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201502
P. 39

36
 人物

 Qian Fang: Architects Should Draw Back
 Their Attention To Generaly Accecpted Architecture

                “初        到成都,那时的成都还是一个跟大自然打成一片的蓉                      成了一种氛围,就是“自在”。
    钱方:           义上的美丽与内秀。”                                           花太多的物质条件来获取一定的愉悦感,这意味着
                          城,虽然老旧,但它的美丽是朴素自然的,是真正意
                                                                          他给成都人的“自在”下了个定义:就是不需要
    -  Figures
                      钱方还记得初识这座充满世俗生存趣味的城市时看到的                         月入三千和月入一万的人的幸福感可能是一样的,
 建筑师应回到对          树木高大的林荫道,早晚弥漫着炊烟的街巷,遍布市巷河边的                          而不是挣得多才会有愉悦感。生活的幸福感和愉悦
                  茶馆,悠闲散漫的生活节奏和登楼可见的川西平原及林盘村
                                                                       度不一定跟收入多少成正比。
                  落——“成都是人情味浓厚的文化之邦,世俗快乐、人性自在逍                            整个西南地区都有这种随遇而安的自在,无论
 “普适性” 建筑的关注      遥的温柔之乡,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境遇如何,始终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平安的落脚点。这

                      果然,祖籍在江南太湖之滨的钱方从1984年大学毕业来到
                                                                       也是为什么钱方觉得,虽然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从建筑师                          成都已经逐渐丢失了很多原来的韵味,但他仍然相
                  到总建筑师,钱方已经在那片西南土地上工作生活了30余年。                         信这些都能慢慢重新找回。
                                                                          “改革大潮席卷全国,整个中国当代城市现代
                  理想的西南建筑                                              化的进程饱受价值观的建立和心理承受能力先天不
                      2014年,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前方工作                      足的纠结,每个城市都急追着要和世界的城市运动
                  室策划和主办的西南建筑论坛——“西南之间”在成都举办。                          接轨。”钱方在某一个报告里分析为何中国城市都沦
                  钱方是这样阐释这个主题的:“我提出‘之间’是因为‘之间’                         为“千城一面”的现状。
                  蕴含有一种特殊的张力,也暗合了西南地区多元化的异质性元                             钱方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
                  素。”而在西南执业的三十余年,也正是钱方在这些异质元素之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那段饥渴式的阅读思考
                  间游戏、感知和创造的过程。                                        的经历对他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并成为一条隐形
                      在钱方眼里,理想中的西南建筑“不是一个刻意形成的流                        的线索,贯穿其后三十余年的职业实践历程。
                  派,而是一种扎根于特定地域,扎根于特定的人文和生活方式                             年轻时的钱方就被当时西南院的同事称为“学
                  所自然形成的现象,以及体现出的一些内在的共同特征”。                           者型建筑师”,因为他并不满足于成为拿设计方案赚
                      西南地区生态圈海拔落差大,地形分布复杂,是典型的“一                       钱的建筑师,而总是追问建筑的意义,是否与环境对
                  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闭塞的地理环境阻挡了                         话,是否有现代性思维,是否包容了传统,等等。十几
                  外来文明的进入,而抵抗不住的人则被动跳跃式地接受着新的                          年前,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先生甚至在《新建筑》杂
                  观念,这种发展不同于沿海地区的渐进式。或许也正是因为这                          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钱方的困惑》,生动地描
                  种不对称性,他们依然有底线地保留了一些地域性乡土。”钱方                         述了钱方作为职业建筑师在体制和现实束缚中的无
                  如此解读。                                                奈和抗争。
                      作为天府之国,成都有很多优势,钱方总结道:一是有良好群                         “建筑是各种‘欲望’的搏击场,是为欲望而赋
                  体意识,二是具备独特的自然环境,三是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形                        予的具体形式。其间,这些欲望是以利益方式呈现




                   青海玉树文成公主纪念馆


 在西南院执业的三十余年,
 正是钱方实践 “之间” 哲学的三十余年。
 他在西南地区多元化的异质性元素中感知、 游戏、 创造,
 并始终在思考追问 “什么是不能做” 的过程中,

 寻找到建筑师的 “自性”。


 文 | 宋卓尔




                                                                                                                 37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