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1201
P. 43

聚                                                                                                            聚
 聚思                                                                                                            聚思
   聚议                                                                                                           聚议
   聚谋略                                                                                                          聚谋略
 现象,类似生命漫长的繁衍、进化过程。通俗地说,建筑有自己的筋  把不同建筑作为技术意义上的新产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
 骨(结构)、肌肉(维护结构)、体液(给排水系统)、神经(电力
            建筑的社会属性,找到改进建筑质量、提升建筑功能和效益的

 和通讯系统)、大脑(智能系统)等生命的基本构成,  需要一定的生
            有效途径。
 存环境,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此它具备了作为人工生命形式的基
 本特点。
 当我们带着“建筑是一种人工生命”的眼光,会发现当前建筑业  建筑的目的是

 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包括:重“建造”轻“维护”、重“建  获得空间,而每
 筑”轻“环境”、重“空间”轻“功能”、重“体量”轻“质量”。  一份空间都应有
 建筑是与周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有一定生命周期的生命形  其独特的存在意  过程中的特定样品。           三是构建以各种专业协会为纽带的群众科技参
 式,而生命周期的长短与使用者的维护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关注建  义与使用效果。  把不同建筑作为技术意义上的新产品,有  与机制,在企业内形成科技兴企的良好氛围。

 造过程的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产业政策上加以改进,增加对建  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建筑的社会属性,找到改进建        另外,推进新技术在建筑产品中的有效应用,
 筑全生命周期的通盘考虑,加强对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维护和监测方  筑质量、提升建筑功能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一般        应该从工程设计环节就开始着手。目前由于建
 面的政策保障,进一步落实确保建筑产品质量的相关法规。这是对建  而言,一个行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包括数量(速        筑行业的相关政策和传统体制的弊端,建筑设
 筑“生命”负责,更是对建筑中生存的生命负责。  度和规模)的扩张,而且包括经济系统运行质量                计与工程施工环节分属不同经营主体,严重妨

 同时,生命个体是一种十分有序的存在,其内在结构都有着  (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的提高。受资源有效供给           碍了建筑技术创新的实施,行业技术进步受到
 特定的意义与功能,建筑亦是如此。建筑的目的是获得空间,而每  的限制,数量扩张受限,我们只能选择另一条更         了来自传统体制的强大制约力。为此,国家行
 一份空间都应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与使用效果。宽大豪华的空间与  好的道路: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对此,一         业主管部门应尽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制度,大型
 设施是奢华生活的一种点缀,却不是建筑本身应有的维度。让每一  靠改进投入要素的质量;二靠改进转换系统的功         建筑骨干企业应积极尝试建立设计施工一体化

 份空间,让每一样设施恰到好处地发挥其服务效能,以最合理的能  能和效率。而归根结底都是要靠技术、工艺、组         的工作机制。
 源消耗,提供与不同消费人群需要相一致的建筑功能,这才是我们  织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通过适当的产品形式体现             建筑,不仅仅是建造,更是“创造”。创
 营建建筑的根本追求。因此,建筑营造主体应该认真研究不同社会  出良好的附加值或经济效益。                 造一个个充分体现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创造一
 部门和消费群体对建筑功能的需要,特别要重视当今普通居民对建  从这一基本思路出发,我们首先必须迅速            座座能很好地承担其时代历史意义的纪念品。

 筑功能的主流需求,在充分考虑经济承受力的基础上,推出功能齐  地提升建筑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基
 全、经济适用的建筑产品。    于当前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产业化程度                          战   争
                 低的现实,政府必须通过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
  进   步          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建立以企业法人为第一责                             建筑与战争,本是两不相关的,甚至在某

                 任人技术进步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                         种程度而言是对立的两种行为:战争是毁灭,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  面:一是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企业日常技术管理            是死亡,而建筑是创造,是新生。然而从过程
 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是不断发展的生命族群,它在一代  系统,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强产品的研发,营         而言,在任务特点、组织方式、作业环境、资
 代个体的更替中经过选择而发生进化,适应环境需求。时代不断在进  造“科技进项目,项目促科技”的良好工作机         源投放等方面,建筑与战争却又存在诸多类同

 步,环境不断改变,建筑的样式也在不断变迁,建筑材料、工艺、技  制。二是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科技创         之处。建筑与战争在结果上的对立及过程中的
 术等方面一直不断变革,迅猛发展。建筑所承载的明显时代痕迹,及  新系统,特别是通过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         相似,使我们自然得出一个命题:建筑是传统
 建筑样式所呈现出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等要素的多样组  学、研有机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迅速提         战争的逆向实施过程。
 合,使每一栋建筑都成为技术意义上的新产品,是建筑族群生命发展  高技术研发能力,研发经营需要的高新技术。             带着“战争”眼光看建筑,会发现建筑过




 40                                                                                                           41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