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武汉市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合肥市南淝河瑶海初雨截流项目等40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万亿产业
安全生态水岸构建系统技术
产品解决的问题
暴雨径流量大,初雨污染物浓度高,防洪标准低,生态景观差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构建了以流域为单元全链条的防洪排涝体系结构和立体化精准治理技术,首创提高河流防洪标准与恢复生态原真性景观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新型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坡技术,提高防洪标准,构建生态韧性河岸。
产品亮点
1.防洪排涝立体化精准治理技术
绿色海绵设施与灰色工程措施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实现防洪标准满足百年一遇的同时,达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等综合目标。
2.多生态要素集成功能型近自然护岸技术
暴雨径流旱季削减70%、雨季削减38%;初雨污染物悬浮物去除率60-70%;氨氮去除率37-56%;总磷去除率32%-52%。
3.新型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开发六棱体中空生态砌块、棕榈石等产品,打造抗冲刷、结构稳固的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坡;营造岸坡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群落,重塑滨水空间结构。
流域智慧管理平台技术
产品解决的问题
运营管理粗放,效率低,运行成本高。
创新解决方案
综合采用“实时监视、智能调度、远程控制、运营管理、综合信息和大屏展示”等全方位信息手段,基于机器自主学习能力,对模型调度提供优化方案,保障流域水体质量的安全与达标,降低运行能耗。
产品亮点
1.水质闸门与在线水质仪表自动控制技术
通过“水质闸门+在线水质仪表”的精准截污技术,保证旱季污水及雨季初雨水不入河道,雨季后期洁净雨水进入河道。
2.基于实时液位信号的雨水径流智能调蓄技术
研发根据实时液位情况,智能自动运行的调蓄池系统,可削减100年一遇洪峰流量2.1%,10年一遇洪峰流量5.9%。
3.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小型流域智慧调度平台技术
机器深度学习、自动优化模型参数,生成智能调度方案,保障流域防洪安全、水质安全;提升运营控制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运营能耗降低30-40%,保障水质全天候达标。
雨水截蓄系统产品
雨水截蓄系统产品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现有截流调蓄设备普遍存在控制精度低、安装时间长、工作不稳定,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差,水体返黑返臭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的污染快速测定技术、管网水体分流技术、磁分离高通量就地处理技术,形成溢流污染精准截流及快速削减系统,实现溢流污染物精准截流、快速净化,达到“雨季存储、旱季使用”的目的。
产品亮点
1、液位控制精准,精度提升80%以上。
相较于常规技术,溢流液位控制精度从10cm优化至2cm,溢流量大幅减少。
2、适应性强,安装速度快,时间缩短70%。
安装尺寸可调节,范围为±50mm,可主动适应构筑物偏差,无需构筑物整改施工,安装时间从7天缩短至2天。
3.工作可靠,稳态时间提升67%,人工干预时间延长2倍。
非工作状态下,位置保持能力从5mm/月提升至0.5mm/月,人工干预时间从1个月延长至3个月。
溢流污水处理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溢流污水处理设施对初雨处理速度慢、无法同步去除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总磷等污染指标,难以应对波动性的水质和水量。
创新解决方案
与武汉大学共同研发。创新开发了混凝、气浮及臭氧催化氧化耦合工艺,提高了设备处理溢流污染的反应速率,协同去除化学需氧量、总磷及悬浮物等,实现雨季污水快速稳定达标处理。可采用固定式或撬装移动式,能满足不同处理规模需求。
产品亮点
1、多种污染物同步高效处理
化学需氧量去除率50%-70%,悬浮物去除率>90%,总磷去除率>90%。
2、处理速度提高30%
自研复合催化剂强化了臭氧氧化反应,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去除化学需氧量,提高系统处理速度。
3、适用全工况雨情
根据不同降雨条件下造成的污染物负荷,系统智能调节臭氧浓度和反应时间,实现产品强劲的耐冲击能力。
代表项目:
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项目
合肥市南淝河瑶海初雨截流项目
武汉市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设备
技术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城市污水、雨水、河湖水体污染治理中,传统混凝沉淀、过滤等除磷降浊方法效果差、速度慢、占地大。
创新解决方案
基于磁混凝、磁分离、磁回收、磁调控等关键技术创新研究,自主研发形成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与一体化集成装备,实现悬浮物等污染物高效赋磁与快速去除,提高处理效率,节省占地面积。
产品亮点
1、出水水质好,满足一级A标准。
出水悬浮物浓度可≤10mg/L,总磷可≤0.3mg/L。
2、反应速度快,处理时间提升95%。
加砂沉淀技术从进水到出水的总处理时间长达40分钟,常规混凝沉淀技术需约130分钟,而本设备只需4-6分钟左右。
3、运行费用低
药耗成本仅为常规混凝沉淀的1/3。
4、高度集成化,节省用地85%。
采用集装箱形式与移动车载形式,方便运输安装,每万吨处理量设备占地比常规混凝沉淀技术和砂沉淀技术节省85%的空间。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嘉兴市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苏州平江古镇水环境治理项目等10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6亿元/年
代表项目:
1、嘉兴市南湖水质提升项目
2、武汉机场河高品质控源截污项目
多段多级AO除磷脱氮技术
产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脱氮率低,设备多,能耗高,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多段进水,将生物池设置成(厌氧/好氧)区+多级(缺氧/好氧)区,将污水分别配入厌氧区和各级缺氧区,具有污泥浓度高、反应池容小、脱氮效率高、污泥产量低、工程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亮点
1、节省运行费0.099元/吨水
通过减少内回流、搅拌设备和污泥处理量,可显著节省运行费。
2、节省工程费80-100元/吨水
通过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池容,可有效节省工程费。
3、每万吨水碳减排量244.6吨/年
采用低氧曝气和水力混合技术,保证处理效果并减少碳排放量。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大连梭鱼湾污水处理厂、曲靖两江口污水处理厂等5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9亿元/年
代表案例
1、大连市梭鱼湾污水处理厂项目
2、曲靖市两江口污水处理厂项目
电子工业超纯水和废水处理技术及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电子工业处理系统技术壁垒高,长期由国外水务公司主导,特别是核心设备、材料的供应链被国外垄断,亟需提升行业自主可控水平。
创新解决方案
独立自主开展电子工业超纯水及废水处理系统全周期服务,通过核心工艺设计,实现系统参数优化,达到抛光树脂、脱气膜、终端超滤等关键核心设备的国产化替代,为电子工业超纯水及废水处理系统提供“中建方案”,实现降本增效。
产品亮点
1、超纯水处理系统替代率达70%,废水处理系统的替代率达100%。
通过独立自主设计,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达到国产化替代的目的。
2、整体建设成本降低4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通过水处理系统优化及国产化替代,整体建设及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3、超纯水处理含至少20个处理单元,废水处理含10余个各类子系统。
可处理复杂精密系统,克服苛刻运行条件,满足出水纯度要求。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成都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水处理系统、合肥维信诺V3项目35K扩产项目超纯水系统工程等3个项目。
预期市场规模
400亿元/年
农村污水治理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解决的问题
农村污水不能达标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短板,存在治理模式不精准、治理成效不稳固、管控措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选择资源化利用、纳入管网或集中式等治理模式,推进污水全面治理达标排放;分区分级精细化选择技术工艺,实现高效净化协同降碳;构建农村污水智慧云控信息化平台,落地长效运维管控机制。
产品亮点
1.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合理选择治理模式和处理工艺,确保治理技术与农村实际相适应。
2.全面治理可靠运行
处理设施运行率高达95%,出水水质满足排放要求,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3.精细设计减排降碳
分区分级,运营期可降低碳排放15%,年度CO2减排约1048.74吨。
4.智慧运营节约成本
年度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约60%、车辆燃油费约30%、设备维护保养费约15%。
项目应用
已应用于北京密云、南京浦口、常州溧阳等10余个大型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服务80余个乡镇、近6000个村庄、38万余户农村人口。
预期市场规模
万亿产业
代表项目
1、北京市密云区农村污水治理第二片区PPP项目
2、南京市浦口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纳米陶瓷膜高效净水一体化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场站占地面积大、设施处理效率低下、产泥量高,日常运营成本高,出水无法实现循环利用。
创新解决方案
研发纳米陶瓷膜技术并将其与AAO(厌氧-缺氧-好氧法)工艺进行耦合,创新通过调整AOA(厌氧-好氧法-缺氧)工艺顺序,实现高效脱氮的要求,并解决用地紧张的难题。
产品亮点
1、水资源100%循环利用
出水稳定,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2、污泥减量50%
纳米材料,物理过滤,药剂减量36%。
3、寿命可达15年
较有机膜提升3倍使用时间,可再生。
4、节约土地约20%
省去二沉池工艺段,降低相应投资。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门头沟西溪里100吨/日污水处理站、密云流河峪50吨/日、贺州市生态园区300吨/日污水处理站等2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50亿元/年
代表项目
密云流河峪村全貌
MABR绿色低碳水处理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当前主流农污处理技术,脱氮过程会产生较高能耗,且受回流比限制,总氮去除率很难突破70%,脱氮效率低、运行能耗高。
创新解决方案
与常州宣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绿色、低碳、高效的革新性MABR(膜曝气生物反应器)水处理技术,首创复合型平板无泡曝气膜,并基于此开发一体化农污处理设备,完成同步硝化反硝化,大幅提高脱氮效率,通过无泡曝气,显著降低运行能耗。
产品亮点
1、总氮去除率提高至90%
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无需内回流,突破内回流比对传统工艺总氮去除率70%的限制。
2、设备运行能耗降低30%
研发无泡曝气复合型平板膜,氧气传递以氧分子渗透为主,无需克服水深压力,可提高氧利用率,降低运行能耗。
3、膜组件寿命提高至10年以上
日常运行过程中污泥产量低,复合型平板膜组件基本无需维护,寿命可达10年以上。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江阴市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及城区黑臭水体整治PPP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50亿元/年
代表项目
江阴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
PC结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普遍存在使用寿命短、处理能耗高、稳定达标难、运营维护难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自研的新型超薄壁预制混凝土结构替代传统的碳钢/玻璃钢结构,大幅提高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成本;创新光伏驱动的限氧膜污水处理工艺,显著降低处理能耗,提高处理效率,实现农村污水的长效低成本治理。
产品亮点
1、设计使用寿命提高5-10倍
开发大体积超薄壁异性构件一体化成型技术,在污水环境下保证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实现设备长久稳定运行。
2、运行能耗降低30%
开发污水处理设备与微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动态耦合系统,研发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工艺,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及设备的低碳运行。
3、出水达标率100%
采用限氧膜污水处理工艺,显著提高活性污泥浓度,实现水质水量波动条件下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4、维护频次减少30%
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裂、耐蚀、抗渗混凝土,无需进行防腐维护。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武汉市黄陂区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湖北省天门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1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5亿元/年
代表项目
武汉市黄陂区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