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201606
P. 72

70       记忆 /MEMORIES                                                                                                                                                                            记忆 /MEMORIES             71









          Us In The “Third Front Movement”
       “大三线建设”中的我们




          口述 - 赵玉峰、王玉屏、渠殿卿、赖遂安、彭剑君
          整理 - 胡洋






                                                                “座座高山耸入云,
                                                                  我们施工为人民;
                                                                  不怕工作苦和累,
                                                                  愿把一身献人民。
                                                                  这是周总理在我们出发前发表的动员口号。50 多年过去了,
                                                              我还清晰记得从这 4 句话翻开“大三线建设”的一幕幕 ......”

                                                              靠山进洞


                                                                  1958 年国家开始“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
                                                              和毛泽东主席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中苏交恶
                                                              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
                                                              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
                                                              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和西北地区。
                                                                  大三线建设时期的行动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沿海
                                                                                                                                    1959 年 11 月 21 日,贵州省建筑工程厅欢迎出席全国群英大会代表同志合影
                                                              的国防工程要“靠山进洞”,大量军工企业搬进贵州大山。面
                                                              对当时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艰苦
                                                                                                                                                                                     得去。1964 年过后才有了井字架,水平运输就是用架子车,马车。
                                                              条件,需要大量的建筑公司和人力资源支援“大三线建设”。
                                                                                                                                                                                         在大营坡盖房子,我们都是日夜干,待遇就是一碗面或两
                                                              响应中央的号召,中南四公司(中建四局前身)南下贵州支援“大
                                                                                                                                                                                     个馒头,只管吃饱。有的工人实在太累了,趴在脚手架上就睡
                                                              三线建设”。我们随公司南下来到贵阳,火车只到都匀不到贵
                                                                                                                                                                                     着了。
                                                              阳,到了都匀后,坐柴油车子往贵阳赶。当时到贵阳三个月没
                                                                                                                                                                                         赤天化(赤水天然气化工厂)是建在一片水稻田上,田地
                                                              有见过晴天,我们全部穿的是水胶鞋,到处全部是“泥荡荡”。
                                                                                                                                                                                     里都是烂泥,人踩下去,脚拔出来了,鞋陷在里面,走起来寸
                                                              踩着“泥荡荡”,我们到了贵州的大山沟里开始了“三线建设”,
                                                                                                                                                                                     步难行;40 度的高温下仍然作业;交通不通,大型机械没法进
                                                              就这样,中建四局在贵州扎下了根。
                                                                                                                                                                                     场,人背马驼车拖,几百台卷扬机在山顶上拉一台大型设备 ......
                                                                                                                                                                                         中建四局的干部职工听党的话,发扬“先生产,再生活”
                                                              先生产,再生活
                                                                                                                                                                                     的“大三线建设”精神,拧成一股绳,通过一场场热火朝天的“大
                                                                                                                                                                                     会战”把项目一个一个干下来。
                                                                  到贵州以后,开始公司只做国防工程,还不涉及民用建设。
                                                              当时的项目全部在山沟里头,生产生活条件很艰苦,哪有现在
                                                                                                                                                                                     听党的话
                                                              的板房、空调,住的是“干打垒”和茅草屋。干打垒就是用泥
                                                              和竹条筑成墙,屋顶盖油毛毡或茅草。茅草房是用茅草编起来
                                                                                                                                                                                         当时虽然条件艰苦,领导和职工条件是一样的,不搞特殊。
                                                              当做“墙”,盖的也是茅草。吃的管饱有力气干活就行,员工
                                                                                                                                                                                     干部和职工的政治觉悟都比较高,听党的话,喊加班,没有加
                                                              不讲条件,“先生产,再生活”。
                                                                                                                                                                                     班费,只有“两块包谷粑”的晚餐,不讲待遇,不讲条件,只
                                                                  60 年代初,那时候三、四层楼就算高的了,垂直运输基本
                                                                                                                                                                                     讲奉献,职工一样干劲十足。领导干部平时干工作,遇到抢工
                                                              靠人工,肩挑背扛,机关干部要去搬砖,只要有需要,晚上也                                           赤天化现场留念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