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201605
P. 75

72  记忆 /MEMORIES                                                              品析 /OBSERVATIONS              73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Makes A
                                   Successful “China Construction America”
 会图书馆无法比拟。尼日利亚外宾赞叹北图新馆保留传统建筑
 形式,妙不可言,非常美丽。菲律宾天主教会大主教海梅辛参        中西合璧 伴你成长
 观后表示菲律宾也要建设这样的图书馆。
 作为建筑师,我们一门心思想把自己所学无偿贡献给国
 家。不想在这上面拿什么回报。后来这个项目在北京十大建
 筑评选拿了第一,获得了建设部设计一等奖和国家金质奖、
 建国 60 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这些荣誉是另外
 一回事了,当时根本没想过。
 作为一名北图新馆的建设者,我为之骄傲。虽然我年事
 已高但有机会还是会关注着北图的发展,不时会通过网络了
 解它的变化。我体会到图书馆建设是人类文明史的宝贵财富,
 黄克武与同事赴日本考察  我们也从世界各地现有的图书馆建设中感受体验到这种建筑

 所呈现的国家特有人文、艺术风格和时代文化。作为公共建
 筑,它向来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圣地,也是知识的源头。北图
 也经历了传统时代、传统与现代结合时代、现代科技发展时
 代各个阶段,作为一个建筑师在设计中势必要体现出本时期、
 本地域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体现出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
 要发挥艺术想象力,使设计作品经得起时间和时代的考验。
 我这一辈子说平静也有波折,说波折实际上也有收获,我
 坚持过来了,成就不敢当,但总算留下了东西。当然,我现在
 还健康,不但要关注建设事业的发展,还可能会参与。最后,
 引用一句古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与我们
 1983 年9月 23 日,新馆工程奠基典礼  的建筑师们共勉。





 世纪回眸 国图日新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京师图书馆。20 世纪初,在变法图强和西学
 东渐的背景下,有识之士力奏清政府兴办图书馆和学堂,以承扬民族文化,
 吸收先进科学。1909 年 9 月 9 日宣统皇帝御批兴建京师图书馆,四品翰  翻开一本本《中建美国》双语杂志,中国建筑在美国乃至美洲的成长
 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馆舍设在北京广化寺。  足迹历历在目。这本 2009 创刊,以“凝聚跨国团队、传承中建精神,文            点评:
 辛亥革命后,京师图书馆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并于 1912 年 8 月
 27 日开馆接待读者。1916 年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缴本,标志着开始  化融合提升中建国际品牌价值”为宗旨的杂志,伴随着中建美国公司的发     中西合璧的本地化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
 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部分职能。1917 年馆移方家胡同原国子监南学旧址。
 1989 年,北京图书馆荣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展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杂志带着时代印记的美编和设计,更体现
 1928 年 7 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1929 年                                  上造就了中建美国公司在海外独特的竞争力。
 8月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 年文津街馆舍(现  在其记录下了中国建筑在美洲的历史时刻,尤其是其“聚焦”的话题伴随  海外企业面临特殊的经营环境、社会生态和员
 称古籍馆)落成,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  着公司的发展和战略转型,内涵维度日趋多元——先后推出“法律法规探
 1950 年 3 月 6 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 年 6 月 12 日更名  究”、“国际团队建设”、“跨国并购管理”、“南美市场拓展”、“现  工构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建设工
 为北京图书馆。随着社会发展,文津街馆舍虽几经扩建,仍不敷使用。                                         作不可自说自话,“中西合璧”的理念应当被
 1975年3月周恩来总理提议并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现称总馆南区),  代企业管理”等话题,杂志不仅记录下中建美国公司的发展,更见证着中   海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所重视。《中建美国》
 馆址设在北京西郊白石桥。1987 年 10 月建成开放,邓小平同志题写馆  国企业与美洲建立起水乳交融的联系共生纽带,亦成长为中美文化融合的
 名。1998 年 12 月 12 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                                 杂志自身的成长历程及其释放出的附加能量,
 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1999 年 4 月 16 日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2001  重要载体。此外,《中建美国》积极关注读者群体构成差异,杂志由最初  让我们看到了理念的力量和文化建设工作影响
 年 11 月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立项,2008 年 9 月  的单一中文发展至中英双语,再到插播西语板块,结合相关栏目的创新,  力的广阔外延。海外企业如何建立平衡且多彩
 9 日二期馆舍(现称总馆北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国家图书馆建筑  为多族裔背景员工创造了个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也为各界人士提供一个
 面积增至 25 万平方米,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文化生态?跨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融
          近距离观察中建美国公司的窗口。如今的《中建美国》不仅为中国建筑跨
                                                                         合?如何建立理想的品牌形象?中建美国的尝
          国团队在企业管理、专业和人文环境建设层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交流平台,
 北京图书馆于 1988 年评为北京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试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建设部西北建筑设计院为中建西北院前身  中建西北院  也成为传播中建美国“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企业文化的最佳渠道。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