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201105
P. 39
聚 聚
聚思 聚思
聚议 聚议
聚谋略 聚谋略
植根理念 精细管理 人才管理突出 精 技术管理落实 细
所谓以才立业,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文 \杨国 苟鑫\
力。笔者所在的西南院长期坚持人尽其才、才 特别近两年来,行业划分越来越细,且随着业
尽其用的用人原则。这依赖于我们不断完善合 主对项目综合性功能需求增多,上下游相关专
理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培养体制和任用机 业配合愈加紧密。为了最大化整合资源,提高
国设计巨头的蜂拥而至,民营设计事务所的 制,并以团队文化、事业平台和岗位薪酬体系 技术集成优势,我院通过对相关专业的进一步
不断涌现……短短不过十年的时间,内外环 留住人才。不仅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业务技 细分,相继成立了园林景观、幕墙设计、环境
境的变化打破了国有设计企业一统天下的局 能,还更注重其成果导向思维、领导力、团队 节能设计、智能化设计、装饰设计中心等多个
面,设计行业市场化自由竞争使还停留在计 合作力、职业战略性思考、变革创新力、抗压 专业设计中心,为应对市场需求,确保在高技
划经济转型期的国有企业猝不及防,机制的调整滞后于市场 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适合企业发展 术难度合成的综合大型项目中抢占高端市场。
的变化,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力减弱。除了转变观念,我们还 的复合型人才。 承接万达锦华城项目就正是得益于我院紧
须思考: 在成都万达锦华城项目中,考虑到项目 跟市场投资热点,积极加大技术储备的一大硕
功能复杂,体量大,结构高位转换,设计周期 果。由于该项目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工作
短等困难,我们采取三梯队人员的整体选配。 量巨大、工期紧张,为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向业
如何在人才管理中多变革?
第一梯队:专业负责人由经验丰富、技术过硬 主交出满意答卷,我们及时调整思路:首先,
如何在技术管理中新突破? 的中青年设计师担任,负责制定分管专业设计 理顺了技术管理流程。专门成立专家委员会,
如何在生产管理中出效益? 计划书,并总体把关,协调各专业间的配合工 凡设计方案定案、重大技术问题等项目各关键
作;第二梯队:根据各专业工作和技术难易程 节点均由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其
度,选配业务能力强、效率高、敢打硬仗的青 次,规范技术标准。各专业制定统一的技术措
这三个目标的达成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
年骨干设计师;第三梯队:根据设计进度和实 施,统一做法,规范表达方式,保证图纸质量
管理必须出效益,管理必须“精细化”。
际情况,配备机动设计人员,作为补充和救火 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三,明确了相关责任。校
那么,什么是“精细化管理”?怎样才能实现管理的
队员。在人员梯度建立以后,设计总负责人召 对、审核、审定工作分别由各专业负责人负
“精细化”?笔者以成都万达锦华城项目为例谈谈我院在设
开设计团队的动员大会,给予团队人员知情 责,专业负责人严把校对关、所技术总工严把
计项目精细化管理之路上的积极实践与探索。
权,保证全体参与人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该项 审核关,最后由院技术总工负责审定,各司其
成都万达锦华城项目位于成都市东二环,占地116亩,总
目。这,是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 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三项措施并举有利
建筑面积39万平米,商业建筑面积16万平米。项目商业功能
复杂,包含百货、KTV、家电卖场、餐饮、影城、电玩、精品
店等几乎所有的商业形态。项目从业主拿地到商业建成投入
使用仅用时18个月,而设计周期仅有4个月的时间。项目建成
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近两年来,行业
后迅速成为成都市新的购物、娱乐中心,成为成都市东门新
划分越来越细,且随着业主对项目综合性功能需求增多,上下游
的标志性建筑,带动了周边地产项目的开发,该项目的巨大
成功正是我院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典范。 相关专业配合愈加紧密。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