边坡支护,采取搭设脚 满是枯草。建设者们在寒冬中进行电缆
中就包括可能来自其他智能生命的“人 在却要风餐露宿。 手架操作平台形成施工作业面;在悬崖 及光缆保护钢管的焊接。如果稍有不慎,
工电波”。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这个 但建设者们显示了绝顶的耐力和智 峭壁进行综合布线时,施工人员在做好 焊花就会落在枯草上引燃。施工人员拎
巨大的天眼还能发送电波信号,几万光 慧。陡峭的山崖,坡度都在 70 度以上, 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徒手攀爬,人工凿、 着水桶,手拿灭火器,紧盯在施工现场,
年之外的“外星朋友”(如果的确存在 而且喀斯特地质条件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而不在表面淤积,腐蚀和 根本没有可操作的施工作业面,“人都 肩膀扛、扁担挑,进行电缆沟的挖掘、 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焊接,只要发现枯草
的话)将有可能接收到来自中国的问候。 损坏望远镜。 站不住,还怎么干活”就成为摆在项目 管线敷设和混凝土的回填。根据坡面不 上有火星就及时扑灭,以保证施工安全。
简而言之,就是这只“无所不能” 不仅如此,大窝凼半径 5 公里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 公里半径之内 团队面前的首要难题。 同的情况和倾斜程度,因时、因地、因 陡峭的山崖,坡度都在 70 度以上,
的观天巨眼,它将引导人类向浩瀚宇宙 只有一个县城,为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提供了极端安静的电磁环境。正因为 “铺设光缆总长约 450 公里,相当 需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既降低了成本, 有的地方甚至达到 90 度,峭壁直上直下,
发起新一轮的挑战。而在贵州省黔南州 符合了 FAST 工程所需的几何条件、工程条件、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和无 于 10 多趟全程马拉松的距离”,“2226 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每攀爬一步,岩石都有滚落的危险。项
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山洼里,中 线电波环境条件等众多“苛刻”条件,大窝凼才成为观天巨眼的安家良所。 个配电箱、12 个中继室、6 个箱式变电 大窝凼的道路蜿蜒陡峭,九曲十八 目团队制定了严禁垂直作业的制度,要
建二局的建设者们正在倾才献智,不遗 我们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县城出发,沿着省道 312 赶往平塘县的克 站等一系列的布控安装,每个配电箱供 弯。车辆在盘山道上行驶稍有不慎就会 求施工人员不能在垂直一条线上进行管
余力,为这只观天巨眼全力打造“脉络” 度镇。尽管标识的是省道,但也仅是两车道的盘山道路,沿途不断的急弯、 电电缆和光纤跳线都要与地锚墩上的促 发生危险。为此项目部上下班不允许坐 道敷设和桥架搭建,避免被滚落的岩石
和“神经”。 陡坡,让习惯了平原生活的中建二局小伙子们心惊肉跳。车子就在这崇山 动器准确连接。”这就是施工难点和重点。 车,必须步行。大窝凼从坡顶走到坡底, 伤害。
峻岭中行驶,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一路颠簸。地图显示县城到 来回要行走 2 万多步。平时在地面上每 一根一根管道的敷设,一个一个配
天眼安家落户的绝佳地点 目的地的距离约 100 公里,车子却行驶了近 3 个小时,才终于抵达项目现场。 天可以进行 50 米的管路敷设,但在峭壁 电箱的建立,一条一条桥架的搭建,中
惊魂未定,小伙子们刚一下车,就被带到施工现场。远远地看去,只 上,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一天最多敷 建二局的年轻小伙子们亲手为“天眼”
要想让这样一架惊绝全球的天文望 见重峦叠嶂,山峰连绵起伏围成一个巨大的圈,哪里有什么洼地。正当小 设 20 余米。工程师们每天在悬崖峭壁上 打造了“脉络”和“神经”。2015 年 10
远镜顺利安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从 伙子们疑惑不已的时候,从一道狭小的山道穿山而过之后,一个巨大的“坑” 来回行走十个小时,练就了一身“身轻 月初,随着 10 千伏高压线缆通过耐压测
1999 年到 2003 年的四年里,以中国天 就展现在眼前。坑底是杂草丛生,乱石堆积;坑岩上坡高壁陡,无处可攀。 如燕,行走如飞”的功夫。他们如“蜘 试、变电站设备调试完成,FAST 项目
文学家为首的研究团队踏上了漫漫“寻 低头,是悬崖;抬头,是峭壁。群山环绕的大窝凼,地势险峻异常。 蛛侠”一样在项目现场飞檐走壁,成为 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具备供电条件,标
家”路。 看到如此艰难的施工环境,初来乍到的小伙子们着实惊出一身冷汗。 项目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志着“天眼”的脉络和神经系统已经成型,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及地形图等有关 但是,作为中建二局抽调出来的有活力、有技术、有闯劲的年轻工程师, FAST 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资料,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与遥感影 他们即将是观天巨眼“脉络”和“神经”的缔造者,他们满怀自信和责任, 全站仪反光棱镜 搭建天眼主动脉 此刻的“天眼”,规模初成,在群
像空间特征判读,再采用高分辨率的 他们将会见证这只巨眼的炼成。 山环抱中,犹如初生的婴儿,用它懵懂
QuickBird 遥感影像,经过无数次现场勘 做好强弱电配管及电缆的合理敷设 的双眼望向这个世界。很快,它将会茁
查,天文学家们看中了贵州省黔南州平 在 70 度的峭壁上行走 布控,是在施工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壮成长,将以它世界第一的姿态,傲世
塘县克度镇“大窝凼”这块土地。 按照原来图纸上的要求,供电电缆 苍穹,实现着天与地的交接,探索着地
大窝凼位于平塘县克度镇西面,由 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 要开挖沟槽,埋在地下。但由于现场地 外文明和宇宙的起源;也将用它精湛的
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 程内网高低压配电、控制网络和安防工程的承建单位,中建二局深感责任 质情况复杂,地下全是岩石,必须要根 技艺和专业的品质践行中建二局“行业
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 重大。 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中建二局项目团 领先、赶超一流”的建设梦,实现中国
群。选址此处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大窝 强电就是为望远镜中所有设备供电,而弱电则是为它们提供命令传输 队提出把“埋在地下铺设”改为在坡面 科技赶超世界的民族复兴梦。
凼具有一个天然的洼地可以架设望远镜, 和信息反馈,就好比强电是脉络,弱电是神经。只有脉络搭好了,神经敏 反射板 搭起“桥架”,使线路在“桥架”上进 中建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