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zklc
P. 129
变化 CHANGES
只是设计上的巧合,深圳地铁9号线, 房子盖得好,是历史,是传统;地铁修 大厦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30年后,同
谱写了一曲地理意义上的奔流入海歌。从 得好,是突破,是挑战。为了高效履约,原中 样在这片土地,攻克“天下第一难”人民南
文锦站出发的列车,沿着“几”字形路线穿 国建筑成立了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全面 站,创造连续切除137根桩基的世界纪录,
越罗湖、福田、南山,45分钟后抵达终点站 统筹中建一局、三局、四局、五局、八局和中 中国建筑写下了新的篇章。
红树湾南站。一条9号线,一端是走出田间 建交通、中建安装、中建装饰履行9号线的施 在深圳地铁施工史上,9号线的人民南
的深圳河,一端是拥抱大海的深圳湾。 工任务。 站被认为是“深圳地铁第一难”,因为其周
只是空间上的巧合,深圳地铁9号线, 2016年10月28日,深圳地铁9号线开通 边建筑物众多、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条件
铺开了一幅中国建筑的深圳建设长卷。人 试运营。历经1440多个日日夜夜,“一号工 复杂,犹如“八面埋伏”。然而开工之后,
民南站看国贸,红岭南站看地王,红树湾南 程”成功收官,荣获国际隧道协会年度最佳 就连见多识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也
站近看华润春笋、远望平安中心。一条9号 隧道工程提名奖,向深圳市民交上一份满意 为施工难度惊叹:在长不足200米、宽不足
线,勾勒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连环画, 答卷,为中国建筑转型升级“开了个好头”。
载入了与特区融合发展的光荣册。 时任深圳地铁集团董
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深圳地铁9号线, 事长林茂德说:“9号
开启了一段中国建筑转型再出发的征程。从 线是中国建筑在深圳
地面建房子到地下挖隧道,从向天空架钢 树立的又一座丰碑。”
梁到向地底铺铁轨,业务有变化,阵地有转 深 圳 地铁 9 号
场,不变不转的却是企业精神的传承接力。 线,成为中国建筑转
一条9号线,是中国建筑投资建造的第一整 型升级和撬动全国地
条地铁线,也是基础设施业务转型升级的 铁市场的关键项目。
新起点。 目前,中国建筑已经占
所谓巧合,都是对奋斗的认可。 据三成的市场份额。
深圳地铁9号线,
转型之路:“一号工程” 锻 炼了一支新的队
开了个好头 伍,无论是项目投融 深圳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接触网
资管理,还是工程技
中国建筑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 术,一批专业人才在
企业,走到今天单纯依靠房建难以为继,如 实践中崭露头角。据
果不在“十二五”末、“十三五”期间实现有 不完全统计,地铁9号线向中建系统内单位 25米的狭小空间里,要进行三层岛式无柱
效转型,要在国内国际继续保持领先基本不 输送30余位高级管理人才,为全国各地轨 车站的施工,犹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施
可能。转型的方向,就是深度融入中国的城 道交通领域输送100余位轨道交通专业人 工时上有不足7米高的春风高架桥,下有密
镇化进程。服务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既是 才,培养了轨道交通管理人员700余名,被誉 如蛛网的2380根管线和2条排水箱涵,基
企业责任,也是市场机遇。深圳是改革开放 为中国建筑轨道交通领域的“黄埔军校”。 坑底部为每小时涌水量达34715立方米的
的试验田,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 罗湖断裂带,四周与高楼的间距仅有20公
放大效应,深圳地铁9号线的成败,决定了 传承之路:中建精神在 分,堪比“瓷器店里耍大刀”。“干好人民
中国建筑是否能够在地铁建设领域走得更 攻坚中闪光 南,走遍天下都不难”,王梦恕院士为建
稳、更远。作为“一号工程”,9号线必须要
成为转型突破的代表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
2012年6月26日,地铁9号线建设正式 代人的担当。使命担当有差异,奋斗精神
拉开序幕。 并无两样。1984年,“三天一层楼”的国贸
127