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201605
P. 40
38 人物 /FIGURES 人物 /FIGURES 39
上下载教学视频。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他终于可以
基本听清对方的意思了,也可以结结巴巴地把自己
想要讲的话说出去了。掌握了英语,也使他打开了
和世界沟通的大门。
第三关就是统筹全球采购,该工程中用到的
主要设备、物资有的要从中国运来,有的还要从
其他国家采购,共涉及全球 57 家供应商,物资、
设备达 180 多种,他带领团队,完成了海量的综
合调配。
最后进入后期的调试和移交工作,需要提供英 阿尔及利亚奥兰医学院
文版的机电维保手册。面对这个难题,项目组召开
了专题会,按业主的要求整理目录开始分批次编写。
第一部分编制完成后,大家满怀喜悦地递交上去,
顾问公司和业主看了后说:“你们写的英文太中国
化了,我们也看不太明白,可能不能达到我们的属
地化要求。”面对这一盆冷水,大家立即炸了锅,
怎么办?杨立即组织攻关小组,通过管理公司找到
了一位新加坡资深工程师,对手册编制进行全程指
导,历时半年,多达 6982 页的 12 本维保手册终于
移交给业主。
越南VISTA项目效果图
2015 年,越南 VISTA 项目成功问鼎中国首批
海外鲁班奖,这一殊荣给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阿国总统给公司发来感谢信:“你们干的工程是镶 “我们能行。”他带领设计小组向顾问公司对标学习,反复 也读懂了杨延华和他所带团队对“工匠精神”的践行。
嵌在特莱姆森皇冠上的珍珠。” 研究差距,终于拿出了令顾问公司满意的 1586 张机电综合布
线设计图。 把项目当艺术品来做
问鼎“鲁班”在越南 第二关就是劳务队问题。在越南施工,项目用的是当地
的劳务队伍。胡志明市的机电劳务队伍规模普遍偏小,好多 2013 年,世界第六个、中国内地第一个迪士
2008 年,强忍眼泪掰开抱着自己大腿哭的儿子 就相当于国内的班组,十到二十人不等,在 VISTA 项目共有 尼乐园在上海开工,中建二局承包六大主题园区中
的小手,杨延华飞往越南胡志明市的 VISTA 项目。 十几支这样的劳务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还存在沟通问题。 的宝藏湾项目。在接连换掉两个项目经理后,“美
“该项目要打造成海外的标杆项目,在与各国 项目第一次在 3 号楼 5 层做样板层时,当时劳务队伍施工完 式标准、世界首次、最复杂和技术含量最高的宝藏
同场竞技的越南高端房建市场,一定要打响中建品 成后,项目组织去检查,只见 PPR 管走向歪歪扭扭,排水系 湾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干好!”公司董事长陈广玉 宝藏湾两船对战建造实景
牌、树立海外丰碑。”中建二局安装公司 1995 年 统几次闭水试验不能通过,现场配合洁具、浴缸精确定位位 的电话犹言在耳,杨延华被紧急从北京奥南项目调
就已进入越南市场,杨延华准备打一场硬仗,但意 置不准确。这样的水平和效率怎能完成这种高档的精装住宅? 往迪士尼。 低压电缆的端接、8 万平方米的地下预埋 100 公里管线、377
想不到的难题还是接踵而至。 杨延华立刻组织样板层分析会,对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了梳 这一次是更大的挑战。迪士尼项目是一个“三 大类 3000 种小类的全球物资采购、9 项项目自主创新技术重
第一个难题就是深化设计。业主新加坡凯德置 理并制定应对措施,采取“技术培训、样板引路、全天候监管、 边工程”——一边设计、一边修改、一边施工。美 塑了杨延华的精品传奇。宝藏湾项目成为园区内工程施工质量
地只提供了相当于国内最初设计构想的设计文件和 工序核验制”等方法,并大胆启用项目越方工程师,迅速提 式标准、严谨的管理公司、繁琐的作业程序、近乎 最好、工期节点完成最快的项目,成为园区内唯一一个荣获“中
室内概念设计图,施工详图设计必须施工方自己完 高了劳务队施工水平,现场施工质量得到了全面改善。每天 苛刻的精度要求……迪士尼公司耗时 7 年精心设计 国钢结构金奖”的项目。
成。杨延华立刻组建了深化设计团队,由富有经验 早上,他都会早早地来到工地,开始例行的工地检查,时间 的宝藏湾项目,处处显示着全球唯一与独特、神秘 “能够参与其中,是一种殊荣与骄傲,能够获奖,更是一
的 4 名中国工程师和 6 名越南工程师组成。当按节 长了,好多越南工人都认识了他,会亲切地喊出他的名字。 与冒险的加勒比传奇风范,在无任何样板的前提下, 种肯定和自豪。”杨延华和他的团队把“匠心制造”镌刻在
点把第一批图纸交出去后,新加坡 JRP 顾问公司代 每周工程例会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例会语言是 把传奇变成现实成为杨延华及其团队每天的必修课。 宝藏湾的每个建筑细节上。
表 Mr Yong 在周会议上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这 英语并且没有翻译,一开始他每次参加会议都出一身大汗, “我们要把这个工程当作艺术品来做。”杨延 几万里奔波路,二十年工匠心,勇攀质量高峰,一个个堪
个团队以前做过深化设计吗?图纸质量太差了,我 对方讲的他听得不是很明白,他占理的地方又没时间说出去。 华带领他的团队,不畏艰难、悄然前行。成本压 称完美的建筑背后是杨延华一直坚守的大国工匠情怀,是对话国
们看不懂。”连续修改几次后,连局领导也建议:“如 面对这种囧境,他又一次开始挑战自我,每天早上早起一个 力、工期进度、4 万张机电和钢构图纸的深化设计、 际的“中国智造”,更是新时代“鲁班”续写的华彩乐章。
果确实有难度就请外面的团队吧。”杨延华却坚持 小时来学英语,上 BBC 网站一个个单词翻译看新闻,从网站 4200 吨钢结构、8 万个异形构件的安装、4 万个超 中建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