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业化产线
产品解决的问题
钢结构行业传统生产加工存在智能化程度低、数字协同差、工艺落后、能耗高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全球首条钢结构智能工业化产线,实现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自研切割、焊接等工序新型工业机器人,以及成套钢结构加工新工艺,实现核心工序无人化生产;开发钢结构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产线数字化管控。
产品亮点
1.产线工效提升22%,工厂能耗降低10%
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制造执行系统(MES),打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钢结构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促进制造方式升级。
2.自研14款机器人,突破10项关键技术。
研发了智能下料、组装、焊接等全工序智能工业机器人,突破了自动加工、焊缝跟踪关键技术。
3.形成无人下料、组焊矫一体等3项成套新工艺。
开发了智能下料集成系统,建立机器人多层多道焊接参数数据库,实现设备互联与协同控制,提升焊接质量,合格率达99.9%,提高焊接效率30%。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北京大兴机场、香港中央援港应急医院等2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代表项目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钢结构制造
焊接机器人作业
钢结构模块智能生产线
产品解决的问题
钢结构模块制造在工艺协同、质量控制、柔性生产、自动化作业、节能减排等方面普遍存在改进空间。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深化设计、柔性工装调节、模型驱动装焊、激光定位校正、数字孪生管控等技术,实现高效的工艺管理;集成应用激光切割设备、智能机器人及测量检测系统等先进装备,实现钢结构模块精益制造,“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产品亮点
1、工艺设计效率提升80%
通过BIM+AI技术,实现一模到底,一键工艺图纸与物料清单自动生成。
2、满足4.2mX4.2m超宽超高钢模块加工
配置柔性工装和自动化设备,可自动调适,满足不同规格模块生产。
3、生产效率提升100%
在关键工序应用智能机器人,比传统制造效率提升一倍。
4、制造精度可达±2mm
利用数字孪生管控平台和激光精确检测设备,确保模块制造精度。
5、碳排放降低30%
采用高度自动化的作业装备,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实现节能降碳。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深圳湾区会展国际酒店、香港首批简约公屋、华为数据中心等2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代表项目
1、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
2、深圳湾区会展国际酒店
桥梁厂集成系统智能生产线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预制梁厂存在工艺水平落后、劳动力短缺、设备周转率低等问题,导致生产管控水平低下、生产成本增加,影响梁体生产质量及效率。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工业化模式组织生产,助推传统施工向装配式智能建造转型,同时集成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实现流程工艺标准化、工序作业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办公管理数字化。
产品亮点
1、降低生产成本18%
基于标准化、智能化流水作业模式,减少作业人员,降低材料损耗,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本增效。
2、提升生产效率63.5%
采用研发设备改变传统作业方式,提高智能化水平,降低作业强度,自动化程度显著,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3、生产线管控与集成
研发智控云平台,实现信息采集、工作协同、决策分析等生产全过程管理;研发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多类型装备智能、协作控制。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沿黄高速公路项目、武天高速公路项目、204国道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00亿元/年
代表项目
沿黄高速公路项目
集成化桥梁预制场
CMC智能制造工厂
产品解决的问题
大型钢-混结构模块房生产过程中,重质大型墙板拼接、安装繁琐、生产时间长。
创新解决方案
配备自动焊接机械臂、移动组装模台、墙板拼装定位固定夹具等硬件,应用全自动高精度定位组装、全自动高精度柔性焊接、模块化自动总装等多项技术,可满足全自动化各种规格尺寸的墙板与楼承板组装作业。
产品亮点
1、全自动高精度定位组装
通过移动组装模台、墙板拼装定位固定夹具等硬件设备,实现各种规格尺寸墙体的拼装作业。
2、全自动高精度柔性焊接
通过自动焊接机械臂、移动组装模台等硬件设备,实现墙体以及地面钢网的全自动焊接作业。
3、自动化生产作业
每个焊接工位采用多台工业机械臂,可实现多机信息交互协作,全自动加工。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深圳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园,为正三甲学校、方石项目、中建科技深圳科研产业基地项目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0亿元/年
商品混凝土智能制造工厂
产品解决的问题
混凝土传统生产过程劳动强度大、数据采集难、决策效率低。
创新解决方案
以“四位一体”为框架,面向各应用场景形成“软硬一体”系列解决方案。用自动化装备替代人工作业,用系统流程替代人工协调,用数据驱动替代经验性决策,大幅减少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引领传统混凝土生产模式变革。
产品亮点
1. 混凝土生产效率提升33%
研发多个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化系统,通过算法大幅提升生产流程的决策效率,降低生产衔接和浇筑的错误率。
2. 综合劳动强度降低60%
质检工作量减少30%,调度工作量减少40%,收料环节实现完全无人化。
3.全场景全方位领先
覆盖全业务场景,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人均效能、数字化程度等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中建西部建设海南美兰预拌厂、眉山预拌厂、广州白云预拌厂、江西经开预拌厂等1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亿元/年
代表项目
美兰预拌厂项目
混凝土音频识别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拌合物性能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工作性能变化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匀质性变差,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创新解决方案
研究采用“音频滤噪”技术,利用定向采集、云端管控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开发的小型化混凝土质量智能监测仪,通过安装在混凝土运输罐车车身,就可以实时评判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变化情况,提升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控水平。
产品亮点
1、实时监测
自动采集混凝土运输过程的特征信号,并实时结算信号,反馈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实时状态。
2、高效储存
音频数据大小自动压缩至100MB/h以内,降低云平台负荷。
3、节省人力
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商混站现场技术人员工作效率提高100%。
4、质量管理成本降低10-20%
有利于分析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减少不合格商砼进入施工现场。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贵阳市息烽县志合商砼有限公司、贵州建工商砼等4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核电混凝土搅拌站
产品解决的问题
核电站安全壳灌浆料的高匀质性、流动性和温控技术难题。
创新解决方案
开发适合核电预应力水泥浆低水灰比特点的搅拌主机,采用矩阵型多旋流组合二次搅拌技术,满足核电控温要求的智能控温技术,分段变频双向螺旋投料技术等,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生产质量稳定,可靠性高。
产品亮点
1、生产效率提高20%,可靠性提高30%
搅拌主机采用涡流分散技术,叶轮采用高铬合金材料,循环流量提高20%,寿命提高30%,搅拌净水泥浆水灰比最低0.3。
2、碳排放量降低30%
采用粉料除尘、喷雾抑尘、废浆零排放等环保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碳排放。
3、智能控温技术
采用加冰和冷水智能控温技术,实现浆体温度在15-25℃内,解决核电控温要求,满足安全壳预应力水泥浆施工技术。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1/2号机组建设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代表项目
广东太平岭1/2号机组核电项目
核电搅拌站原理图
高端玻璃幕墙智能制造工厂
产品解决的问题
解决全球幕墙行业未能突破的复杂双曲幕墙的设计与加工技术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依托数字孪生、BIM技术等创新科技,通过参数化设计、数字化加工、智能三维检测,行业领先的弯曲技术及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攻克复杂双曲幕墙难题,打造在全球高端复杂玻璃幕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亮点
1、航空级加工精度
实现异形构件的精准定位和加工,加工精度达到0.1mm级;研发行业内首台全自动3D智能检测系统,达到0.07mm的检测精度。
2、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模转化
参数化建模生成虚拟模型与实际物理模型对比拟合,全面仿真生产至安装流程,预见并解决现场施工问题。
3、降低人工70%,产能翻倍
工厂配备数字化检测和智能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换型产线,实现降本增效。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香港美利道、澳门银河四期酒店、深圳欧加大厦等90余个高端玻璃幕墙项目。
预期市场规模
200亿元/年
代表项目
1、数控辊弯设备
2、数字化加工
3、自动化产线
装配式机电安装智能制造工厂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机电行业工期压力大、技术工人短缺及老龄化、现场协调管理复杂、以及未来城市更新建筑设备如何快速更换。
创新解决方案
结合正向BIM、模块化设计、精益化制造、装配式施工等建造工业化技术,将机电各专业管线在工厂预制组装成模块,检测合格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式安装。产品亮点
1、机电工期缩短40%
通过工厂提前预制,送至施工现场后进行装配式安装,可有效缩短工期。
2、降低现场机电高危工序90%
将90%的切割、焊接等机械加工工序转移至工厂完成,有效降低现场安全管理风险。
3、四大产品系列、22类标准化解决方案
适用于新建工程、旧改工程,助力解决老旧楼宇机电设施老龄化等问题。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香港将军澳中医院、启德新急症医院、广华医院重建一期、深圳坝光国际酒店等8个大型民生工程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2亿元/年
代表项目
香港将军澳中医院
装配式基础设施构件生产线
产品解决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内部结构施工时,传统现浇作业的施工空间狭小、劳动强度大、施工质量和效率低、现场脏乱差。
创新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攻关轨道交通全预制构件产品体系,创新融合研发、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的绿色建造模式。结合工厂柔性生产线,拓展装配式技术领域应用,研发装配化、模块化系列产品,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产业升级和低碳建造。
产品亮点
1、工厂化预制质量达到毫米级别
产品工厂化预制,产线模具标准化精度高,产品质量由厘米提升到毫米级别,工程建设品质显著提高。
2、装配化轻量化压降成本30%
通过“一项一策”研发设计,实现产品轻量化、标准化、机械化施工,有效减少构件种类,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
3、施工效率提升300%
革新轨道交通构件产品的智能化产线、智慧化安装设备,适应多种作业环境,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显著提升。
4、减少施工人员数量80%
产品机械化安装施工,降低作业劳动强度,减少施工人员数量,同比其他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经济效益好。
5、碳排放减少65%
建造过程节约资源消耗和垃圾废物产生,以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建造,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节能降碳。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天津地铁7号线、滨海B1线、北京地铁8、11、17号线等2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60亿元/年
代表项目
天津地铁7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