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201206
P. 55
拓 拓
拓法 拓法
拓道 拓道
拓无疆 拓无疆
扣准时代脉搏,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以引
领行业升级为己任,在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领域
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努力推动这个传统行业焕发
青春,并获得了丰厚回报。
坚持资源综合利用
坚持科技创新创效 引领行业技术升级 大力促进循环经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实 清水混凝土、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 低碳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摄影 | 李右武
中国建筑摄影协会提供
施“科技兴企”战略,努力打造科技核心竞争力, 土、种植混凝土等产品年产值超过13亿元,不仅为 国有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司作为行业 首届中国建筑摄影艺术大展入围作品
通过组建技术中心、建立健全大研发体系、打造成 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效益,而且改变了混凝土企业技 少有的被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
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行 术含量低的状况,公司被业内专家誉为“用高新技 进低碳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在资源综
业技术升级。 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2011年公司位居中国建 合利用方面大胆探索,尤其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公司2007年组建技术中心,聘请清华大学及 筑业成长性百强企业——国家级技术成果专项排名 工业废弃物的再生使用、节水、节电方面取得显著
国内外知名混凝土材料学专家作为公司高级技术顾 榜首。 成效。 企业与社会的双赢。该技术成果荣获“第三届全国
问,2009年升级为“中国建筑混凝土技术中心”, 坚持科研创新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科技向生 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我们掌握了具有 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以及“海峡两岸
2010年获评“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形成 产力的转化,将技术进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 自主知识产权的尾矿综合利用重大关键技术,目前 职工创新技术成果金奖”。
了20支科研团队,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94名, 益、社会效益。在武汉世茂锦绣长江项目,首次实 已与武钢矿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开发尾矿 在节水方面,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将
并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 现了181.4米——国内第一的轻骨料混凝土泵送高 资源并取得显著效果。以公司流芳站为例,该站混 生产废水、清洗设备及冲洗场地的污水经过沉淀处
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合 度,开行业之先河;在成都来福士广场项目,5000 凝土年产量约为50万方,每年可使用20万吨尾矿作 理后重复进行利用,同时还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生
作关系,成为产学研一体的研发基地。技术中心每 立方C60白色清水混凝土成功运用于该工程外立 为骨料来生产混凝土,可为企业带来几十万元的经 产混凝土,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在节电方面,引
年投入近千万元,形成各类技术成果、专利数十 面,创下白色饰面清水混凝土建筑体量世界之最; 济效益,同时也为矿山企业减少尾矿资源堆放带来 进节能技术,开发出WHPS-2000矢量变频控制系
项,不断刷新全国混凝土行业技术记录,填补了多 在中国第二高楼天津117大厦项目,创下了民用建 的土地占用和处理费用,并降低环境污染。未来几 统,结合搅拌站的实际生产状况,编制节电控制软
项技术空白。 筑混凝土底板体量世界之最、121米混凝土工程桩 年,我们计划投资建设国家级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 件,以调整皮带运输机和搅拌机的运转速度,从而
目前,公司获得授权专利82项;4项研究成果 国内长度之最。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工程,将 地,实现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为混凝土行业提供 实现降低电能消耗。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 C40仿大理石混凝土成功应用于平台车道,创效12 一条可借鉴易推广复制的新路。 公司挂牌四年间,处理工业萘、石膏、尾矿、
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3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 万元,该技术成果的推广,将大大降低天然大理石 在工业废弃物再生使用方面,最典型的是 石屑、粉煤灰、水渣等工业废弃物累计近600万
上的科技奖项;获得2项国家级工法、10项省部级 的开采使用;在成都音乐公园项目,将C30彩色混 “利用草本黑液制作高效减水剂技术”,我们将造 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由于在循
工法;参编8项国家(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 凝土成功应用于酒吧区地坪,创效54万元,该技术 纸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技术处理,作为聚羧酸减水剂 环经济领域的探索和贡献,公司先后被武汉市政府
自主研发的彩色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透光混凝 实现直接运用彩色混凝土建造,大大节约了装饰费 的生产原料,成功变废为宝,生产出来的产品解决 授予“十佳两型企业”、“两型社会建设示范企
土、种植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 用,降低了整体工程造价。 了甲醛污染问题,并有效减少了造纸厂污染,实现 业”和“发展循环经济先进企业”。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