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1603
P. 51
49
与浩瀚的大海日夜共处的故事。 的海上大桥,将带你抵达一个什么样的地 佛历历在目,“船上的人只能全部趴下, 用出差或开会等机会,抽空拜访家属。 特别报道
/
方? 两手拉着船板——一会儿看到的是天,一 起重工张根祥 1 月 6 日生日,却因为
一会儿看到的是天 沈明绕 15 年前初次踏上洋山岛之前, 会儿看到的是海。” 施工需要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去上海开
一会儿看到的是海 想必也会有类似的狐疑。 项目部里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哪里 会的沈明绕于是代表他回家,“家属一直 SPECIAL REPORT
“那时候东海大桥还没有建成,早上 见过这样的阵仗?到了第二天,“有几个 等到 12 点钟,我们到了之后给他爱人送了
在糟糕的天气里出海是一种奇妙的 七点钟从市区出发,到芦潮港坐船出海, 人说,宁死也不愿意到岛上去了,这是拿 一个蛋糕,当时家属感动得眼泪马上就流
体验。 再到洋山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下午四五点 命在开玩笑呢。” 下来了。”
就如 6 月 1 日我们行驶在东海大桥 钟。”如同很多上海人一样,沈明绕一说 “所以当时我们就提出 ‘不畏艰险’, 2003 年 2 月,项目部的驻地搬至小洋
上,身后是渐渐远去的“魔都”上海, 普通话,就有一种切黄瓜般的清脆音质。 作为团队精神的第一句话。” 山岛。该年 8 月,C 标码头项目部办公室 岛上被海风吹歪的柏树
左右两侧是一座座渺小但又似纪念 在他 60 年的生命里,其中有十年跟洋 “那后来那几个小青年走了没有?” 发生火灾,年轻员工们纷纷冲进火场里,
碑一般的风力发电塔,雨丝刮 山港息息相关——从 2002 年 6 月 26 日洋 “没有!”沈明绕笑起来,“后来都 救电脑、抢资料、搬仪器,但个人的物品 春节、五一、十一、中秋……什么假日都
扫过车窗,眼前则是茫茫一 山一期工程在 C 标码头打下第一根桩,到 成了我们公司的骨干!” 却因抢救不及全部被烧毁。 没有,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在岛上。”
片浑浊灰白;经过 40 米高 2012 年他离开洋山,沈明绕是最重要的见 “洋山是艰苦,但也特别磨炼人,如 “当晚无处可去,也无处可睡,大家 沈明绕回忆说。
的大桥通航孔时,车子 证人之一。 果接受不了,那你就被淘汰;如果能挺下 就在小洋山的斜坡上,开会。本来有职工 2003 年,项目前期工程工作船码头进
上坡下坡,那海天一 在他昔日的下属王斌看来,时任洋山 来,那你肯定能担当重任,做一番事业。” 可以回家探亲,面对这场突来的灾难,他 入施工最紧张阶段,时任项目质量总监的
线也因此在视界里 项目总部党总支书记的沈明绕,可谓是初 通勤要“颠沛流离”,施工也危机潜 们主动放弃休假。本来承台贯通的“8·30 柴刚强吃住在施工现场,平均每天睡眠不
上下移动,你终 始团队的灵魂人物。“沈书记当时就提出 伏。洋山海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洋流复杂, 节点”十分紧迫,难以完成,经过烈火洗礼, 足六个小时,整整 95 天没有离开洋山,创
究狐疑:这 项目部的精神,‘不畏艰险、技术先行、 水下暗涌多变,当地渔民所称的“暴子”—— 职工硬是奋力拼搏结果提前一天完成。” 下公司驻岛作业的记录。当他回到松江老
样一条长 注重细节、团队取胜’,这四句话,影响 每年总要光顾个十来次的海上风暴,更是 “职工们把信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 家时,长头发、长胡子、又黑又瘦的柴刚
达30多 了我们后面几代人。” 给施工带来极大威胁。 重要,”2016 年 6 月 2 日,坐在项目部办 强与平时形象判若两人,以至于连母亲都
公 里 之所以要提“不畏艰险”,是因为今 极端的时候,水工项目部每次出工、 公室里,左手戴着表、右手戴着小米手环 没有认出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日之人,可能很难想象当年项目团队所面 收工都要清点人数。一种风险是,“比如 的沈明绕说,“所以在那个时候,大家真 更多的人物和事迹,被记载在《激扬
临的困难。 某个工人在你身后扎钢筋,如果他刚好有 的有一种在战争年代激情岁月里的感觉。” 东海:2002-2012》这本纪念上海港务工程
大、小洋山岛及附属几个小岛屿各不 点贫血,蹲的时间久了,一站起来掉下海,” 公司进军洋山十年的书中:
相连,2002 年,项目部施工在小洋山,居 王斌说,“如果没有人看到,那他可能跟 技术先行,注重细节,团队取胜 “港工洋山号”轮机长李忠宝每天第
住却在大洋山,每天上下班只能乘坐 40 着潮水就走了。” 一个起床、最后一个入睡,“桩不沉完不
分钟的交通船 —— 一种理论上只能 意外、事故乃至海难,在洋山港建设 作为中建港务的前身,上海港务工程 回家”;
搭载八个人的小舢板,往返施工 早期并非绝无仅有,沈明绕自己就差点经 公司在 2002 年进入洋山港时,并没有技术 测量员庄国强为了洋山工程,新婚三
现场和住地。 历过。 和设备优势。 天就偷偷奔赴洋山,成为“失踪的新郎”;
“有一天晚上,为了多 “有一次在小洋山施工,我肾结石犯 “我们原来主要是做黄浦江内部及沿 取样员胡本吉为了抢潮水浇筑砼(混
打一根桩,我们耽误了一 了,痛得满地打滚,但那天起了大风浪, 海的码头、仓库和道路,没搞过大规模的 凝土),期间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也无法
个半小时,结果晚上风 交通船全部回港避风,而仅有的卫生所又 集装箱码头,更没做过无依托孤岛施工的 立即赶回;
高浪起,交通船就像 在大洋山岛上,船只无法靠岸,怎么办?” 海港,在技术上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沈 人称“干不死的老黄牛”的吕凡昌为
一片枯叶,在大海 最后的结果是,项目部找来四个小伙 明绕说,“因此我们就提出后面的几句话, 工程一年多未休假,回到家后,两岁儿子
上随风漂流。” 子把沈明绕四肢抓住,等船略微靠近,就 就是技术先行,注重细节,团队取胜。” 不认识父亲,妻子则以为他刚从“赤道”
说起往事, 把沈像荡秋千那样往船上抛,再由船上的 “这么大的工程,你靠个人主义、英 回来;
沈明绕仿 人将其接住;到了大洋山下船,也如此照 雄主义是做不了的,要靠整个团队拧成一 C 标项目部总工程师,被称为“洋山
做。 股绳,完成工程各个目标节点。” 一枝花”的许月红只能在电话里指导孩子
“我亲身感受过这些弟兄们的情谊, 按照王斌的说法,那时候项目部实施 做作业;
所以能把生命托付给他们,把彼此当成亲 的是“群狼战术”。为了高效完成任务, 一期 D 标项目部主管施工员孙二建为
港口桥吊装卸系统
兄弟。”沈明绕说。 项目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只要下了命令, 保证灌注桩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日夜监
作为书记,沈明绕几乎拜访过每一位 这个事情你就一定得去做,没得商量。” 控,施工最紧张的半个多月里,他将铺盖
职工的家属。工程吃紧阶段,员工们无法 原定两周休一次假,但这个规定很快 搬进施工现场的集装箱,被戏称“睡集装
按照正常的休息日回家,项目部领导就利 被打破。“洋山自从开工之后,就没有元旦、 箱的施工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