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201506
P. 47

44
 城事


                                                                                         公开课 - Open Courses


                                                                                       Palaces Of Culture
    -  Stories
                                                                                        馆中的文明


                                       博览会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集市和交易,但现代博览会早已不仅具有这样的单一功能,除了物质层面的
                                    交流,它更上升到文明的交流和存续的高度。作为博览会的一部分,展馆本身即是文明高度的见证。


           1      英国伦敦水晶宫
                  Cais Das Artes

             与世博会于1951年同时诞生,19世纪英国建筑奇观之一,最初位于伦敦中心的海德公园,1854年迁址伦敦
          南部,1936年遭火焚毁。水晶宫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是历史上第一个以钢铁和玻璃为结构的超大型建
          筑,开创近代功能主义建筑先河。它原本只是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展馆,却成为博览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展品,其设计
  园博园夜景如梦游仙境  者——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因此建筑受封为骑士。

           2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地。随后,通过园博会来加速城市重建,激活老城活力的经验,  等648口,通过管道往垃圾底部注入空气和水,确保垃圾在1到2年  Germany Pavilion, Barcelona Expo
 迅速为欧洲其他各国所沿袭。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战后重建  内分层降解,不对园林植物和游人造成损害。同时,提纯处理垃  建于1929年,现代建筑大师密斯·范·德·罗的代表作之一,巴塞罗那博览会结束后拆除,西班牙政府为纪念
 和修复基本完成后,园博园的功能转为侧重为大众提供休憩场  圾降解产生的沼气,在开幕式上点燃园博会的景观火炬。  密斯诞辰100周年于1983年重建。当年该馆无展品,而以建筑本身代表德国当时的建筑最高水准。整个建筑充分
 所——工业城市急速膨胀,人口高度密集,城区亟需增加公共绿  生态织补,山水兴焉。一方面堆山造景,开挖土方206万立  体现建筑师“少即是多”的原则,高贵、雅致、生动、明亮,结构和室内家具都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建筑魅力,对20世
 地,园博园恰逢其时,成为不二之选。  方米、回填288万立方米、堆山50万立方米,为废弃垃圾场编制  纪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园博会开始从设计“风景”转为  起一件安全“打底衫”,使整个园区雏形初现,得以栽种植被;
 反映生态主义思潮,功能设计被纳入城市绿地系统框架下,例  一方面以箱涵结构形式建设两座生态织补桥,桥面溪石重叠、绿  3  汉诺威建筑展日本馆
 如1977年的斯图加特联邦园博会首次引入大片野生状态的荒草  树繁花、流水潺潺,将被武汉三环线割裂开的南北地块巧妙连  Japan Pavilion, Hannover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滩,1981年的卡塞尔联邦园博会专门规划了6公顷的自然保护地  接,形成了山走东西、水贯南北的完整生态格局。
             日本建筑师坂茂为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所设计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纸房子,规模最大、重量最轻的纸建筑,
 区域。20世纪的后20年,园博园都不再作为“风景”的承载地,  绿色施工,责任坚守。项目共修建场内道路13.7公里、安装
          骨架由再生纸构成,墙面和屋顶是半透明的再生纸膜,白天无需人工照明,在风雨天气下安全无恙,是功能主义
 而具有更重要的实际功能——1983年的慕尼黑园博会选址为废  管网约30公里,完成总建筑面积63.2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和主体  和环保主义的完美体现,获该届世博会大奖。世博会结束后,这些材料被运回日本,做成小学生的练习本。坂茂
 弃的采石场,1997年的格尔森联邦园博会将矿坑废弃地进行生  建筑施工。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建设者并没有在绿色施工上  在数十年的建筑实践中一直致力于使用可回收的简单材料为灾区百姓建造临时住宅以及其他设施,他于2014年
 态改造,英国自1984年利物浦园博会开始,连续五届都选址在城  “偷懒”,而是投入大量资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防尘、降噪,  获普利兹克奖,继伊东丰雄之后,成为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
 市工业废弃地之中。  比如喷射约100米远、60米高的风送式喷雾降尘机,单台覆盖面
 反观中国,园博会也从最初侧重“花卉”和“园林艺术”秀,  积就超过3万平方米。  4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逐渐着力通过园博会解决城市实际问题——深圳园博会在结束  环保理念,随处可见。园区设备材料,视低碳节能优先选  UK Pavilion, Shanghai Expo
 后保留大部分展区并转变为新的市政公园和主题公园;厦门园  用;园区布景,广泛使用废旧回收材料、生活器物和固体建筑垃
             亦称“种子圣殿”,英国天才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的杰作,曾获英国最高级别的国际建筑大奖。该馆是一
 博会将区域经济转变纳入考量,北京园博会则在垃圾填埋场的  圾,既呼应生态主题,又能提高游人的环保意识;长江文明馆的
          个六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其周身插满约6万根、每根长达7.5米左右的透明亚克力杆,这些亚克力杆向外伸展,不
 基础上建园。这种“解决当下”的思维到了第十届园博会,终于  智能自然新风系统,可自动调节屋顶天窗开启度、实现自然通  仅能随风轻摇,而且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们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
 让武汉与国内乃至世界园博会潮流接上了轨。  风;楚水系统通过泵房实现循环,最大的云梦湖既是天然雨水  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共60万颗,其中890多种植物的种子由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武汉决定从生态最糟糕的地方入手。2012年武汉市第三次  收集池,还设有净化器保证全水系洁净。
 申办园博会,选址张公堤和金口垃圾场,终于打动评审,令第十  如今,园博园已成为江城武汉最新的靓丽名片,吸引市民  5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届园博会花落武汉。如今213万平方米的园区,有65万平方米是  和游客蜂拥而至,仅“十一”七天就接待入园达35万余人次。如  China Pavilion, Milan Expo
 原来武汉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平均深度达12米。中建三局建设  果你已去过园博园,肯定还想再去,因为她“四时有景皆入画、
 者化腐朽为神奇,奋战500多个日日夜夜,将其建设成了江城的  一年无日不看花”;如果你没去过园博园,那么一定要去,因为她  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第二大外国自建馆,由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纽约建筑师工作室Link-Arc合作
          设计完成。其胶合木结构屋顶的外形取法传统歇山式屋顶的造型,从空中看,如同希望田野上的一片“麦浪”;从正
 绿色新地标和城市之肺,创造了一段园林施工奇迹。  “一迳美景抱山水、看遍此园当不悔”。
          面看,如同自然山水的天际线;从背面看,又象是城市的天际线。中国馆的展陈分“序、天、地、人、和”五大展区,重
 好氧修复,去除毒素。武汉园博园项目采用美国好氧降解技
          点展现中国灿烂悠久的农业文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传递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主张。
 术,用半年的时间建造出注气井、抽气井、监测井、渗滤液收集井  中建三局
                                                                                                                 45 45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