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共筑新时代“示范区” ——中建集团“建”证深圳特区40年

发布日期:2021-05-28
【字体:打印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个窗口。

  建筑,是城市高速发展的最好见证。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40年来,从1982年在深圳国贸大厦建设中缔造“深圳速度”,到2019年力擎8项世界之最打造“世界最大会客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建筑坚持践行国家战略、投身特区建设,始终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共奋进。

  作为深圳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建”证者,中国建筑将奋力担当服务深圳的新使命:继续当好深圳改革发展事业的深度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全方位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力量。

“建”造深圳高度

  建筑是一座城市经济实力与技术的象征,中国建筑用创新实干不断刷新深圳城市天际线。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次年6月,一支来自中国建筑的队伍率先来到深圳。“当时的深圳就是一个小渔村,到处是荒草滩和鱼塘,村里只有一条街……”队员翟光恒回忆道,那时的深圳,一切似乎都百废待兴。

  近四十年来,以翟光恒为代表的中建人不断刷新着深圳新高度。20世纪80年代承建的时称“华夏第一高楼”的深圳国贸大厦,160米的高度如今在高楼林立中仍是需要仰望的里程碑;九十年代建设的地王大厦,以383.95米的高度升级为当时亚洲第一高楼;2016年竣工的平安金融中心将深圳推向599米高的云端……

  眺望深圳全境,气势恢宏的城市天际线既是深圳全面发展的象征,也是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的城市魅力缩影。

  不断攀升的“深圳天际线”背后,是中国建筑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探索新兴建筑模式的初心与恒心。中国建筑用新技术为深圳打造高品质的城市肌理,深圳也成就了中国建筑自身的创新发展印迹。

  2015年,由中国建筑建设的腾讯滨海大厦成为腾讯新启用的全球新总部,建筑由两栋塔楼和三道连廊组成,内部相当于一座垂直城市。要在两栋超高层中架起总重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三座钢结构桥梁,中国建筑率先探索应用BIM技术,整体提升技术的实施精度。

  2019年9月28日,被誉为“世界最大会客厅”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成。要在施工过程中高效管控2万名建筑工人和相当于6个“鸟巢”的工程现场,靠的是三个技术领先的“小东西”——小芯片、小飞机、小模块,分别破解了大机械组团同步作战、万人兵团同时作业和航母级网壳一次提升的三个世界级建造难题。

  创新驱动是深圳再出发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建筑服务深圳的关键途径。随着深圳继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中国建筑也将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攻克难关,努力用创新让奇迹化为常态,用技术高度助力深圳发展高度。

“建”设深圳速度

  一座城市的成长,最能于细微处见风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呼声,不断激发中建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深圳发展的路上不断刷新成绩。

  1983年9月18日晚9点,随着搅拌机和输送泵的轰鸣声,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方中国建筑历经艰难探索,在第四次滑模取得成功后,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建设经典,成为享誉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征,宣示了深圳改革开放的信心与决心。

  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1994年,地王大厦以2天半一层的建设速度,刷新了当年国贸大厦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不断刷新的“深圳速度”背后,是中国建筑始终奋力拼搏、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与央企担当。中国建筑打造了世界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也为中国建筑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用中建速度服务深圳经济增速提升,用中建品质服务深圳发展质量变革。为了提升深圳这座涵盖海、陆、空全类型口岸之城的要素流通速度,加强深港的交通效率,中国建筑建成的皇岗口岸有效缓解了文锦渡口岸拥堵等现象;建成的宝安国际机场,国际旅客增速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一;建成的地铁9号线,极大地提升了城市交通效率,对实现深圳市“南北贯通、东拓西联、中心强化、两翼伸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和“三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建筑正在建设深圳地铁13号线,该线建成后对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推进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建设”,实现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正在施工建设的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将地下五条轨道线路及口岸和公交、出租、旅游大巴等交通接驳场站连通,建成后预计全天客流量达75万人次。未来,项目将助力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迅速输入,为推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赶上深圳的发展速度,这是中国通往世界的一个南大门。”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在《向深圳学习》的序言中写道。

  40年来,深圳和中国建筑已共同用“速度”对此进行了生动诠释。未来,中国建筑还将不断给“深圳速度”增加新的内涵,为这座疾驰向前的城市继续加速。

“建”暖深圳温度

  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是深圳的目标,也是中国建筑的使命。通过打造专业化、标准化、人性化的基础设施服务,中国建筑让大家真正体会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温度。

  进驻深圳以来,中国建筑一直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体验。在新兴技术的加持下,业主刷脸就能在社区无感畅行;物管人员利用手机App,能实时收到设备异常的报告;社区内AI摄像头自动捕捉社区每个角落的异常现象,并发送给监控中心和物管人。通过智慧社区改造,这里的业主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充分感受到了智慧化社区的美好。

  深圳的发展,人是第一要素。引凤来栖,安全舒适的住房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国建筑承建的深圳长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属工程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家乃至世界级公共住房标杆,建成后可提供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9672套,让更多优秀人才乐居深圳、贡献才智。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取决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人文景观,而是取决于它让人感受到的舒适“温度”。为了给深圳绘就一片绿水青山,中国建筑正在建设的深圳大空港片区水环境EPC综合整治工程,聚焦河道综合整治、雨污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环境改善工程。建成后,将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湾区新城、创建水休闲空间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由中国建筑投资建造的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集艺术收藏与展示、信息查询和宣传观光为一体,已成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传播的主要窗口和亮丽名片,有效提升了深圳发展的软实力。从新华医院到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中国建筑在深圳打造的一大批标志性工程,不仅建证了深圳市民温馨共享的宜居生活,更脉动着深圳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城市温度。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步履不停的中建人,将助力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为深圳创造更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贡献力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